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廉政文化建设下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的开展

2020-04-07陈斌任沁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养成教育大学生

陈斌 任沁

摘  要: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引领育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而形成的廉政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以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塑造人、感染人。为此,首先要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的密切联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其次,要从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涵养、日常行为、团学自治等方面入手,探索以廉政文化建设引领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廉政文化; 大学生; 廉洁品质; 养成教育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引领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可以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土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廉政文化建设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廉政文化是以廉政思想为核心,廉政价值为载体,廉政信仰为支柱,以知识、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1]。廉洁政治不仅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员教师队伍先进性的必备条件,廉洁品质也是衡量学生“成功素质”的重要指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环节,更是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的必要途径。只有在廉政文化视域下,将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落实在常态化德育工作中,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然而,在目前高校的育人体系中,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薄弱环节。许多学校认为,廉政教育只是教职工的事,甚至只是教工群体中的领导干部的事,学生还没踏上社会,未从业从政,便不在廉政教育之列。这是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在校期间廉政教育的必要性。廉洁品质教育不仅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必要的廉洁素养,而且是为其未来的人生尤其是职业生涯,奠定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为此,高校急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浓郁的思廉、尚廉、践廉的氛围,通过以文感人、以文化人的特性,促进大学生廉洁品质的逐渐养成。

一、对于“廉文化”概念的解读

(一)廉文化的内涵:“砥砺廉隅”是必须弘扬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廉”是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种情怀。《说文解字》中说:“堂之侧边曰廉。”房屋的边为“廉”,角为“隅”,有个成语叫“砥砺廉隅”,即形容有棱有角、正直不阿的做人準则。

“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唯廉,一身正气;唯洁,两袖清风。“廉”是君子修身正己的拳拳操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谦谦君子、淡泊如水、节俭勤勉、穷且益坚,这些都是廉之本色。“廉”也是一种恪尽职守的实践情怀,宋代吕本中在《官箴》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正廉洁自古是对官声的最好褒奖。

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经数千年传承,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集中体现在当代个人修身、为人处世、廉洁从政、治国理政等方面。从古代的十大廉吏到今天无数勤政为民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们都是克己奉公、激扬正气的典范与榜样。他们廉洁品质的奉献,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不计个人私利,是“砥砺廉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完美诠释。

(二)廉文化的载体:以“莲”喻“廉”促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具象化

文化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借助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具象化,使之可观可感,更贴近于生活。而“莲”正是廉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花有花的品性,人有人的性格,既有谐音之美,又可以精神类比。莲花并没有选择在最干净的地方开花,而是在淤泥中扎下根来,选择了最需要它的地方。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多么内敛正直、胸怀坦荡、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莲”乃花中君子,“廉”为人之正品。莲之美,在于洁;廉之美,在于正。所谓“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莲”与“廉”有着太多共通之处。

以“莲”喻“廉”,正是为了达到以“莲”倡“廉”的目的。通过深入挖掘莲文化的廉洁内涵,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观莲、赏莲、品莲过程中,引导广大党员读廉、思廉、悟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人讲廉、时时思廉、处处守廉的良好氛围,持续营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环境。如此基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来提炼和体现廉文化,使得廉文化更深入人心。

(三)廉文化的特性: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的产物

廉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它首先具有政治属性,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要坚持廉洁政治建设与文化环境建设并重,并增强两者的互动与交融。在立德树人的高校语境中,则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的紧密结合,而始终以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为中心,将各方面力量都调动和凝聚起来。

从以文化人的角度讲,主要是通过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各种文化活动实现的。环境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以潜移默化、稳定持久的特点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高校不仅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经典中“廉”的要素,作为塑造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丰富教材,更要加强时政教育,大力发挥廉政文化在新时期的教化功能。

从思政育人的角度讲,则是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乃至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最终有利于良好的教育氛围的形成。如此结合廉政文化的政治属性与文化属性,方能促进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将廉之要求融入到学思践悟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廉文化的功能: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战略举措

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落实。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各高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廉”不仅是不贪不腐的独善其身,而且更要能够兼济人民,有担当、有建树、有作为,肩负起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思廉”是深树“廉”之意识,“尚廉”是厚植“廉”之风气,“践廉”是争创“廉”之作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廉是立身之本,是新时期的文明标尺,更是我們共产党员信仰之基、精神之钙、思想之舵。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作为教师,更要体现爱岗敬业、廉洁施教的师德风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廉洁之爱面对学生,才能放空功利心理,摘下有色眼镜,做三尺讲台上的一朵莲花,慎微慎独,香远益清,春风化雨。

二、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的重要意义

(一)廉洁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思想品质与职业精神

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大学生廉洁品质的培育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通过点滴培养、逐步养成,当学生有了廉洁的理念和习惯,才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因此,首先要让他们对于廉政问题有科学清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廉洁观。然后从日常的点滴行为抓起,践行廉洁品质各项要求,做到廉洁自律、廉洁待人、廉洁从业,养成守正高洁的人格品行。

尤其在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诸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克己奉公、慎微慎独等廉洁品质,不仅是基本的做人准则,更要上升为学生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加强廉洁品质的培养,才能真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便于他们在日后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中,依然保持自己出水芙蓉般的初心和秉性。

(二)高校有着建设廉政文化的独特育人优势

从大学的优势讲,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摇篮,它有着人才特别集中的主体优势。高校有着雄厚的师资,他们都有着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教书育人水平,足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致力于廉政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高校也有着足够的社会资源,学生在顶岗实习、交流共建、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都能为廉洁品质的养成得到较多的锻炼。

高校富于大学精神,即境界开阔、思维活跃、包容性强,因此廉政文化在高校的土壤中更便于得到积极认知和广泛传播。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廉政制度建设便于得到快速完善,教师层面的党风廉政建设更便于有效落实。通过规范高校内部的学术活动、招生收费、人事选配、职称评聘、大额资金使用等关键举措,优化高校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廉政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发挥高校建设廉政文化的独特优势,及时推进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环节。

(三)文化育人的过程与养成教育的理念有内在一致性

传播一种文化,就能催生一种理念,形成一种风气,铸就一种精神[3]。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相应的,优秀的廉政文化也对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廉洁品质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好的品德、观念、习惯,都是在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制度保障、实践锻炼中逐渐养成的,不断渗透滋养才能根深叶茂。注重养成教育,即强调廉洁品质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与常态化,在循序渐进中凸显育人的实际效果。而站在文化育人的视角,文化的熏陶力、感染力也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在“润物细无声”中实施和展开,同样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优秀的廉政文化不断影响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廉洁品质逐步养成的过程,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以廉政文化为主导,加强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才能使廉政文化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提高学生的廉洁修养和廉政能力。

(四)廉政文化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言传身教

廉文化进高校,首先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师德师风建设中,由教师起好廉洁的示范表率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因此,先要在教工党支部中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在全体教师队伍中倡导淡泊名利、廉洁施教的师德风范。

为此,高校要出台制度举措,引导广大教师以积极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和教化学生。高校教师也应加强自律与自勉,增强开展学生廉洁品质养成教育的使命担当,以自己高尚的精神境界去影响学生的心灵。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丰富教书育人的形式和手段,创造多种为学生所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实施路径,推进廉政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实践。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扩大影响范围,才能在德育工作中不断提升廉洁品质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三、以廉政文化建设引领大学生廉洁品质养成的实施路径

(一)从思想观念入手,提高学生对于廉洁政治的价值认同

一些高校虽然开展廉洁品质教育,但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单一、缺乏体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更没有突出“养成”的过程性和系统性。为此,应从思想观念入手,在学生群体中厚植廉洁的意识,提高他们对于廉洁政治的价值认同。

首先,从思想理论的层面,提升学生对于廉政问题的认识。通过加强廉洁政治和反腐败理论的教育,联系时事政治,使大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危害及其防御措施,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建起坚固防线,抵御腐败侵袭。为此,要抓好思政理论课主阵地建设,一部党史、革命史、建设史,其实也是一部反腐倡廉史,要充分利用既有思政课堂的廉政教育深厚土壤;同时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廉政教育资源,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

其次,从价值观念的层面,树立正确的廉洁观。价值观念决定价值判断,继而决定实际行为。要想锤炼廉洁品质,践行廉洁作为,必须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起。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在“廉”的是非面前,摆正态度、坚守立场,即让学生在价值观念层面能坚持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将劳动、创造、奉献的服务社会的过程,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先行条件和必然路径。基于这样的正确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廉洁观,自发地廉洁奉公,养成和践行廉之素养。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养成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试论廉洁文化建设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