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
2020-04-07
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中的重点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关键作用,但因为难度较大,学生常常会畏惧数学的学习,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省事,喜欢直接让学生背诵公式、定理,以及练习大量的题目,忽视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学生,虽然考试分数高,但是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学科教学,结合班上学生数学学习上现存的问题,并考虑到个体能力的差异,为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进行改变,让他们不仅能够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凭借培养起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关键意义,学生面临着中考压力,学习压力相比小学阶段多了不少,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各方面能力正处于黄金上升期,若教学方式不合理,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启示初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而非单纯地帮助他们提高成绩。而且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也明确提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至关重要,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教学要求,制定好准确的教学目标,并科学设计教案,不管是课前导入,还是课后训练,都需要关注是否能够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达到这一目标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需要包括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阶段数学涉及更多的内容,需要更长时间去吸收和内化。单个知识点的教授,无法保证学生对教材有系统性的认识,很多初中生没有意识到教材前后章节是有相关性的,理解和记忆起来也十分零散,学习的规律性和有序性被打乱,不利于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导致学生很难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导致无法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不仅能够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新时代,我国的很多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若教师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内容,追求高层次的数学学习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学生的综合发展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黄金形成时期,需要教师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在导入新课或课堂训练时,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灌输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说出对数学学科的观点。同时,在遇到题目时要真正了解出题人的意图,并具备适当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建议
1.创设问题式情境来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师要多创设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在设计教案时,在课前导入环节多准备几个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活跃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章节内容时,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几个常见的图形,再让学生为篮球选一个相符合的形状,问题很简单,学生都能回答得上来,但是却不明白为什么是圆形,也不懂得与圆相关的一些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中,以达到带有目的性的学习。
2.有意创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
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还有一种方法是创造认知冲突,当新的知识输入与他们传统的认识不一致时,就会有所谓的“认知冲突”,进而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这是求知欲望的重要来源。在求知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则实现了学生内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和调整。
3.利用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
之所以会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是因为各类题型都需要用到这种思维。表层知识和深层知识都是初中数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前者主要指的是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后者则是更深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真正的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和思维的应用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表层知识外,还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掌握必需的数学方法和思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综上,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基础性的作用,这启示教师不能单纯教会学生表层知识,而是要循序渐进地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思想,逐步培养起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