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2020-04-07◎
◎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由于语文本身以汉语言为主,因此学生处于良好的汉语言应用环境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不困难。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对字形、文章不具备充分理解,因此在开展读、写教学中难免感到困难。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教师有必要探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攻克教学难题。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实现系统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开展的基础是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自主读写的能力[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基础知识教学重视起来,结合实际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读写,并根据实际情况,系统性地将读写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提升。而为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开展读写教学,教师则应当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重视起来,从而更好地实施读写结合教学。
例如,在进行文章“守株待兔”教学时,该文章作为寓言故事类文章,对小学生而言理解较为容易。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最基础的生字出发,首先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比如该课文中主要有“守”、“窜”、“丢”、“此”等生字,教师可以先从字音字形等方面,带领学生认识汉字,并了解其中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先令学生利用这几个汉字来写短句,初步开展读写练习。之后,教师应当反复讲解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具备复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根据故事含义令学生自主想象书写一个小故事,并利用书中学到的生字。此类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住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时读写结合教学更具系统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丰富学生词句积累,充分锻炼读写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通识类学科,其本身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同时还包括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2]。因此,受到语文科目特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为充分利用读写结合方法,教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应当坚持读写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积累来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收获,并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写作。
例如,在进行文章“海上日出”时,该文章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并表达了作者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师初步讲解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下来,并将其补充到自己的摘抄本中。比如,学生可能摘抄:“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摘抄之后让学生模仿该语句对自身熟悉的景色进行描述,并将其记录到自己的语句积累本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积累中阅读与写作,进一步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作用。
三、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激发阅读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往往单纯凭借个人兴趣进行知识学习[3]。语文主要以汉语知识尾数,许多学生可能认为自身对语文知识具备足够了解,因此在实际学习中不具备丰富兴趣,也不具备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意识。尤其是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感到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兴趣特点转变教学方式。
例如,在开展“穷人”一文时。该课文主要讲的是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她的丈夫主动收留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丈夫的那种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更加有趣味的方式,比如令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文改编,并分角色,再扮演文章中的不同人物开展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比赛形式融入到教学内,根据学生小组表现开展相应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更加投入地阅读课文,同时还能自己的想法深度诠释课文,从而避免单纯读写带来的枯燥感,实现学生兴趣的激发。
结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学生语文学习需求,根据语文能力培养实际情况实现读写结合。而小学作为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在做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选择系统性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开展词句积累,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最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激发起学生阅读写作兴趣,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开展读写,推动语文教学成果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