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就好教师 成就好学校

2020-04-07许军

江苏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学校文化专业发展

【摘要】办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关键在锻造一支有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造就好教师,成就好学校,要以凝练学校文化为起点,涵养源自文化认同的敬业精神;要以建立有效机制为路径,促进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以研究源自教学实践中真实问题的课题为抓手,推动教师更好地理解孩子、理解教育,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关键词】学校文化;机制建设;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0-0009-03

【作者简介】许军,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上海,200050)校长、书记,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宋·李觏《广潜书》

在我们看来,好学校的特征是:教育观念先进、课程体验丰富、教学机制有效、教师敬业专业、校园阳光快乐。成就好学校,涵养孩子的灵性,让校园里每个人向阳生长、向上而行,向快乐与成功进发,关键在造就一批好教师。

一、基于文化认同的价值引领,增强教师专业精神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团队。因此,凝练学校文化,增强价值引领,涵养源自文化认同的敬业精神,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有红色的基因、光荣的校名、优良的办学成效。“老老实实办学,呕心沥血育人”的办学传统,激励着一代代“延安人”的成长。学校努力将文化内化于师生的精神世界,外显于教育的细微之处。一方面将延安文化的内涵融入诚正讲坛、道德讲堂、开学第一课、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微信课堂等载体中。另一方面,通过常规文化品牌活动数学周、科技节、语言节、冬之韵等活动的次第展开,弘扬师德风范,体现师道传承,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良好学风、教风、校风。

随着办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人本导向、行动导向、合作导向、业绩导向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被赋予的新元素,引领延安初中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待人接物时做到宽待人、严对事、讲合作、重坚持;在育人过程中学会尊重、倾听、呼应、担当及以理服人,用行动诠释“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办学理念;自觉落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挑战、学有所长、和谐发展、收获成功”的教学追求,积极投身于具有“丰富性、系统性、挑战性、选择性、综合性”的课程建设,以千姿百态的教育行为,涵养生命的灵性,成就千差万别的人。

二、基于机制建设的教学研修,丰富教师专业学养

一所学校怎样才能汇聚、生发出一批批优秀教师?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循径而上。

(一)构建“渐进式”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在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我校对各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实现措施,旨在落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搭建教师专业成长阶梯。

1.明晰各阶段教师主要发展目标。

职初期教师主要发展目标:站稳课堂,逐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成熟型教师主要发展目标:共建课程,努力发展自身专业特长;骨干型教师主要发展目标:研究课题,突破平台期,教有所长。

2.订立各阶段教师专业研修方案。

完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旨归的校本研修,坚持分层分类研修的原则,研修对象、研修内容、研修方式等根据教师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对职初期教师、成熟型教师和骨干型教师提出不同的研修要求。

(二)打造“专题式”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学校在外聘专家带教指导的同时,还通过公开招募,在校园内甄选培训讲师,开发面向青年教师的“青椒课程”。围绕专业精神、学科专业、育德能力、科研创新四个方面已形成30多个专题,如“造就孩子,成就自己”“深入文本钻研,浅出教学设计,打造高效课堂”“新教师如何评课”“以個性化班级活动为载体,促班集体建设”“今天怎样做教育科研”等,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解决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设计、说课、听评课、作业设计等实际问题。

(三)建立“实践式”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不断成长,成长后的教师又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使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科学课程是一门在六七年级开设的,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理等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单科背景的教师,其知识结构难以满足科学教学的要求。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统筹规划,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选拔教师组成备课组,发挥各科教师的专业优势,联合备课、合作探讨,梳理整合各科相关知识,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丰富专业知识,满足了科学课教学的要求,也形成了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学团队。

2援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在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实施方面,学校构建自主选择、多元优化的校本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近百门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并实行跨年级走班教学。在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完善、再开发的过程中,众多教师实现了从“学科层面”到“课程层面”的转化,促进了成熟期教师再成长。

(四)创生“主题式”教学研修提高机制

我们注意到,备课组、教研组研修,青年教师沙龙,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常规研修,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但是,大一统的学习研修活动缺乏针对性。有鉴于此,我校创生了学科主题式研修机制。在骨干教师引领下,开展学科主题校本研修,如,数学组的“高观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语文组的“统编教材自读课文处理方法”、英语组的“作业评价”、班主任们的“明德·修身·养习课研修”等,意在促进各学科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推动教师成长,促进形成优秀团队、优势学科。

三、基于真实问题的教育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为促进成熟期教师突破平台期,教有所长,学校推动开发“项目组”或者“课题组”,以科研课题(项目主题)为载体,促进成熟期教师以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开展教育研究,促进自己并影响教研组内教师的教研水平再获提高。

(一)项目研究———基于“项目制”的创新团队建设

学校在五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将一流师资梯队建设融于“项目制”团队建设中。“项目制”建设的目的是针对学校发展实际,由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共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总结及成果交流活动,实现教师的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组建了“基于视频分析的教师发展研究”“班主任主题活动设计工作坊”“物理网络课程开发”“阅读领航优化策略及成效”等创新团队。

数学教研组成立了“学科背景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探索”的创新团队。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合作,着力探索研究数学资优学生潜质的甄别方法,形成数学资优学生的发现、选拔和培养机制。此外,团队还参与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一个子课题“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渗透核心数学素养的整体设计”。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将数学组打造成一支具有较高学习力、研究力的师资梯队。

(二)学术研究———基于课程建设的课题研究

学校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通过成熟期教师的学术研究,促进高端型骨干教师的提高,并逐渐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团队呼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教师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整合历史、美术、劳技三个学科资源,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开发形成中国玉文化、中国书法艺术、中国古钱币、中国陶瓷文化、中国布艺、中国服饰文化六个专题,汇聚教师智慧,提炼教法与学法,形成课例,形成了课程开发的案例,积累了课题研究的资料。同时,通过编撰各专题教学材料,完善课程整体架构,引导教师将经验转化为研究成果,激发发展内驱力。

近年来,延安初中以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部优课市优课评选、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等获奖频频,学校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实践证明,以文化铸魂,专业研修,课程驱动,学术引领,造就好老师,才能成就好学校,成就千差万别的学生。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学校文化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