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2020-04-07冯鸿于敏章岳云华李黎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双创信息化

冯鸿 于敏章 岳云华 李黎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是推動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形势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5-0030-03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开始朝着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的学习,才能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要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既可以促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又可以促使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实践平台进行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热点和难点的讨论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21世纪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全球的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变革的中坚力量,它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改变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优化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推广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与内容体系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较高程度上提高了人类认识社会的能力,将原本复杂、烦琐的教育教学过程变得简单、便捷和科学化。

从某种意义而言,创新创业是新时期社会日益高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全面整合社会发展的各类信息,不断分析当代社会变革的新鲜事物,积极引导人们培养创新思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尽量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带来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等,通过认真思考、敢于创新、积极实践,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优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宣传力度,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不健全,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体系基本上是借鉴和沿用一些相对成熟学校的管理模式,从制度的修订和体系的建设完全照搬其他学校,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不到位,导致部分制度一出台就相当落后。同时,有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在实际的操作管理过程中执行力不高,有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全没有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甚至有的会出现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一致,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在落实过程中不到位的情况。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社会实践机会少

近1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已经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首先,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且课时安排和学分的分配相对不合理,很多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其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部分课程实际参与的人数有限,学生的整体受益面较小,一个专业只有少部分人参与相关课程学习的情况比比皆是,进而导致剩下的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去系统地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和技能。最后,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实践平台相对落后,在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机会,因此创新创业的意识层面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更不用说有效参与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了。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代高等学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平台。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也受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严重脱节。一方面,绝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为主,很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基础和实践特长,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给学生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相对缺乏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资源平台,如专门开展大创活动的实验室、实训室和训练中心及相关项目孵化基地。即使有一些高校建立了与实训课程配套的实践资源平台,但规模相对较小,接纳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人数有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因此,整体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仍旧严重。

4.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师参差不齐

双创指导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者,既需要具备较强的双创教育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同时,双创指导教师还需要有较高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拓展能力。绝大多数高校具有双创指导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少,甚至几乎没有,更多的就是招生就业的管理教师和部分从事创业指导工作的学生辅导员。为了尽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高校就是选拔一部分教师参加双创导师的短期培训,以便尽快转型从事双创教育工作,部分行业领域和学科专业的教师缺口仍然较大,不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质量。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不断高速发展,很多高校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从而为大学生后期的自主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提供现代化的交流平台,使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和心得体会,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1.优化创新创业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

地方师范院校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内部运行机制,激发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一是打破常规,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落实彼此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对二级学院的宏观指导,努力激发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建立联动互助奖励机制,积极引导各二级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议高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校、院两级的一把手工程,从校、院两个层面明确目标任务、内容措施、管理主体、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等机制问题,并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项获奖成果纳入学校对教职工绩效考核与奖励范畴。[1]

2.注重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地方师范院校要着眼师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利用地方区域优势,加快推进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优化校园内容教育网络服务功能,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积极鼓励师生开展同区域内的校际合作,把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融入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课堂教学实践设计、大学生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各类科技文化创新实践活动,以课程项目实训为基础促进大创项目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战演练,加强校级师生合作,共同研制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项目,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地方师范院校在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必须充分挖掘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建设科学合理、结构健全、层次分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

3.注重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

地方师范院校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尤其是要注重信息化资源的开发,积极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络课程,可以解决较少资源短缺、教学场地不足等问题。高校应该建立网教资源在线平台,积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多渠道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现代网络创新创业课程具有传播速度快、课程内容精简、教学方法新颖、学生学习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占用固定教学资源较少的显著特点,学生不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运用现代多媒体移动终端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及时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进而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更加及时、有效。因此,地方师范院校要不断注重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根据高校发展特色和应用转型的需要,努力开发精品网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合行业产业因地制宜地优化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体系,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学校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云桌面等教育信息化的方式呈现给全体学生,让学生及時便捷地查阅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各类比赛实践路演的比赛技能。此外,地方师范院校还可以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类的自编教材,自编一些较为经典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集,并将其制作成各种PPT、微视频、APP等格式,以方便在校大学生下载与学习。

4.加强双创孵化基地建设,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紧密结合校友资源,积极进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宣传力度,精心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创周”专业特色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讲坛”和“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双创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从而使学生更为详细地了解、关注、学习,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积极鼓励学生主动进入双创中心和双创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定期做好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研究过程的路演汇报工作,通过学校提供孵化平台和路演设备等相关政策的支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开展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实战演练,培训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全力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5.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地方师范院校要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完善创新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建设,高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每年落实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引导师生做好创新创业经费的合理安排、科学使用。高校需要加强双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自身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甚至创业经验,可以采用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双重途径。[3]学校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双创指导教师团队,选派一些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激情或有意向的年轻教师外出参加创新创业技能培训,选择一批实践指导教师到企业单位挂职锻炼,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文化和创新经验。高校还要落实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奖励机制,把创新创业的成果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落实到学校绩效管理工作中,优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制度,依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认定学分工作制度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工作量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同时,部分师生共同创作的成果可以作为支撑材料用于学生考核和教师年度考核以及职称评定,鼓励将研究成果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于敏章,冯鸿,岳云华,赵秋.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94-96.

[2]赵秋,于敏章,冯鸿,岳云华.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39):31-33.

[3]徐颖,朱弘扬.师范院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2):15-18.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双创信息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