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遇见
——STREAM课程下的一节美术课

2020-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画稿范式图形

一、一次遇见

等待上课,见一同学捏着一沓图稿、几片残破树叶,正要丢弃,虽都有些污损,可一眼即能看出图稿绘制得用心,赶紧制止,接过那堆垃圾,展开,学生解释,那是他们在探究数学图形变换问题时所做的练习草稿。数学图形变换?

两位同学用简单图形示范做解释,数学图形指的是与数学有关的图形,如几何图形,通过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及相似变换就能得到新的图形,再经过反复组合、丰富造型,形成漂亮图案,他们在那沓图稿里翻出自己的练习稿,向我展示。

见我手里还有一些枯叶,学生们笑了,说:老师,您是要去制作腐殖质吗? 看我一脸疑惑,一个男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向我述说了一片树叶的故事:春天,初生嫩芽,慢慢长成,由草绿转为深绿,秋天,叶片转黄打成卷,脱离树梢飘落到泥土上,转为养料,滋养树木生长……这就是生物界里的物质循环。原来这些枯叶却是他们在生物课上的实验道具。

图稿与枯叶,让我若有所思,将图稿枯叶及丢弃它们的主人一同带进了美术课堂,感觉可以做一个特别的尝试。

二、寻访锦灰堆

1.关于锦灰堆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也叫“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起于元,盛于清末,作品都是一些文人雅士书房中常见的杂物,是画家的游戏所作。

“锦灰堆”的开创者,元代大画家钱选,一次聚会时趁酒兴,将散落在饭桌上的虾尾、蚌壳、鸡翎、鱼刺等信手绘成一幅小横卷,并题款“锦灰堆”,可能是“锦灰堆”最早的记载。也渐渐成为文人所喜爱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被我意外遇见的画稿枯叶,是不是一些很好的创作元素?

同学们脸上的疑惑散开了些。继续寻访锦灰堆。

2.锦灰堆内容 锦,繁华、美好;灰,灰烬、残破;残缺的美好堆砌成画却别有一番韵味。

欣赏几件锦灰堆作品,作品中杂物繁多,古旧字画,虫蛀古书,废弃画稿,信札等;现代的文人所作的锦灰堆作品中还见老旧日历、剪纸、报纸等。

仔细研究,我们还发现锦灰堆作品中所包括的绘画,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各种题材;工笔、写意各种技法;真、草、隶、篆、行甚至印刷体各种书体;拓片,碑帖、废弃信札、契约,集各种珍品于一体,“非书甚于书,非画甚于画。”

令人叹服!

“资本—政治—社会”范式并不是资本完全占居主导地位,在城市社会中,依然存在着政治引领资本和社会生活的范式样态,也存在着社会生活引领资本与政治的范式样态,这里只是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天然的亲和力。人类社会并非只有这一种发展范式,倘若如此,那么作为母体的等级制社会如何也产生不了“资本—政治—社会”范式,等级制社会的周期式振荡也无力培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问题与城市冲突也不断提醒我们反思“资本—政治—社会”范式的内在矛盾。

数学图形变换草稿、生物课上树叶,恰好是我们偶得的宝贝。

3.锦灰堆形态 锦灰堆作品,你能发现最大特点是什么?

大家同声回复“破”!

可不,锦灰堆作品,一页旧书、半张残贴,都是破碎,污损,还经火烧、烟熏过,真是集合了各种破损形态。

却不觉嫌恶,古朴感觉很耐人寻味,真是一种奇妙的艺术形式。

同学们丢弃的画稿、树叶,虽都污损、枯败,却恰到好处地达到集破的形态。

4.锦灰堆布局 锦灰堆表现的杂物繁多,通过堆砌,将各种内容组合一,形成锦灰堆布局。

如果真的就是打翻的字纸篓,不做布局,可就乱了。锦灰堆作品,不同形态各种内容错落有致地堆叠在一起,看似杂乱无章却充满艺术感。

5.锦灰堆制作 锦灰堆作品如何制作?

同学们七嘴八舌猜是“拼贴”的方法,欣赏作品时不难发现,每件小事物表现的那么逼真,残破效果,怎么都感觉是实物拼贴。

那可真错了,锦灰堆全是艺术家用书画形式表现出来的。

大家这才惊讶,其中的难度得有多大啊? 艺术家需要多才多艺,对诗文、碑帖、古籍有研究,不能任意编造。除此,必须懂得做旧的技法,用不同工艺模仿火烧、残损、撕裂、虫蛀的效果。

创作“锦灰堆”,一般是在画纸上先框定好轮廓,形状不拘,然后就形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小事物,由于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耗时之长,胜任者极少,所以日渐萎缩,使“锦灰堆”这一传统技艺走向失传。

同学们唏嘘不已,对锦灰堆艺术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因笔笔所绘那么精致逼真而赞叹不已,又因几近失传而个个惋惜。

“颠倒横斜任意铺,半页仍存半页无。莫道几幅残缺处,描来不易得相符。”这首诗正是锦灰堆艺术的真实写照。

6.仿制锦灰堆作品 惊叹于这种特殊艺术——锦灰堆之美,开始有了感觉,顿时领悟我拾掇起来的那堆弃物的用意,都跃跃欲试,将字纸篓中被丢弃的画稿树叶视为珍品,小组分工,折、烧、熏、洒、揉等手段达到做旧效果,擅书画的同学勾勾点点、写写画画,增加书画元素,讨论商量琢磨,在画板上尝试不同布局、构图,定稿后以粘贴为主,在画板上进行创作,仿作完成一件锦灰堆作品。

最后题款,盖上陶瓷印章,被丢弃的画稿枯叶有了第二次生命,被创作成一件现代意义的锦灰堆作品。

同学们将完成的“锦灰堆”作品架在画架上,端详点评,久久不愿离开。

三、我们的收获

模仿创作的锦灰堆作品,内容与形式,图形与色彩,在交流与合作中,生命与循环再生,艺术直觉和数学平衡、分割、比例、转换等思维相交融,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示人文视野培养逻辑思维。

正如学生说:“这不是一堂普通的美术课,它将美术与生物、数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撕与贴中,我们穿越了千年,与先人们相遇。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锦灰堆的理解。”“多种学科的融和,使我们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体验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画稿范式图形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