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在当下还是在当下“活”着

2020-04-06彭振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李三赵四王二

彭振

【经典文本】

一个玩笑

黄建国

夏天的一个午后,张一找到王二说:“生活真无聊。”那时,王二刚从厨房出来,在短裤上蹭着湿漉漉的双手,打了个哈欠说:“无聊。每顿饭后都得我刷锅洗碗。”他摊开手给张一看。张一说:“都一样。只不过我每顿做饭。”他也把他指缝里没剔干净的面糊伸给王二看。

王二说:“从今天开始我不下棋了,要睡午觉。”

张一说:“我不是来下棋的。”

王二说:“那什么事?”

“咱们制造点事情,开一个玩笑。”

“咱俩?”

“其实是开众人的玩笑。”

“我不懂。”王二说。

“咱俩吵一架。”张一说。

“吵架?”王二说,“没意思。又不是五十岁的老婆娘,吵什么吵?”

“有意思,绝对有意思。”张一很有把握地说,“咱们引个头,让起码半栋楼的人都吵起来。”

王二不感兴趣,伸了伸腰杆说:“可我实在想睡一觉。”

“对,”张一看着王二说,“这就是咱们这个玩笑的先决条件。如果是傍晚那就没什么意思了。人们可以丢开电视,会像看猴子一样看咱们吵。但现在是夏天的午后,谁都昏昏欲睡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二说:“打扰别人午休,未免太损了。”

“你可以这么认为。”张一说,“我注意过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随着事件的演进,最后都南辕北辙地偏离了本题。人们很认真地做着,却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而且,结果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咱们马上就可以得到验证。”

王二终于被张一的高论说动,答应了张一。张一临出门时叮咛说:“老弟,你可要跟真的一样啊。”王二点头。张一趿着拖鞋,吧嗒吧嗒上了他家的三楼。

不一会儿,张一站到了自家的阳台上,手提水桶往下滴水。他看准王二新买的自行车,朝下边浇。唰唰——唰唰——

王二已经出屋站在楼下的空地上。王二说:

“喂,三楼的,你没看见水滴到自行车上了吗?”

张一起初想笑,但硬憋住了。他用极严肃的语调回敬说:

“喂,那你没有看见阳台上一直在浇水吗?”

王二说:“我自行车先放在底下的。”

张一说:“我不管你先放不先放,我从自己阳台上浇水。”

王二脑袋里“蹭”地蹦了一下,他觉得他真的冒火了。他心疼他的新车子。他忍不住。他放粗嗓门说:

“你浇水得长眼窝。”

张一轻轻“噫”了一声,也提高调子说:

“你瞎了眼窝才看不见上边淌水不淌水!”

“你嘴放干净些!”

“你从来就没有刷过嘴!”

張一的老婆和王二的老婆并不知情,两家关系本来处得不错,可她们看见各自的男人吵得那么上劲,也就不假思索地参加上了。于是,一个向上指,一个往下戳,挥胳膊吐唾沫,把过去两家交往中的许多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抖落出来了。

盛夏午后的空气很燥热,天空中连一只鸟也没有。楼里的居民们都处在一种昏睡状态之中。夹在中间二楼的李三那时正要入睡,突然被这吵声打搅,睡意全消心中便十分恼火,爬起来,冲外头喊道:

“吵什么吵什么?有精神到马路上吵去!到野地里吵去!”

住在同一栋楼的赵四,本也讨厌张一王二吵架,但并不打算发话制止,他想他们吵一阵,吵得没意思了自然也就不吵了,可这李三偏偏多事,插进来胡嚷乱喊什么?赵四不禁来了气,下床趿上鞋,站在阳台上说:

“都别吵了!讲一点公德好不好?大家都在睡午觉!”

孙五住得离张一王二远一些,他本能闹中取静,吵声并不能影响他睡觉。可赵四跟他比邻,声音又猛,着实吓了他一跳,使他不能不上气。孙五就开了阳台纱门,粗喉咙大嗓门说:

“你们都闭了嘴!有什么可吵来吵去的!”

赵四听出这话明显是冲着他的,扭脸说:

“怪了!你跟我吵什么你?”

对面楼上的钱六被众多的吵声弄得心烦意乱,从床上探头窗外说:

“你们怎么搞的没有一点修养?你们不睡别人还想睡!”

杨七和钱六隔壁,杨七这阵子正跟老婆呕气,由不得不迁怒,敲打着窗户说:

“还有完没完?没完没了是不是要吵死才罢休!”

黄八早就不耐烦了,用手撮成喇叭,贴在嘴边说:

“好了好了!从现在起就都别吵了!”

马九立即接茬说:“那你还在嚷什么?”

张一王二和他们的老婆早已进屋上床,他们听着别人津津有味、认认真真地争吵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并不心平气和,他们甚至为吵架感到肚子里很胀气。而且,他们忽略了一种声音。其实那声音很凄惨尖厉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王二躺在床上,正愤然地思索着张一说过的话,忽然听见敲门声。门外站着刘十。 刘十双拳紧捏,怒目圆睁。刘十说:

“都是你妈的你!吵是从你这儿开的头,害得我老婆奔向阳台去看,摔了一跤,小产了。你!”

“开什么玩笑?”王二说。

“谁跟你开玩笑?”刘十说,抡圆了粗长的胳膊朝王二的鼻梁砸去。刘十是个体育爱好者,下拳极狠,当下打歪了王二的鼻梁骨。

王二敲张一的门。王二一手捂着歪鼻,对张一说:

“你!”

张一说:“你开什么玩笑?”

“谁跟你开玩笑?”王二说,另一只手击出一拳,打在张一的左眼上。

他们确实都没有开玩笑。

【解读笔记】

“一个玩笑”这个题目看起来不太严肃,但隐藏在玩笑背后的深意往往耐人寻味。是的,在还没有看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假定故事背后是有深意的——这可不是开玩笑。一个作家既然将题材选择锁定在“玩笑”这种形式上,那至少可以有这样几方面的猜想:什么样的玩笑?玩笑是怎么开的?为什么要开玩笑?玩笑带来了什么后果?当这一系列的问题和微型小说的体裁结合在一起,就不难推想,这个玩笑的结局大概是不太令人愉快的,最常见的套路或许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之类的。带着问题再去看作品,就会发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考其实就隐藏在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中。

为了表现生活的荒诞,展示现实的无情或者命运的多变,又或者为了揭示人物的某种生存状态,很多作家喜欢从“玩笑”入手来建构故事。捷克小说家米兰 · 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叫《玩笑》,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也写过一篇题为《玩笑》(也译《逗乐》)的短篇小说。玩笑是戏耍的言语或行动。作为一种相互取笑逗乐的方式,它的本意是为了活跃话语气氛,但由于玩笑和恶作剧甚至犯罪之间的界限有时比较模糊,引发的后果也常常很难预料和控制,所以人们也常说开玩笑要把握好尺度。而这篇小说中,玩笑就是两人假装吵架这一行动。本想借此引发众人争吵进而围观取乐,但当两人假装的争吵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真的争吵,这个 “玩笑” 就不再是玩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的构思其实并不算太高明,因为在故事开端就提前揭晓了 “谜底”,直接借助主人公的一番“高论”,抛出了主题。当我们看到主人公自抛高论后又“自证”高论,应该要想一想:这个“高论”是否就是小说的主题呢?

[结构特点]

这篇小说结构比较简单,作为典型的生活横截面式的呈现,围绕“玩笑”这一线索,故事以两人决定制造玩笑为开端,以玩笑的不断发酵并逐渐失控为发展,高潮是玩笑间接导致邻居的小产和王二的被打,结局是玩笑的始作俑者张一也被打。情节的“因”始于张一的提议,最后的“果”也是回到张一身上。这一首尾循环的构思也使故事形成了 “两横一纵”的结构——首尾是针对“因”和“果”的重点场景呈现,节奏相对较慢,主体部分则是按时间和事件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线性推进,节奏较快。

整个故事虽短小,但在情节展开过程中不断有小波澜出现,与文中大量的人物对话一起形成一种冲突涌动的戏剧式结构。故事的开端是张一游说王二一起“制造”玩笑,寥寥数语勾勒出作为无聊庸众代表的两人的生活状态。在此过程中,王二开始是以“没意思”和“实在想睡一觉”表示回绝,但当张一抛出“高论”,他终被“说动”,两人之间的这一来一往,使得开端的展开也呈现出一种起承转合的波动感。一方面张一的劝说足以表明无事生非者之“无事”,而王二的“被动”加入,也隐约预示着玩笑的最后结局不会太乐观。故事的发展部分主要是玩笑的实施直至逐步失控。这期间更可谓是波澜迭起,一浪盖过一浪。第一“浪”平缓而起,写争吵由假而真的过程。作者通过人物对话的一来一往和全知视角下动作与心理的细节捕捉,再现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从张一“看准”新车滴水,到“硬憋住”笑的严肃回敬,直至王二“真的冒火”,再到张一的“提高调子”,这个玩笑由假而真的过程在简短的对话往来间呈现得活灵活现。第二“浪”则是蓄势升起,写双方的老婆“不假思索”地卷入争吵。作者通过“指”“戳”“挥”和“吐”等极富泼妇骂街色彩的动作刻画,使得原本界限还有点模糊的“玩笑”和“争吵”一下子泾渭分明,在她们互相“抖落”鸡毛蒜皮之时,两家人是在真争吵已确凿无疑了。第三“浪”是水势腾涌而来,写邻居众人相继参与到争吵中。两浪之间,作者稍作停顿,宕开一笔补充了夏日午后“燥热”的环境特征和居民们“昏睡”的状态,给八个邻居的先后加入添足了动力。从李三、赵四、孙五到钱六、杨七、黄八直至马九,如多米诺骨牌般产生连锁反应,简短而极富情绪色彩的语言配上形态各异的躁怒举动,如同快速的蒙太奇镜头扫过一张张莫名卷入争吵的众生怒相,浪虽不大但势头急,故事很快被推向高潮。这种局部起波澜,顺流而下直至最后喷薄而出的写法,正好与潜藏在众人庸常无聊的俗世生活背后的躁动和非理性形成呼应。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刘十因老婆看热闹而摔跤导致“小产”,故将王二鼻梁骨“打歪”之际。这里情节出现突转,争吵的矛头开始反作用到两个始作俑者身上。刘十的愤怒至极和王二的惊讶与意外在两句互相反问的对话描写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的互问在结尾王二和张一的对话中重演,整个故事随着张一的被打戛然而止,玩笑的制造者终被玩笑所“伤”。文末“他们确实都没有开玩笑”的评价显然来自故事的叙述者,这一补充,让人不禁陷入对生活总是南辕北辙“偏离”本题之荒诞性的沉思中。

总的来说,首尾的两处横向展开意在强调琐碎日常生活的无聊和以“玩笑”方式对抗无聊带来的不幸后果,开端的“高论”和结尾的“验证”形成前后呼应;中间的线性展开方式与事件的演进过程相呼应,刻画出普通民众百无聊赖的庸常生活处境和“昏昏欲睡”被惊醒时的躁怒精神状态。整体的构思使得故事并未停留在“玩笑应有度”的层面,而是具有了某种都市生存寓言的色彩,矛头直指如何面对生活的“无聊”和生活中“南辕北辙”的荒诞处境这一命题。

[人物刻画]

这篇微型小说出现了十个不同的人物,但人物的刻画却不显杂乱反倒极富特色。首先从人物的命名和登场顺序来看。从“张一”到“王二”,再依次是“李三”“赵四”“孙五”“钱六”“杨七”“黄八”“马九”和“刘十”,数字化的命名方式看似随意,避实就虚恰是为了凸显该类人物及其言行的普遍性,更易让人联想到普罗大众和芸芸众生。而从“一二”到“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再回到“二一”的人物出场顺序又形成一种环形结构,一来数字的递增与争吵的扩散相呼应,二来最后的闭环正好与这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暗合。其次是人物的类型。作者虽然没有全篇聚焦到一两个人物,但众多角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张一和王二为代表的“开关”人物,另一类则是从李三到刘十等众人组成的人物群像。两个玩笑制造者就如同故事的开关,其中“张一”又可谓开关启动者,从提议“开一个玩笑”,到用“高论”劝说邻居加入,直至故意“滴水”制造事端引发争吵,他无疑是多米诺骨牌里的第一张,其“高论”也自然成为整个故事的“文眼”。至于全篇最“冤大頭”的王二,从开头被忽悠入局,到进局后“心疼”新车,直至最后被“下拳极狠”的刘十打歪鼻梁,其遭遇充分说明缺乏独立思考的庸众之麻木与可笑。相比之下,另外的八个邻居则神态各异而又“气焰”相同。同处“昏睡状态”之中,当被吵声搅扰时,李三“十分恼火”,赵四“不禁来了气”,孙五“不能不上气”,钱六“心烦意乱”,杨七“由不得不迁怒”,黄八“早就不耐烦”,马九“立即接茬”,这些躁怒而不能自控的情绪皆与人物当下的生活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张一早已指出,昏睡状态是“玩笑的先决条件”,这就进一步表明,故事不仅仅是在讲玩笑,更是在借玩笑展示人物的生活乃至生存状态,以及当这种状态被打破时众生的反应。此外,由于故事采用了全知视角叙述,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细节,都得到了色彩鲜明的描写,这里就不再具体展开。

[主题]

表面来看,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无事生非的故事。故事结尾导致刘十的老婆流产这个后果看起来有一些极端,但恰恰是这种极端的方式,增强了故事的讽刺意味和警示效果。制造玩笑的人想用“玩笑”来对抗生活的“无聊”,在明知生活往往会“南辕北辙”地偏离本题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用一个玩笑来“验证”此论,最终反被生活给自己开了个玩笑。活在当下,却不知生活的意义何在,认真地去做一些事,却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到底是生活的荒诞,还是民众的麻木?如果说人物“昏昏欲睡”的精神状态有深层的喻指,那他们所处的狭小而密集的城市居住空间,和夏日午后的燥热环境,就都有了某种特殊的意味。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这篇小说拔得过高,但重要的是,故事催生了我们关于生活意义的思考。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就讨论过要不要把铁屋中熟睡的众生叫醒的问题。在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里,到底是应该沉沉昏睡而不假思索地去过日子,还是该努力“制造”点事情?玩笑本无意义,认真做无意义的事,是否是对抗生活无聊的正确方式?而另一方面,玩笑的失败,是否意味着就该放弃对平庸日常生活的对抗?我们到底应该“活”在当下还是仅仅只是在当下“活”着?

猜你喜欢

李三赵四王二
帮理不帮亲
起床有妙法
开心一刻
王二割寿材
开心一刻
李三的爱好
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
李三台子2522m深孔钻进技术
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