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女神”张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2020-04-07李雷
李雷
作为每年全国“两会”的压轴收官活动,国务院总理都要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这场总理记者会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自2010年起,在总理中外记者会上,有一位短发女子坐在总理身边,以从容不迫的自信和优雅得体的举止成为会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她叫张璐,被中国万千网友赞为“国民翻译女神”。
“别人家的孩子”成了翻译官
1977年,张璐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张璐从小就是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时,她就已在外语学习方面表现出迥异于人的天赋,由于发音纯正、领悟力惊人,她经常被老师叫起来读范文。“老师最忌讳学生不听讲,但有时讲的内容我已自学了,就允许我上课可以不听讲,可以自己选择英语材料自学。”
1996年,她考上了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毕业后,因为对翻译职位的兴趣,她来到著名的伦敦西敏寺大学,一边练习口语,一边学习外交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3岁那年,张璐进入外交部。可要想进入外交部翻译室,背后要付出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翻译员首先要通过笔试,再参加英语面试,成绩排在前15名,才有可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观察培训。这一阶段简直就是魔鬼训练,每天都要在前辈的陪同下,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
虽然顺利挺进了前15名,但张璐不敢有丝毫松懈。外交部有一个特殊的制度——旁听制度。张璐说,前辈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会把他们听到的优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这个制度有一点“吓人”。而通过初试的人,只有不到4%被最终录用。虽然张璐就是这4%中的佼佼者,但她的神经永远都是紧绷着的,因为她明白,外国人不仅将她的话当做个人声音,更当做中国的声音。
张璐和她的同事们每年都要参加考试,考官是翻译司的领导。考官会故意将一些别人听不太懂的,甚至把一些音效不好的东西录下来放给他们听。张璐总结:“必须不断地记,像海绵一样努力去吸取水分。”于是,每天早上8点,她都会准时打开电视和收音机,听BBC等国外新闻节目,做笔记;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也是她每天的必做功课;晚上回去不管有多累,还要总结好当天翻译的情况。
她笑着说:“我的工作状态常常是,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叫去做翻译,这一翻译就是好几个小时,回来后全身酸痛、疲惫不堪,感觉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顿。”
精准翻译,传递中国声音
自2010年全国两会,担任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翻译以来,张璐由于出色的表现,被誉为“翻译女神”,但她始终保持着平常心。她说,外交翻译事务不仅非常繁重,而且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稍有差池,便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这与电视剧里的翻译官们,光鲜亮丽地出入各种高端场合,轻松自如地就完成工作的艺术形象,大相径庭。一个相对成熟的翻译,每年大概要翻译100场,出差时间接近150天,这还只是单场口译,不包括出差的口译活动。而出差时除了口译,可能还需要笔译,比如会议记录。
张璐和同事们的翻译工作量很大,出差高峰期,一年有150天出差海外,时差倒得很乱,有时候半夜醒来,都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张璐在一次演讲中说:“干外交翻译工作,上洗手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不去,只能忍着口渴不喝水,连续作战的时候也根本喝不上水。女翻译们更要练就穿着高跟鞋优雅飞奔不会摔倒的本事。”
对于外交部的翻译们来说,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总理记者会都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外交部每次都要选调精兵强将,提前一个月就进入紧急的“战备”状态。所以,每次总理记者会前,张璐会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总理最常引用的古诗词,整理总理一年的讲话,还会琢磨记者会提什么刁钻问题。她还要根据活动的性质、重要程度、内容、影响程度以及自己的熟悉程度来做各种不同的方案。她说:“即使我可以给领导人做翻译了,那绝对不意味着我可以去吃老本,放弃学习了。”
张璐将周总理说的一句话时刻记在心上:外交无小事。仅仅五个字,分量却极重,她说:“作为一名外交翻译,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你要全面谨慎生动地传递中国的声音,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使命。在敏感和重大场合里,你说出去的话,是非常有分量的。这就决定了,你不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翻译员,处理不当,或许会酿成外交事故。”
有一次,在总理答记者会上,有记者询问到两岸关系,温总理的回答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古词原出自于《左转·僖公二十四年》。两岸关系是非常敏感的,用字用词都要非常谨慎,原句里的“忿”字,普通的翻译者第一反应,也许会是愤怒(anger)、争执(argue),可是她却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用了更为妥帖中性的“differences”(分歧、差异)。
还有一次,在谈到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时,总理说了一句天津俗语“萝卜快了不洗泥”, 意思是生意人在生意兴隆的时候容易不考虑商品的外观和质量。虽然是句俗语,但张璐还是将其精准地翻译了出来。
在张璐看来,给领导人当翻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翻译时要保持对原文的忠实,做到如实翻译。”她举例说:“在记者会上,温总理澄清所谓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傲慢的传言时提到:‘……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因为我跟着总理去过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领导人是谁,也知道这个人的性别。但当时总理并未提及这位领导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翻译时也不能直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别。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区别,所以在翻译时,我选择用被动句式来表达。”
除了翻译,张璐在陪同领导人出访时,还要承担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在礼堂,你要充当礼宾,这个路线要怎么走,你要稍微引领一下。有时一个大屋子,几十国领导人开会,你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国旗,这也不容易。”
外交翻译甚至还会承担安保工作。“比如说在联合国开首脑会议,一百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合影的时候,各国随行、安保和翻译的人都想往前挤。”张璐说,这个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肢体上的碰撞,但外交翻译还是要上前帮领导人沟通。
永远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2019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中外记者会上妙语连珠,令在场的中外媒体记者为之折服。彼时,为总理现场翻译的张璐,一身深色西装、宝蓝色衬衫,干练的短发、精致的妆容、得体的肢体语言,都体现了她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她第9次作为总理记者会议上的首席翻译官,向世界清晰有力地传达中国的声音,“最美国家翻译张璐”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外国记者们说:“虽然我们外国记者都会中文,但有时候还是要以她的翻译作为参考,以免出错。”中国著名资深翻译家过家鼎先生盛赞:“张璐是外交部最厲害的高翻!”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罗立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的确是国家级水准。每年最难的翻译就是总理一年一度的记者会,而记者会上尤数古诗词的翻译最难。对于复杂的古诗词的翻译,张璐翻译得很好,不仅准确,而且清楚。”
从翻译室的一名普通翻译到成为国家领导人的高级翻译,这条路张璐走了整整十年。尽管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富知名度和享誉度的翻译官之一,但她仍谦虚地表示:“无论做多长时间的翻译,我心里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百分之百地拿下,永远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越来越谨慎小心地做这份工作,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编辑/纤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