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
2020-04-07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是充满激情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课堂,是教师自由创造、充分展现自己教育智慧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创共生的课堂。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学习研究,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
一、历史教学应备“家常课”
千改万改,潜心备课不能改;千法万法,吃透教材第一法。把教学变成死套子,照本宣科,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思想,就会终生平庸,学生也不会买我们的账。历史教学应提倡“家常课”。笔者认为,一堂“家常课”备课的标准是:一是目标简单。教学目标不应该面面俱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然达成,不必写在教学目标上,不应贴标签。二是结构科学。如历史背景介绍根据需要而讲,可在适当的位置出现,不主张一上来就把背景展示给学生,否则很容易会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一个框子里。三是教师省力。教师应学会“偷懒”,把难题推给学生,发动学生自己解决。当然,这需要的是教师课下的功夫,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足够的知识储备。四是学生卖力。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挑战性,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对于学生的发问和回答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
二、孜孜不倦,矢志课改
善教乐教,方受师生尊敬。上历史课,在注重思想渗透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启发性、感染性和趣味性。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给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使学生从爱学、乐学再到学好、学会。二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贵质疑。”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经常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
三、用名师风范引领我们的教学
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曾这样说:“我们观摩名师教学之后的实践走向——不在于机械扮演名师上课,而在于羽化成名师上课;不在于单纯地表演名师的教案,而在于领悟、谙悉、掌握、运用那些支撑教案背后的诸如内容的前瞻性、活动的开放性、手段的民主性、风格的个体性、场景的人文性等。”观看名师录像中细心揣摩教师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历史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感受名师课堂上打造的那种鱼水亲和的场景、行云流水的教程、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学艺术有其规律性的技巧,技巧的学习离不开模仿。我们应该超越简单的模仿,用名师风范引领自己,不简单移植名家教案,不“克隆”名师教法,不为名师所“圈住”,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索,达到一种“似与不似”的程度。完全不似,则丧失了教学的普遍性,完全相似,则又丧失了教学艺术的主体性。
四、以爱育人,欣赏等待
教育是等待,就像等待花儿的开放。阳光越灿烂,花儿越娇艳。爱越深,生命越靓丽。
1.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想学好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想被家长夸奖、教师表扬、同学崇拜,取得好成绩。要坚信每个学生心中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有学好的愿望,就像朵朵花儿向着太阳开。2.用发展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由于遗传因素、自身性格、成长环境等的不同,学生就会产生个性差异。差生可以进步,而且在进步过程中还会出现反复,我们不能总盯着学生的缺点,要用发展的、欣赏的眼光看他们。看重每个学生与过去相比是否有了进步,自控力是否增强,能否超越自我。3.尊重每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一句不屑的话语,甚至一个轻蔑的眼神,都足以击毁学生的一生。当然,我们维护他们尊严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懂得用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做有失尊严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让历史课堂教学尽显生机
在教学实践中,把历史学习向课前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搜集、去整理、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把历史学习与平时的生活充分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去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历史课堂教学尽显生机。1.搜集整理,拓展历史课堂教学基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历史教学需要我们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用课外获得的知识来充实课堂,真正体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历史教育观。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这篇课文涉及了著名的古建筑圆明园,笔者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去搜集和圆明园有关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纪念品等课文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没有上课之前对圆明园就有了全面的、完整的感性认识,也大大拓展了学生眼界,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2.实践活动,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活动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把这有生命力的开放形式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通过演讲活动、编课本剧、编班级小报、成立文学社团、写调查报告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章节时,因学校所在地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康王墓,便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历史的再现——康王的传说。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实地考察、走访、查阅图书等手段,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不仅拓展了历史学习的资源,更拓展了历史学习的空间和样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改变。“敬业、爱生、奉献”已不再是做教师的最高标准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才能够艺术地挥动教育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