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0-04-07许爱淑
许爱淑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 (福建漳州 363000)
面神经麻痹又称作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面脱髓鞘样变与神经水肿,易并发面神经痉挛与面部肌肉连带运动等并发症[1]。该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是常见的突发性疾病,临床治疗多根据患者分级采用激素、理疗、针灸等方法[2]。相关研究证实[3-5],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少面神经痉挛等后遗症的发生。我院多采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在配合针灸治疗的护理方面也有相应的成功经验,本研究探讨针灸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23±5.27)岁;患病脸侧,左脸21例,右脸23例;H-B面神经功能Ⅲ级以下14例,Ⅲ级及以上28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17±6.13)岁;患病脸侧,左脸24例,右脸18例;H-B面神经功能Ⅲ级以下11例,Ⅲ级及以上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符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6]中关于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既往无疾病史,急性起病,3 d左右达到高峰;均为首次就诊;均为单侧发病;年龄15~65岁。排除标准: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由于脑干病变或手术创伤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患者;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西药配合针刺治疗:取患者人中、患侧下关等穴进行平刺,1次/d,30 min/次,治疗1周后,间隔3 d,再次治疗1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就诊环境,给予其适当的心理安慰与饮食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护理干预。(1)针灸前护理:使用40 ℃左右的温水打湿毛巾,轻轻贴敷于患者患侧面部10 min,期间如患者出现不适,及时取下毛巾,以促进患侧面部血液循环。(2)针灸过程中护理:协助患者取卧位进针,保持针灸过程中空气流畅,患者头部稍低,适当服用温糖水,且适当保暖后进针;进针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和出血情况,应给予其心理支持,缓解其对针灸的恐惧心理;出针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防止出血和血肿。(3)针灸后护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询问患者有无强烈疼痛感、瘙痒感,如患者未出现上述症状,指导其做好针灸后的自我护理工作,即注意用眼卫生,减少外部光源刺激,治疗期间尽量避免过度用眼,外出佩戴眼镜,患者家属可协助其做眼轮匝肌按摩,用中指指腹由内向外,然后由外向内的顺序做上下眼按摩,促进眼睑功能恢复;指导患者做向上抬眉、皱眉、闭眼、耸鼻、努嘴、张嘴、鼓腮动作,以锻炼其面部肌肉功能;用手掌根轻贴于患者面部,做顺时针环形按摩,按摩力度不宜过大,以面部有轻微热感为宜;面神经麻痹会导致咀嚼肌乏力,告知患者使用健侧面部咀嚼食物,食物不宜过硬,少食多餐,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瓜果蔬菜,进食后及时漱口,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1.3 临床评价
(1)采用Sunnybrook分级法(SBGS)[7]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周的面神经麻痹情况,该量表分别从静态、自主运动对称性和连带运动3个方面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患者面神经功能越好。(2)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HBGS)[8]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周的不同级别人数,分别从动态、静态和并发症功能3个方面进行评估。(3)采用李阳等[9]翻译的《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FaCE)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周的生命质量,该量表克朗巴赫系数α为0.72~0.87,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包含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眼睛感觉、泪液分泌、社会功能6个维度,分值越高,患者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unnybrook分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unnybrook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2周,两组Sunnybrook分级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unnybrook分级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Sunnybrook分级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第1周 干预后第2周对照组 42 42.64±7.28 56.68±9.28a 82.68±13.29a观察组 42 40.37±6.44 76.39±12.72a 98.24±14.68a t 1.514 8.113 5.092 P 0.134 0.000 0.000
2.2 两组House-Brackmann分级人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1,P=0.936);干预后第1、2周,观察组House-Brackmann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3、7.156,P=0.013、0.010),见表2。
表2 两组House-Brackmann分级人数比较(例)
2.3 两组FaCE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aCE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1、2周,两组FaCE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中医属“面瘫”“口眼歪斜”范畴[1],针灸治疗是我国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针灸患者的头面部以改善其血流情况,增强毛细血管舒缩功能,但患者容易忽略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治疗后的生命质量较差。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第1、2周,观察组Sunnybrook分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ouse-Brackmann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针灸治疗前后,辅助使用温毛巾,加速了面部血液循环,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效果更佳;同时,本研究在针灸过程中注重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降低了患者过分紧张对治疗的不良影响,辅助针灸治疗达到扶正祛邪、行气化瘀的目的;治疗结束后,根据本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针灸后的护理康复锻炼、面部肌肉功能训练,有效避免了患者治疗后出现呆滞、口角倾斜等情况,而用眼卫生的维护也促使患者的泪液分泌趋于正常。干预后第1、2周,观察组FaCE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针灸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效果,与高杰[10]研究结果相似。
表3 两组FaCE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FaCE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同时期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面部运动 面部感觉 口腔功能 眼睛感觉 泪液分泌 社会功能对照组 42干预前 10.34±1.67 26.15±2.58 25.14±2.07 22.38±3.81 28.15±4.63 23.89±3.18干预后第 1周 18.18±3.28a33.28±2.31a34.14±3.96a32.32±4.47a38.12±4.18a35.29±4.79a干预后第 2周 26.24±4.18a38.17±3.28a54.58±5.27a49.23±4.76a50.32±4.54a50.13±6.27a观察组 42干预前 11.54±2.17 25.16±3.19 26.58±3.14 23.32±1.64 29.06±3.68 22.68±2.76干预后第 1周 26.78±3.17ab36.33±3.18ab38.65±3.17ab38.23±4.27ab45.29±3.62ab40.28±4.68ab干预后第 2周 34.28±5.27ab42.54±3.86ab60.39±4.17ab56.28±4.84ab56.19±5.02ab55.27±6.26ab
综上所述,针灸护理干预有助于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