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描写景物有妙招

2020-04-06孟庆敏

阅读(高年级) 2020年12期
关键词:火烧云景物桃花

孟庆敏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在习作中,同学们常常要描写景物,要想使笔下的景物逼真而生动,就要掌握一些描写景物的妙招。具体而言,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简笔勾勒法,指对景物进行简洁而有力的粗线条式描写的一种方法。这种写法要求用笔简洁,描写有力度,写出景物的神韵。

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这段文字,作者用精练而富有力度的词语,形象地勾勒出深冬故乡衰败、凄凉的景象。“阴晦”“冷风”“苍黄”等词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特别是“横”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故乡的萧条、冷落,富有感染力。

移步换景法,是指边走边看,通过脚步的移动,依次写出变换的景物的一种方法。它是写游记时最常用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随着观察点的变换,将景物的全貌描绘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有位同学在游览庐山之后,写了《登山入雾》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景色描写:

这段文字中,立足点变换了三次,从下到上,由“山脚”到“半山腰”,然后到了“山顶”。随着小作者脚步的移动,观察视线的转换,庐山渐渐地在读者眼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动静结合法,是指将动态与静态的描摹结合起来,使景物丰富多彩,使文章起伏跌宕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可以使动态和静态彼此映衬,相得益彰,更加生动、逼真,富有美感。

有位同学春游回来,在作文中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春景:

我们来到田野里,放眼远望,绿油油的麦苗一眼望不到边,与蓝天连接在一起。明镜般的小河像一条绸带,弯弯曲曲地延伸向远方。一阵风吹来,绿色的麦浪如同翻腾的海洋,一浪接着一浪,汹涌地向前奔去。河面也不再平静了,唱着歌儿,跳着,叫着,欢快而自在地流着。

这段话先描写了麦苗与小河的静态,然后描写了它们的动态,有静有动,一幅动静结合的风景图画便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描写景物,可以从正面入手,也可以从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法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萧红在《火烧云》一文中,这样写道: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段文字,作者要描写的是火烧云,可是她却用许多笔墨细致地描述了由于霞光的照耀,人和动物显出的各种颜色,这就从侧面写出了火烧云绚丽的色彩。

人们在观赏景物时,总是带有某种感情的。写景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使人读了就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一位小作者游览桃林后,写道:

春天,美丽的桃花开了!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美丽的花海。一朵朵桃花像海面上吹起的层层浪花,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桃花漫天飞舞,芳香随着风四处飘散。轻轻吸一口气,喉咙里还有一丝甜甜的味道呢!

这段话描写春天的桃花,小作者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和景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仿佛把读者带进了桃花花海,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人们在感知客观世界时,通常会综合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写景时,如果能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把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感受到的都写下来,这样就能使笔下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景物描写: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

这段文字,作者看到了柳树、马路、狗、骡马等,听到了叮叮当当的声音,觉察到了烫脸和烫手的感觉。细腻的描写,呈现了夏季天气酷热的特点。

当然,描写景物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果在描写景物的时候,能够灵活選用适合的方法,一定会写出美妙的文章来。

猜你喜欢

火烧云景物桃花
桃花眼
《火烧云》的“变”
喊桃花
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
斗牛犬“桃花”
火烧云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