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2020-04-07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生活经验解释数学现象,学生必然会感到数学知识亲切、有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挖掘生活化的元素,创设生活化的场景,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题目。例如,在学习《小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新授环节可以设置以下对话:小朋友,今天是张鹏的生日,我们一起帮他切蛋糕,分给小朋友好不好?一个蛋糕切成两半,每一半各占多少呢?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教会学生1/2,让学生说一说身边事物的一半怎么表示,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通过现实生活将数学的使用价值发挥出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生活性的素材,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通过捕捉生活素材,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悟数学问题的奥妙。例如,在学习加法的应用题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明天我们将组织同学们去户外参加春游,你们会带哪些食物,准备什么物品?在学生回答后询问学生,围绕春游的主题还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在经历过的具体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就被激发了出来[1]。
二、结合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而数学知识很容易和游戏相结合,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例如,在学习《小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欣赏性教学情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创设有趣的数学知识形象,可以降低分数概念的理解难度,加深对分数概念意义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分数比大小的时候,为了不让学生把分数和小数相混淆,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猪八戒切西瓜的动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在分组中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从而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图片、视频,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学生在看图片和视频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对于现实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也会变得更加积极[2]。
三、在生活之中挖掘数学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状态,采用生活化教学,并且在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穿插生活化内容,让数学知识走向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由于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学习完知识点后,可以当即解决生活化问题,让教学走进实践生活。例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有关图形的物体,比如,家里的窗户、门,学生想象到生活模型后,就能获得直观的感知,对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图形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推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让生活经验融入课堂教学,这样就需要教师寻找生活化的教学知识,寻找能够结合教材的相关数学知识,学生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3]。
四、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
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没有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方式单一,缺失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挖掘生活化的相关数学知识,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学习情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进而能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数学知识案例,这样不但能够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师生感到轻松、活跃、有趣,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之中。这样一来,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能够逐渐感兴趣,也愿意加入去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入课堂实例,将数学课堂设计的生动而有趣[4]。
五、结束语
生活化的教学是将生活情境融入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融入数学知识中,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去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其中会有很多学习的乐趣,还能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感到数学知识十分有乐趣,这样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价值。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生活化的问题就可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有所提升。学生也能意识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提高自身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发展智力,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