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冲途中寻找对话 于对话中探索融合
2020-04-07刘峰
刘峰
摘要:文化艺术的区域性、民族性、变化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文化艺术在交流过程中,易出现冲突、对流、同化、融合等现象,为艺术传播带来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立足全球化背景下,以艺术交流与传播为研究对象,面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存在的现象,提出于冲突中寻找对话,于对话中探索融合的艺术传播策略。
关键词:艺术交流 文化冲突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4-0187-02
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艺术、技术、产品、资源等突破了民族的界限、地域的界限、文化的界限以及意识形态的界限等。在此背景下,中西方文化艺术在交流中不可避免出现或对立、或冲突、或对流、或同化、或融合等现象。因此,在坚定不移走文化自信道路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艺术交流这种现象进行审视,探寻科学文化艺术传播路径,建立顺应时代变化且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艺术交流与传播体系。
一、艺术交流过程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分析
在全球化背景下,基于经济、政治、文化、技术、商品、资源等跨国流通,文化艺术碰撞、文化艺术交流、文化艺术冲突不可避免,且在不同地点、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碰撞、交流、冲突、影响等也不同。对文化艺术交流過程中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文化艺术之间的对立
在文化艺术跨国传播过程中,文化艺术之间的差异性不可避免使异质文化在碰撞、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出现或对立、或并存、或服从的态势。[1]例如,帝国主义时期,西方统治阶级将文化视为统治武器,善于通过有利于自身建设、发展、统治的文化价值理念,影响人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从而使人民能够认同并服从帝国统治。而这种文化趋势下,出现了中方文化艺术与西方文化艺术的对立,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对立。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于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两种派系之争,即“全盘西化派”与“维护国粹派”。“全盘西化派”面对异质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对立问题,持全面服从、全面支持态度;“维护国粹派”面对异质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对立问题,则持全面反对、完全抵制态度。
(二)文化艺术之间的对话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艺术跨国传播过程中除“支配与被支配”“服从与被服从”“主导与被主导”的之外,也存在“对话”“互来互往”的平等沟通关系。正如哈贝马斯所言:“异质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应跨越来自生活方式、传统形式、主观价值上存在的界限,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彼此,建立对话伙伴关系,让文化交流在和谐友好氛围中得到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与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等相关的重大问题的有效解决”。[2]与此同时,文化艺术之间的对话,有利于加深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推动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艺术等迅速发展,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构筑与提升。
(三)文化艺术之间的同化
“同化”是不同的艺术形态在相互接触后,一种文化环境下的艺术形态被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的艺术形态所影响,使其逐渐变为与之相似或相同的艺术形态。通常情况下,被同化的文化艺术多属于弱势文化艺术。即在文化艺术跨国传播过程中,强势文化逐渐渗透到弱势文化中,使弱势文化被强势文化所支配,并逐渐被强势文化所同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容易降低本民族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影响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四)文化艺术之间的融合
与同化类似但不同的是“融合”。它是文化传播过程中,在对立冲突、对话交流下形成的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状态。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中的一种,是人们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通过某种形式与方式,将自身对世界、社会、自然的认识的具体展示。因此,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艺术虽然在形式上、追求上、表现上存在差异性,但在本质上存在相通性、一致性。就音乐艺术而言,中西方音乐的产生,皆源自于人们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无论是中西方音乐,还是古典与现代音乐,都善于利用弦乐器演奏抒情旋律。文化艺术的这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艺术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艺术交流与传播要在冲突中寻找对话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艺术跨国传播已经成为必然。面对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几种形态,我们需要坚定不移走文化自信之路,能够“在冲突中寻找对话,在对话中寻找融合”,以促进民族化、本土化发展,提升中华文化艺术传播有效性。就“在冲突中寻找对话”而言,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可做到以下几点:
一针见血,反客为主。即在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过程中,需对中西方文化异同、他国文化艺术现状、他国基本国情、他国文化艺术需求等具有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文化艺术传播方案。保证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渠道的合理、科学、适宜与准确。从而让中华文化艺术传播做到主动、到位、有效。与此同时,面对文化冲突,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到反客为主,从而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艺术、了解中国故事、尊重与学习中国文化艺术。例如,面对“中华文化入侵”言论,我们在进行文化艺术传播时,应将中华文化艺术中的追求公正公平、热爱和平、注重民主自由等核心价值观念展示给世界,并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富强、和谐、民主、繁荣、向上,从而扭转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弱势地位,掌握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主动权、话语权。[3]
抛砖引玉,引以为鉴。即在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应注重文化艺术内涵的挖掘,适当的消除中华文化艺术传播内容的指向性,让中华文化艺术传播更具充分性、实际性。例如,立足中华文化艺术传播、中华民族形象传播的边际,挖掘文化艺术中贴近各国公众实际生活的要素,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抛砖引玉”,从而使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从对立冲突中解脱出来,让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行为更容易被各国公众所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目的。与此同时,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中的对话,强调“尊重与平等”。对此,我们可借鉴别国文化艺术传播经验、方法、手段(如利用民间组织传播文化艺术),使中国文化艺术传播更具互动性、平等性,调动他国公众学习、接受、传播中国文化艺术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艺术交流与传播要在对话中探索融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艺术交流与传播的主流趋势。我们需要通过“多措并举”“推陈出新”“外圆内方”等措施,在对话中探索融合,增强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有效性。就多措并举而言,在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过程中,面对信息化时代下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渠道多样化发展趋势。应注重传播方式整合利用,能够多措并举的进行文化艺术互动交流,形成多元化、层次化、立体化艺术交流与传播体系。如传统媒体传播、新媒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就推陈出新、外圆内方而言,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的融合是建立在有效理解上的。对此,中国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保留传统,应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与发展,实现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现代文化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例如,在保证艺术本质、艺术特色不变的基础上,适当改变艺术表现形式,让他国受众更容易理解中国文化艺术。以传统民艺传播为例,通过添加现代个性化设计语言,使其更契合当代人审美理念,提升他国受众接受度、认可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交流与传播是发展国家软实力,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产生交集,出现冲突、对话、通化、融合等问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高度重视中国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弘扬与创新的背景下。我们需对艺术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全面了解,探寻行之有效的艺术传播策略,坚定不移走文化自信之路。
参考文献:
[1]戴钦,帅晓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策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2):218-221.
[2]凌来芳.传承革新 多元融合——越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四川戏剧,2017,(01):54-59.
[3]蒋晖.基于传承开拓创新:中国传统艺术海外传播的现状与策略论析[J].艺术百家,2018,(02):75-8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