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输液保护器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020-04-07李虹黎明熊旻娣杨小莲赵晓莲
李虹,黎明,熊旻娣,杨小莲,赵晓莲
上高县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400)
静脉输液治疗是医院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其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由于该治疗方式易将药物达到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可迅速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可静脉输注营养品及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等,现被国内各大医院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静脉输液治疗的常用工具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及输液辅助装置等。冬季行静脉输液治疗由于气温及液体温度均较低,很容易造成患者血管痉挛,引起寒冷不适及液体不滴等情况;将液体加热则容易改变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性状,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将输液肢体放入被子保暖则容易因被子压迫造成不滴及输液位置肿胀,需要二次穿刺,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进而引起患者不满,容易诱发医患矛盾。本研究探讨简易输液保护器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住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0~80岁,平均(62.0±17.9)岁;静脉输液治疗7~15 d,平均(10±2)d。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6~85岁,平均(63.5±18.5)岁;静脉输液治疗7~15 d,平均(10±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用普通钢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行静脉输液治疗:固定好头皮针后,患者诉有寒冷不适时协助用热水袋或嘱其自行将输液肢体放入被子内保暖。
观察组采用简易输液保护器行静脉输液治疗:按照常规方式固定好头皮针后,协助患者将输液肢体放进被子,并将简易输液保护器放置在输液位置上以撑起输液肢体处被子;嘱患者如需大范围移动输液肢体时,先掀开被子,用另一只手扶起简易输液保护器一起移动,放至舒适位置再次如前固定好,直至输液结束。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肿胀、不滴、寒冷不适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穿刺技术、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传呼器处理及时性等,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肿胀、不滴、寒冷不适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肿胀、不滴、寒冷不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肿胀、不滴、寒冷不适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度均较低,会导致患者体表静脉收缩、痉挛、寒冷不适[1]。静脉输注液体过冷或过热均对人体有影响,如人体输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在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对外来异常温度进行调节时,机体对冷刺激已产生应激反应,较冷刺激使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热刺激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甚至可致休克,且液体加热容易改变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性状,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直接将输液手臂放入被子则容易引起输液过程中观察不到位,发生漏液、皮下肿胀、局部疼痛甚至引起静脉炎等不良情况,进而引起护患纠纷[2];如留置留置针需要另外收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并且很多患者反应留置针会影响洗澡,限制手活动等[3],不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所用简易输液保护器为我们自行购买铁丝,带领科室同事利用铁丝、老虎钳、胶布自行制作而成,方法简单易行,属低危医疗物品,消毒方法简便,即一例患者使用结束,可用1:500优氯净溶液或75%乙醇擦拭消毒后重复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肿胀、不滴、寒冷不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本研究所用简易输液保护器制作工艺简单,材料易得,造价低廉,消毒方便,可重复使用,有效减少了输液治疗时肿胀和液体受压不滴情况的发生,能够运用物理方法(无须担心改变药液的性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冬季输液寒冷不适的感觉,有效降低了二次穿刺率,既减轻了患者痛苦,使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又减少了护士工作量,节省了耗材支出,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了护患矛盾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