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Cx43表达水平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07王峻岭张冀北刘芳芳

安徽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恶性病理

王峻岭 李 慧 张冀北 张 丽 刘芳芳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年增长率约为3%~5%[1];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患者术后生存状况普遍不乐观,此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是一种跨膜蛋白家族,目前该家族在人类体内共发现有20余个成员,其中Cx43最常见,并在体内广泛表达,主要参与细胞的缝隙连接通讯,近年来发现其与多个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3]。有体外研究[4-5]表明Cx4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过表达野生型Cx43能明显增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而过表达突变型Cx43则能减弱该功能,但国内尚未见Cx4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体内研究的报道。本研究检测56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Cx43表达水平,旨在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5~75岁,平均(55.75±5.33)岁。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确诊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②预期寿命超过3个月;③术前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④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年龄>75岁;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心、肝、肺、肾等脏器严重疾病。

1.2 方法 检测并比较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x43表达水平,以全部患者癌组织Cx43表达水平的中位数0.85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各28例。收集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状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1.2.1 Cx43表达水平的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Cx43表达水平:术中取直径约10 mm的组织样本,放至-80℃冰箱保存,采用专门的RNA 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物公司)提取组织的总RNA,全部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用焦碳酸二乙酯(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水溶解提取的总R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德国Eppendorf公司)测量RNA的浓度与纯度,之后采用专门的逆转录试剂盒(上海TaKaRa公司)将RNA逆转录为cDNA,反应体系为10 μL,包括模板4 μL、5×Prime Script Buffer 2 μL、DEPC水4 μL,反应条件为:37℃ 5 min→85℃ 5 s→4℃ 10 min。然后采用q-PCR检测Cx43的表达水平,通过Primer Bank软件设计相关引物(上海生工生物公司)。Cx43引物序列:上游,5’-TTCAAGCCTACTCAACTGC-3’,下游,5’-CTTCCTTTCGCATCACAT-3’。反应体系为20 μL,包括模板4 μL、TB Green Premix Ex TaqⅡ 2 μL、上游引物1 μL、下游引物1 μL、DEPC 水12 μL,反应条件为:95℃ 5 min→95℃ 5 s→60℃ 34 s,循环40次。以GAPDH表达水平为内参,根据2-△△Ct法[6]计算 Cx43的相对表达量。

1.2.2 资料收集 收集并记录全部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卡氏评分、发病部位、原发灶的厚度、有无溃疡、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Clark分级、治疗方法等。术后通过电话、门诊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30日,以患者死亡为随访终点,计算全部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2 结果

2.1 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x43表达比较 全部患者癌组织Cx43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82±0.31),低于癌旁组织的(1.0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20)。

2.2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 低表达组TNM分期为Ⅲ~Ⅳ期、Clark分级为Ⅴ级的比例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 全部患者共随访4~4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5.3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6.8%。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9个月,低于高表达组的3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5,P<0.05)。

图1 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2.3 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 以患者的生存状况(0=存活,1=死亡)为因变量,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采用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变量以进行Cox回归,结果表明,癌组织Cx43低表达、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病部位为非肢端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

表2 自变量赋值表

表3 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

3 讨论

Cx43是Cx家族中最常见的成员之一,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的缝隙连接通讯,从而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乳腺癌、膀胱癌、胰腺癌等多个恶性肿瘤关系密切[7-9]。从结构上说,Cx43蛋白的C端结构域上有多个结合位点,能与不同的蛋白进行相互作用,故功能较为复杂,甚至具有两面性,其在多数恶性肿瘤上作为肿瘤抑制因子,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0-11]。Ismail 等[12]研究表明结肠癌的癌组织中Cx43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下调,癌细胞的Cx43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Liu等[13]研究表明卵巢癌组织中Cx4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且过表达Cx4能减少SKOV3(一种卵巢癌细胞系)的增殖能力与肿瘤形成。但是,近年来有发现其能促进部分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Poyet等[14]研究表明膀胱癌组织中Cx43表达升高,其认为Cx过表达 能增强肿瘤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进展。本研究分析了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Cx43表达水平,并进行生存分析,发现了影响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癌组织Cx43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提示Cx43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与既往体外实验结果类似[4]。李玢等[5]研究构建了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过表达野生型与点突变型Cx43的细胞模型,结果表明过表达野生型Cx43能明显增强的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增强,而过表达突变型Cx43则减弱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本课题组前期研究[15]表明,Cx43的表达可能与黑色素瘤的侵袭能力与预后有关,Cx43 表达水平越低,肿瘤侵袭能力越强、病情越严重,且患者往往预后较差。本研究还发现Cx43低表达组TNM分期为Ⅲ~Ⅳ期、Clark分级为Ⅴ级的比例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Clark分级是黑色素瘤细胞的浸润程度评分,Ⅴ级代表已浸润到皮下组织,病情最为严重,提示癌组织Cx43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浸润程度有关。本研究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3个月,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更低,仅为17.9个月,显著低于高表达组的32.6个月(P<0.05);多因素Cox结果也证实癌组织Cx43表达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低表达者的死亡风险是高表达者的2.156倍,提示Cx4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程度有关,可作为一个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其具体机制。

综上所述,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癌组织Cx4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癌组织Cx43呈低水平表达、TNM分期较晚、非肢端发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本研究亦有不足之处,属于单中心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样本量以验证结论。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恶性病理
云南省肿瘤医院1 203 例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SOX2/GLI1-ST3GAL1-AXL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