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研究

2020-04-07饶渐升黄武林张珣李自恒吴诗捷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微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饶渐升 黄武林 张珣 李自恒 吴诗捷

【摘要】微文化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注重个体发声和微观表达的文化传播现象,具有传播主体个体化、草根化,传播内容碎片化、多元化等特点。微文化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今后应着重从做大主流舆论、坚持监管并重、加强价值引导三方面发力。

【关键词】微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一、微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学术界对于微文化这一概念还没有准确权威的定义,当前的研究成果多从微文化的文化形态或文化体系等角度对其进行界定。蒲清平等学者提出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即微文化是“以微媒体为载体,迎合时代需求,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诉求,易于传播和快速阅读的尚简、崇微的一种亚文化”。简言之,微文化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注重个体发声和微观表达的文化传播现象。

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五种基本要素,成为大众传播学中经典的“5W理论”。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微文化的各方面特征:首先,微文化的传播主体具有个体化、草根化的典型特征,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发布、传播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使其成为全民参与的大众文化。其次,微文化在传播内容上具有碎片化、多元化、娱乐化的特点,“微”正是体现在不追求鸿篇巨制般的完整叙事,而代之以零散的碎片化表达、反映多元价值观的个性化表达,充分满足忙碌的现代人追求视觉刺激、满足猎奇心理的娱乐需求,具有显性的消费特性。再次,微文化的传播媒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微博、微信、抖音等软件或网站中的文字、图片、短视频等都是微文化表达的“秀场”。最后,微文化在传播效果上具有实时化、快捷化的特性,一个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通过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渠道,可以像病毒传播一般形成爆发式传播。

二、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一)微文化散播虚假和负面信息,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根基

首先,在微文化兴起的时代,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了发声的机会,海量信息在此汇集,而其中很多信息往往难辨真假,微信中各式各样的养生知识、微博上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就是典型例证。其次,互联网历来就是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主要渠道,微文化也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资本主义价值观输出的阵地之一。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矛盾较为复杂,部分个体利用“公知”“大V”的身份,在微文化传播平台上大肆炒作这些矛盾,忽略中国业已取得的成就,夸大中国暂时存在的问题,同时他们还打着学术研究、思想争鸣的幌子,肆意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思想等错误理论。微文化成为这些谬论存活、传播的沃土。

在日常的生活中,青年大学生多是通过微博、微信等微文化传播平台获取信息,当这些平台都被虚假和负面信息所占领时,青年大学生难免被这些谬论所误导,使他们的理念信念根基被动摇。

(二)微文化传递多元价值取向,造成大学生价值选择迷茫

微文化的传播内容普遍具有多元化和泛娱乐化的特点,传递出多元的价值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与传统道德相背离的价值观在微文化中大行其道,有的青年人公开表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正是青年人价值观被误导的典型。此外,微文化推崇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流行的是“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浅阅读”,让青年大学生在追求视觉刺激和满足猎奇心理的同时沉迷其中而不自知,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多元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让青年学生在面临价值选择时陷入迷茫的困境,增大了主流价值观在青年大学生中的认同难度。

(三)微文化拓宽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文化赖以传播的网络移动客户端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功能不断完善,微博、微信、贴吧等已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教育平台。

此外,微文化较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和渗透力,以微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青年大学生会更易于接受。例如,近期的木里縣森林火灾造成了30余名扑火人员遇难,自媒体就这一事件发布大量感人至深的现场视频、图片和文字,看到同龄的消防指战员“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看到普通群众手捧哈达泪别扑火英雄,这些从路人视角切入的微信息给青年大学生以强烈的震撼与感动,让大学生在缅怀英烈的同时更汲取到榜样的力量,更真切地体会到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这两组词的意义与内涵。

三、微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做强宣传阵地,用活传播工具,掌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在微文化广受青年学生追捧的时代,首先,我们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和传播平台再造,“整合微媒体的力量,融合微媒体的资源,增强微文化育人的合力”,通过充实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其次,要提高对微文化传播规律的认识,加快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利用微文化传播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抢占微文化宣传的高地。最后,新型主流媒体要自觉担当,要紧扣社会热点事件、焦点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牢牢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巡查力度,坚持监管并重确保微文化的传播内容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微文化也不是没有监管的“舆论飞地”。面对网络空间生态恶化和微文化传播中乱象丛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首先,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首先要着手完善网络文化传播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法规上的监管漏洞,确保执法活动有法可依。其次,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好监管主体责任,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微文化传播的管理,确保对微文化传播管得住且管得好,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反党反社会主义、煽动分裂、教唆暴力、色情低俗、虚假诈骗等负面微信息。

3.打造专业队伍,注重价值引导,切实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理论功底深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开展专题培训,既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又要使其具备良好的新媒体传播技能,更能运用微文化这一有力工具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

微文化内容精干、形式多样,易于被大学生接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文化的这一特性,潜心打造一批传递正能量的微文化教育精品项目,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或者其他创新的教育形式,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认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3.

[2]蒲清平,张伟莉,赵楠.微文化:特征、风险与价值引领[J].中国青年研究,2016,(1) :56.

[3]骆郁廷,马丽华.论微文化育人[J].思想教育研究,2018,(1) :23.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36.

基金项目:四川省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的2018年度网络文化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项目编号:WLWH2018-15)。

猜你喜欢

微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分析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