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至暗时刻中的“提灯女神”
2020-04-07刘晗
刘晗
漫步在英国伦敦的滑铁卢广场,就可以看到在克里米亚战争纪念碑的一侧,伫立着护士南丁格尔提灯的雕像。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年轻的护士长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不顾恶劣的环境,主动请缨奔赴到战火纷飞的前线,除了救死扶伤,为战地的士兵提供医疗救治,她还为他们供应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她和她带领的护士团队的到来大大减轻了后方的伤病压力。在夜以继日的救援中,她掌灯巡视伤员病情,倾听疾苦,祈祷祝福,在他们生命中的至暗时刻点亮一盏希望之光,“克里米亚天使”的美誉以及“提灯女神”的称号也就如此得名,在南丁格尔博物馆至今还收藏着她当时随身携带的油灯和药箱。
南丁格尔所生活的年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卑微且偏见不断,护士这个职业不受重视。面对如此双重歧视并没有令她望而却步,反而大胆挺身而出为医疗条件的改善发声。从一个平凡普通的护士,到克里米亚战争的功臣和民族英雄,南丁格尔不求回报,也从未因外界的轻视与反对放弃初衷,听从上帝的召唤成为一名护士并奉献终生始终是她所追求的理想,在护理工作中她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当天,大批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援助受难群众,在悲伤笼罩的阴霾中,投入到紧急救治之中他们与死神赛跑,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而那天本该是他们为自己庆祝的节日。5月12日是南丁格尔的生日,为了纪念她为护理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每年的这个日子被定为国际护士节。1907年,南丁格尔获得勋章,发起了国际红十字组织,同时设立了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用以表彰那些勇于为医疗事业献身的医护人员,发扬“永志人道慈悲之真谛”。
贵族小姐“下凡”人间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名字就暗示着她的出生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这个文艺复兴的发祥地诞生了数不清的文人与艺术家,也注定了南丁格尔与众不同的传奇人生。他的父亲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毕业于剑桥大学,学识渊博,是位名副其实的绅士,作为旅行家曾游历多国。母亲同样出身于英国名门望族,南丁格尔与大她一岁的姐姐在父母、家人的宠爱中生活得无忧无虑。小时候的她热爱大自然,常与小动物为伴,家园里满眼的生机盎然,温馨愉悦。
出身贵族的父母聘请私人教师开设科学、文艺、历史、语言多门课程,南丁格尔从小便掌握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以及拉丁文等多国语言,为她后来与各国人士交流扫清了障碍。优渥自由的家境和学习环境培养了她独立自主的性格,在学习上绝不存疑,思考问题也带有批判精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南丁格尔18岁那年,一家人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漫长旅行,为了庆祝女儿学业有成,也趁机在书本以外的广阔天地大饱眼福。以她姣好的容貌、出众的气质以及广博的见识,结交一个相称的伴侣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父母所期盼的。
然而南丁格尔却另有心思,她对强颜欢笑应付社交圈子毫无兴趣,在剧院看戏、慈善舞会、接待客人……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让她心力憔悴,在他人眼中的喜悦和欢笑,在她看来简直是逢场作戏毫无意义可言。心地善良的母亲经常带着年幼的姐俩跟随牧师探望附近的贫民,为他们送去食物和衣服。当南丁格尔走出她一如既往如天堂般的小世界,映入眼帘的却是当时英国经济萧条背景下的贫穷与疾苦。从此,她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救治穷苦人家上,一家人眼看着身为贵族的女儿“误入歧途”茫然不解,在传统的观念里,护理是累心劳力的工作,加之当时的医疗水平低下,他们觉得这个职业对于贵族而言有失体统,更加不忍心看着女儿去吃苦。
燃燒自己,照亮了别人。南丁格尔在后方忘我地工作直到战争结束,傍晚时分,她时常提着灯走过几个营房嘘寒问暖,令伤员们感动不已。
富人沉浸在名利场花天酒地,穷人却在病痛中呼天哭地,她都看在眼里。她坚信,“一个人用自己的劳动减轻他人痛苦让他恢复健康就是自己的幸福”,有了理想就要实现,作为实干家的南丁格尔从那时起便萌生出了成为一名护士的愿望,她不惧危难与牧师一起抢救病患,那时的她幼稚地认为,只要在照顾病患时献出爱心,便是护士应尽的所有责任。直到她亲眼目睹病人因误食药物而死去,才下定决心将护理看成一门学科去攻克。南丁格尔一面缓和始终处于冷战状态的家人,一面私下学习,写信给专业人士求教,还利用病后疗养的机会到诊所偷学。最终,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踏上了行医之路。
行医途中艰难重重
对南丁格尔来说,离家奔赴一个未知的前程与其说是一场冒险,不如说是一次重生。经过在凯瑟沃兹医院的短期学习,怀揣着即将实现理想的兴奋,以及父亲支援她的500英镑,南丁格尔成立了一家看护所。与当时大多数医院床位紧密、臭气熏天的大开间相比,南丁格尔在病房的格局上做了革新,病人拉铃便可召唤医护人员,为了提供洁净的饭食还置办了传送机,她还提倡,所有前来就诊的女性都可得到救治。当时的医护人员并不趋于专业化,护理被视为粗鄙的职业,很多身在其中的人对这份工作并不看好,自暴自弃者大有人在,像南丁格尔这样迫切加入其中的,可谓一股清流。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从前线传来消息,英国战士死伤惨重。南丁格尔写信给当时的作战首领,自告奋勇率领几十名护士奔赴战场救援。当她获得同意到达现场,又被心怀种种成见的军医拒之门外。当她看到满目疮痍的环境,决定开始着手改善他们的生活和饮食条件,做力所能及的打扫清洁,多次自掏腰包建设病房的设施,购买必须的药品。经她的不懈努力,这座原本简陋的战地医院增加了收治床位,伤亡率也大大回落。南丁格尔考虑到,在遍布几千名伤员的营地,在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伤员的身体状况,傍晚时分,她就提着灯走过几个营房嘘寒问暖,这令伤员们感动不已。
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南丁格尔在后方忘我的工作直到战争结束,积劳成疾的她身患疾病。社会各界人士为了表彰她做出的贡献为她设立的基金会捐款,这笔款项最终用于筹办她向往已久的护理学校,这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南丁格尔护士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囊括了一整套从学习到实践的培养体系,打破了传统对护士的偏见,填补了护理教育的空白,从而也提升了护士的声誉和地位。她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经营学校的理念也被后来护士学校的开办视为蓝本。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照顾他人的健康则是无比神圣的事情。南丁格尔一直以来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她将自己的工作经验累积起来写成《护士札记》《医院札记》等书,被奉为护理的经典作品。“护理”二字虽然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对于每一个病患来说,都是一个生命力从弱到强的恢复过程,如同一团跳动的火苗,渐入佳境。她所谓的健康,不外乎这些:“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是清洁空气,二是澄清饮水,三是流通沟渠,四是扫洒屋宇,五是日光充足。”这些环节都是护理的关键所在,需要护理人员身体力行竭力优化外在的元素,让病患的身体自己去复原。每一次接诊都是全新的开始,康复的过程必将伴随着重重阻碍,因此,耐心与责任既是护士的职务所在,也是他们面对生命时应有的敬畏。
人类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时值南丁格尔200周年诞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席卷全球,来自四面八方不计其数的白衣天使为了抗击疫情纷纷请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一代代医护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南丁格尔的誓言和精神,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责编: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