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族的女人们
2020-04-07高求忠
高求忠
这,是一栋百年老宅,始建于清朝。整个建筑呈北京四合院结构,前面一大片荷塘,背后青山环绕。长长的回廊,幽深的楼阁,宽敞的大厅,阳光从天井里斜斜地洒入,映照着地上的青苔,在光影明灭间,高高的牌匾沉默不語。虽有雕梁画栋,富厚堂这座占地面积颇广的乡村侯府,却是古朴大方,并不显得富丽堂皇,一如它的主人,虽功勋卓著,却一直低调自持。
穿过历史的烟尘,一个年轻女子向我款款走来。
她,端庄楚楚,灵动美丽。她的亲事,一早就被定下来了,对方是功臣之子,出身不凡,婚后,两人诗书相伴,琴瑟相和,无比恩爱。
许多夜晚,他在书房埋头苦读,她在一旁剪烛斟茶,静静地做着女工针指,偶尔相视一笑,对答几句,和一首诗,窗外月色溶溶,疏影横斜,花香阵阵,室内更是柔情蜜意,春光无限。那时候,正当盛世,大家族的生活是安逸的,她一边读书一边作诗, 留下了许多清新脱俗的唱和之作,晚年结集为《艺芳馆诗存》传世。后来,同治十一年公公曾国藩去世,同治十三年婆婆去世,丈夫于光绪七年病逝。自此,她以富厚堂女主持的身份,挑起了家族的重任。
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晚清,虽然只是一个弱女子,她却对于国内外局势多有关注,晚年甚至能用英语词汇与儿孙交谈。她定下的家训,对男性和女性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一、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二、男女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三、男女皆知俭朴,写算不错;四、男女皆应侠义性成,不应行为有亏;五、男女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六、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于此矣。”她赋予了家中女性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并要求儿孙们能够急公好义。从那以后,这个百年大家族,不分男女,人才辈出 ,也因如此,家族族谱上才有了女人完整的名字。
华年流逝,世事轮换,她的孙女开始蹦跳着出场,欢快的笑声如铃铛,清脆地在古宅里回荡。
小孙女是聪慧的,家里有许多藏书,她就经常带着弟弟攀树爬到书楼看杂书,小说、星卜占相之类的书都有,到了吃饭的时候又悄悄地爬出来。为此,这个小姑娘没少挨骂。其实,老祖母也知道,孙女是可造之材,于是,她指导孩子读完了《论语》《尚书》和《御批通鉴》,从而为孩子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
这个孩子是幸运的,虽然出身在这样的封建大家庭,祖母和父亲却甚是开明,小姑娘得以逃脱了缠足的痛苦,加入基督教也得到了家人的默许。这“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当时,无疑是需要勇气的。
在书海里终日遨游的小姑娘逐渐长大,虽有千般不舍,老祖母还是放手让孙女远涉重洋。姑娘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剑桥大学专门学习生物学,后又到伦敦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在那里,姑娘立定志向,回国后以从事女子教育为终身职业。
此时,政局更迭,已是民国时期。这个年轻的海归女子回到老宅省亲,接着又返回长沙,筹办私立艺芳女子学校。为纪念祖母,取其斋名为校名,自任校长,且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命名班级。学校在湖南省教育界颇负盛名。在这期间,她还两次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她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学生寝室门、房门、衣柜均不落锁,图书馆不设出纳,学生自行登记借还书,管理人员只负整理之责,考试不用监考,考场秩序井然,设学生自治委员会,自己管理自己。学校从不开除学生,不记过,不当堂训斥学生,有什么问题私下谈话解决。春风化雨,桃李盈庭。这些教育方法,在今天,仍旧给人启迪至深。
由于时局动荡,艺芳女校三度停办,三度复校,历时30多年,国难日艰,筚路蓝缕,实属不易。
从青丝满头到鬓发如霜,她,终身未婚,可她,并不寂寞。她把自己的爱心献给了每一个学生,奉献给了女性教育事业。她,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之曾孙女,曾宝荪。
如果说她的祖母,首先让大家族的女子开始睁开眼看世界,那么,她就让更多陌生的女子更多地认识世界,懂得人生。
那个睿智的老祖母,是曾国藩第三子曾纪鸿夫人,名叫郭筠,晚年自号艺芳老人。她高瞻远瞩,三房男女孙辈,均令赴英美留学。因了她,曾氏族人卧虎藏龙,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其实,在大家族的女人里,还有许多不一样的面孔,后来的她们,各行各业,都崭露头角。早期的她们,如曾广镛(曾家第三代),创办淑慎女校。如刘鉴(曾家第二代,曾国荃的儿媳),编纂了富有新思想的《曾氏女训》,帮助同时代的女性开拓视野,学会担当。更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性唐群英,她曾经是曾家媳妇,(曾国藩堂弟曾传纲之妻)。丈夫病逝后,她并未在婆家守节,而是毅然“大归”,定居于“是吾家”。她参加了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并在南京联合筹组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要求中央政府给还女子参政权,参政受阻后,她变卖家产,大力办报兴学,成为女学先驱。她的《女子参政同盟会宣言书》,时人叹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声”。而今,她的故居也成为旅游景点,距离荷叶塘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很近。
在来到富厚堂之前,我原以为,这样的百年家族,从清代绵延而下,必定是传统而守旧的吧,那里也许会出许多人才,但是大宅门里的女人们则肯定是某某氏,成为躲在后面的一个个影子,寂寞暗淡,语焉不详,事迹模糊,完全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想到,富厚堂走出来的女人们,一个个是那么的可爱,她们,不仅传承了家族文化里心忧天下、经世致用的精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把福泽带给了许许多多的女性, 她们,有着人间大爱,温柔而慈悲,如富厚堂前的莲花一般美好高洁,馨香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