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振生猪养殖场户信心—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
2020-04-07叶渊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
文│叶渊(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
2018年8月以来,江苏省泰兴市生猪产能急剧下降,最低谷时生猪仅占正常存栏量的10%,现存栏生猪近8万头(其中母猪约1万头左右),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成为泰兴市畜牧兽医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虽然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资金、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生猪养殖,然而养殖场户谈“非”色变,不敢养、不愿养等因素依然存在。如何引导生猪养殖场户消除惧养心理,合理安排生产补栏。近期,笔者着重走访了部分乡村干部、养殖大户、生猪产业从业人员,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施策,帮助养殖场户提振信心、恢复生产。
一、落实扶持政策,调动生猪养殖场户的信心
2019年5月16日,全国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充分调动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切实解决养殖场户不敢养、不想养和养不起等问题。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农业农村部也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中央的政策亮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明确对超范围划定禁养区、随意扩大禁养限养范围等问题,要限期整改,不得层层加码禁运限运,这是对养殖资源的保护;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地方财政、银保监机构要加大对生猪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这是对行业资金的支持;三是要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这是对转型发展的鼓励。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农村厅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对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生产单位和规模养殖场从省内持证种猪场引进种猪给予适当补助,加大信贷担保力度,提高生猪保险金额等。泰兴市委、市政府经广泛调查研究并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不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策,而且将对购买PCR仪器等非洲猪瘟检测设施设备的规模猪场给予不超过30%的补助。笔者认为,当前生猪生产正面临着生猪发展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但是也正享受着生猪发展史上最优惠的政策和最宽松的环境。所以,只要全面贯彻落实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扶持政策,必定能营造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广大养殖场户的信心。
二、强化技术支撑,增强生猪养殖场户的信心
鉴于当前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严峻形势,非洲猪瘟病毒防不胜防,只有全面落实疫病防控措施,坚持生猪生产、疫病防控两手抓,采取有效措施净化外部环境,才能为生猪生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1.强化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模场要根据本场实际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严格按免疫程序和操作技术要求实施自主免疫;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定期开展疫情、环境样品监测;规范开展常见病防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及时规范处置,切实降低其他疫病带来的养殖风险。
2.持续强化消毒灭源。消毒灭源是净化养殖环境、搞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各乡镇要组织村组干部、生产经营者,实行分片包干,对辖区范围内的养殖、经营、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所有环节、场所、物资、设施,以及路道、河道、下水道等区域,组织开展全面消毒和灭鼠、灭蚊虫等专项行动,确保消毒全覆盖、无死角,让病毒病菌无藏身之处。
3.建立生猪养殖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申报、审核、监管的生猪养殖风险评估机制,对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切实规范养殖行为。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无专职驻场兽医、不具备封闭式饲养管理条件的养殖场一律暂停补栏。对不符合复养条件的养殖场,坚决不准复养。
4.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指导。要持续实行科技人员挂钩联系制度,遴选科技专家跟踪联系新建或复养的大型规模养殖场,采取零距离、“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从价格走势、规划布局、管理制度、生产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类指导。积极利用电视、电话、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国家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以及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知识,建立畜牧兽医专家微信群,发放“便民服务卡”,印发技术资料或明白纸,定期开展“菜单式”培训或信息预警发布,满足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技术需求。
三、落实综合措施,提振生猪养殖场户的信心
全面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尤其是落实生物安全措施,真正做到“百密不漏”、不留死角,才能切实消除生猪养殖场户的畏惧心理,提振养殖场户的信心。
1.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按照落实“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的要求,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模养殖场必须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封闭式饲养管理,完善各项生产记录,及时向乡镇畜牧兽医站报告生猪健康状况。
2.坚持强化调运监管。切实加强卡口管控和生猪调运监管,杜绝一切违法违规调运行为。生猪养殖场户必须到国家认定的大中型养殖企业,凭有效的合格证明补栏生猪,且必须头头检、全覆盖,运输车辆必须是指定车辆、全封密、严消毒。出栏生猪必须提前向镇畜牧兽医站报告,由分工的兽医人员在售猪当日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进行产地检疫,确保运输、屠宰等流通环节无病毒传播。
3.净化猪场及周边环境。要组织人员督促指导生猪养殖企业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做好风险评估、“哨兵猪”试养监测、环境保护等工作。规模猪场尤其是复养猪场,要高度重视环境净化,包括房屋、地面、管道、设施、车辆、人员,以及复养场内饲养人员的衣服、鞋子等全部要进行彻底消毒。
4.加强规模场自主检测非洲猪瘟能力。所有大型规模猪场必须自购PCR仪器等非洲猪瘟检测设施设备,并配有相关检测技术人员,对本场生猪、饲料等进行常态化非洲猪瘟抽检,对疑似阳性病例第一时间采样送检确诊,第一时间实行拔牙式处置,对同一栋舍的生猪、物品、设施等,每天进行重点消毒、检测,直至检测无异常方可实行常规管理。
5.加强规模猪场人员管理。养猪是一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要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内部生产与外部市场竞争。猪场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岗位职责,组建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精业务、执行力强的技术人员团队,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及其积极性,加强员工的人性化管理,为猪场的高效运营提供优质服务,使得猪场与职工双赢发展。
总之,只要养殖场户消除不敢养、不愿养的畏惧心理,消除怕养不好的思想顾虑,坚决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畜牧兽医部门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模式,坚持科学防控,全面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就一定能够“东山再起”,提升养殖成功率,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市场供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