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及其应对建议
2020-04-07金鑫
【摘要】新冠疫情爆发后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受疫情影响变得更为恶劣。本文梳理了中小企业运转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复工难”、“物流运输难”等重点问题,并围绕财政政策、金融、企业、员工个体四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针对性建议
一、前言
三月份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企业在党中央的统筹策划下,加快复工复产节奏。截至3月13号,全国除湖北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达80%。但令人担忧的是中小企业开工率仍不足60%,复工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而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链顺畅运行至关重要,因此下一步工作重点需要放在纾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上。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
(一)企业资金链紧张。疫情当下,中小企业面临最严重的问题是现金流压力。首先,企业在推迟复工期间,仍需承担房租、贷款利息等固定费用;其次,部分地区出台的政策明确企业在延期复工阶段应支付相应工资;同时,企业需要花费额外的防护成本用于购买大量的消毒水、口罩、体温计等防疫物资。而生产困难造成大量订单延期交付,企业创造的现金流无法覆盖支出。一旦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会进入自身破产、员工失业、经济下滑的恶性循环。
(二)员工复工难。一方面,大量回乡过年的员工无法及时返岗,使得企业复工初期遇到了人手紧张的情况。加上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较低,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复工要求,其开工受限于疫情的防控进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员工返岗时乘坐公共交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到岗之后仍需面临14天的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产生的生活费用、防控物资开销增加了员工的负担,造成部分员工外出务工的意愿下降。
(三)物流运输受阻。各地政府为了控制疫情扩散,实现封闭式管理,阻断大量乡镇道路,并在交通要塞设置疫情关卡点,对于出入人员、车辆实施24小时不间断防疫检查。物流运输车辆可能因自身异地牌照而无法通过检查站的交通限制,即使符合通行要求,也需要排队接受严格的检测,使得物流运输覆盖面积缩小,运输效率下降。而且物流运输公司员工返岗后同样面临隔离,劳动力紧张加剧物流运输压力。以建筑钢材企业为例,截至2月底,企业合计库存规模增量显著高于同期,主要因为物流渠道阻滞进而影响货物运输,库存无法消化。部分钢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要应对原材料供应短缺、产成品无处安放的问题。
(四)不确定因素增多。境外疫情逐渐升级,截至3月15号,境外累计确诊病例数量已达77024例,如果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将会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在新冠肺炎制造的恐慌与疫情防控措施的双重影响下,境外国家的消费、旅游、餐饮、娱乐等需求大幅削减,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处遭受巨大冲击,经营状况急剧恶化。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疫情爆发以来,中央高层加紧制定相应政策,确保疫情控制的前提下加快复工复产的进度,维持经济平稳运行。总体上讲,我国的政策调控手段比较丰富,调整的空间较其他国家更为充裕,其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对抗疫情的有利工具,能有效抵御经济下行风险,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扮演重要角色,因地制宜推出各项配套措施,确保企业顺利复工,员工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一)推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应当提高财政赤字容忍度,主动承担疫情防控的成本。面对日益上升的财政压力,多位专家建议政府不能教条化对待3%的赤字率红线,要将重点聚焦在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健康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财政政策至少覆盖以下三点:第一,针对受疫情负面影响严重的地区和行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尽快从疫情中走出来;第二,通过发行专项债等方式增加财政支出,用于疫情防控与救治,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给与企业、员工一定数量的补贴,减轻企业运营负担的同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三,抓住此次疫情创造的机会,大力发展“新基建”,优化政府现有的投资结构。
(二)灵活的货币政策确保金融支持。从货币层面而言,保持市场流动性是央行当前的主要任务。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强调货币政策将更灵活,央行可通过下调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等方式引导市场利率下降,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并且结合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值得一提的是,货币政策以数量调控为主,对于当前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作用有限。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更多是由于利率传导途径不畅造成,很难通过降息来解决,因此要谨防“大水漫灌”。
(三)中小企业实现转型自救。中小企业要做足思想准备,对新冠疫情引发的经营危机进行预判,努力实现自我救治。在资金问题上,建议企业关注商业银行、财政部、税务单位等出台的优惠政策,主动与上下游供应商协调延缓应付款的时间,在节流基础上进一步开源,加大对外融资力度,提高资金筹借能力,保证现金流在健康水平。在用工问题上,合理安排到岗员工,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远程办公,并将部分业务转移到线上,加强数字化应用,确保生产正常化。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孕育出新商机,中小企业应当主动转型,探讨信息化的运营模式,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新兴产业,降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政府应保障员工权利。地方政府应加强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员工当前遇到的难处,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针对员工“返工难”,政府可协助企业开通“返工直通车”,用包车、包机等方式将员工带回岗位;针对员工“出行难”,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公交专线,降低员工感染风险;针对防疫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政府第一时间对企业开展指导,提升企业防疫管理水平;针对复工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久造成的员工心理压力,政府联手企业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对员工的关怀。
作者簡介:金鑫(1995——)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金融专业,研究方向:银行业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