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超鹏陶刻艺术赏析

2020-04-06李国强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陶刻小楷刀锋

李国强

书法家王超鹏

王超鹏,毛国强大师入室弟子,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初学柳、颜,继学明清诸家,后学王羲之、钟繇,旁涉汉魏,力图溶入碑意,尤善正书小楷。长期从事书法篆刻与紫砂陶刻的实践,书法线条力追浑厚又不乏飘逸,端庄稳重,宽博且而灵动;把书法理念溶进陶刻,运用各种刀法充分表现书法的韵味,努力追求书画与紫砂的有机结合,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书法作品入展“聚君堂杯”全国书画精品展、首届“传承经典"全国小楷名家临帖網络展、“掌上书法”首届国展精英·小楷名家邀请展、江苏省第五届新人新作展;获宜兴市首届曼生杯陶刻大赛一等奖、首届宜兴书协举办的“宜兴市陶刻艺术展”最高奖、首届市总工会举办的行业陶刻比赛一等奖并荣获“市技术能手”称号。

经历千百年的风云,宜兴紫砂陶艺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广受人们青睐。近现代以来,伴随着陶艺事业的蒸蒸日上,制壶名家辈出,而陶刻艺术也出现了像任凎庭先生这样的大师。其弟子谭泉海、毛国强的紫砂陶刻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在当代,大批才俊脱颖而出,作为陶艺大师毛国强的弟子——王超鹏先生在众前辈的关心帮助下,数十年来刻苦砥砺,其陶刻水平在艺术界早已崭露头角,大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气象。

与超鹏先生相识多年,从他精心设计刻制的紫砂艺术品里,我看到了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他的言谈举止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他的谦卑与虔诚。出身于艺术世家,这在艺术之都宜兴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像他这样年复一年地在技法上孜孜以求、文化站位又很高的艺术追求,实为难能可贵。我为超鹏先生的艺术水平所震撼,于是又欣然提笔为他写下此文。

技法精湛

王超鹏先生早年在宜兴印刷厂工作,从事铅字雕刻,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为其刻字艺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尤其一手蝇头小楷让人叹服。 我见过先生不少的艺术精品,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与实力派工艺师雷罡合作的圣珠壶一套四个。该作品刻小楷《金刚经》全文5000余字,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却笔笔精到,无一懈笔。在陶壶上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超鹏先生的家常便饭。他的刻刀在一两毫米之间仪态万千,任意挥洒而法度谨严,每个笔画的起笔收笔都精致入微,而结构又富于变化。通篇和谐统一而又灵活巧妙,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叹神乎其技!正是这种厚重的艺术感染力,让超鹏先生在一些重大比赛中多次夺魁。

先生以小楷名震陶刻艺术界的同时,其篆、隶、行、草亦无一不精,点画之间,神采飞扬,生意盎然。临摹者非简单模仿,而形神毕肖;创作者非刻意做作,而机杼自出。壶面凹凸不平,而先生刀锋游走,胸有成竹,妙造自然。

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超鹏先生谦卑温和,稳重笃实,精力充沛而专注精诚,他几乎将全部热情倾注在陶刻艺术上,是以创造力惊人,精品佳作源源不断,形式多样而内涵丰富。从直径数尺的陶缸到文房器具,从鸿篇巨制到只言片语,超鹏先生无不信手拈来,随形赋体而浑然天成;从书法到国画、篆刻,先生跨越多个艺术门类,驾轻就熟而游刃有余。陶刻艺术本身就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传统艺术,超鹏先生的陶刻作品内涵丰富,源于他全面的艺术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超鹏先生书法初学唐宋诸家,后深研钟王,旁涉汉魏,以小楷见长而诸体皆精。摹刻王羲之《兰亭序》、杨凝式《韭花帖》、苏轼《寒食帖》等等作品,无不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他深谙画理,将水墨的浓淡干枯表达得淋漓尽致,又酷爱诗文,饱读诗书,所以每每欣赏超鹏先生的作品,总是有一种书卷气迎面扑来。

艺术风格朴茂刚健为主

超鹏先生陶刻艺术独到深入,养成了浑朴厚重、清新刚健为主的多样风格。如这件刻李商隐诗作品,线条古拙劲挺,中宫紧缩,结构险峻,茂密而不乏空灵。刻美人肩作品则用刀随意,结体自然。横画偃仰变化幅度较大,“图”字的横折钩则酷似褚遂良,潇洒飘逸,结体宽博疏朗,通篇潇散淡远而又安静沉着。刻的笔洗作品,寥寥数字,以其笔画的宛转流畅,给人以亲切感。

先生融笔锋刀锋为一炉,长期苦练书法,用笔干脆利索,线条力透纸背,笔画大方舒展,结体严谨端庄。如书《王氏家训》局部,通篇清新刚健,秀气空灵。先生把这种对笔锋的理解渗透到刀锋里,为陶刻艺术增加了清新刚健的书卷气。他又将刀锋的劲道融入笔锋,为书法作品增加了厚重古朴的金石之气。

先生的陶刻艺术,是精致入微的技法把控,是全面深入的艺术修为,也是坚若磐石的高贵品质。我们期待先生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猜你喜欢

陶刻小楷刀锋
国家公祭日有感
小小书法家
张建书法艺术
浅谈文征明小楷书风的形成
现代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历史渊源
春天
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