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020-04-06
中华文明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根基,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交融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带给我们绝美的诗篇,这是文人的杰作,更是自然的馈赠!诗意田园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应当留在我们的生活中,永驻我们心中。
爬不起来,才是真正的失败
斐济山林中有一种紫藤花,这种花的主茎很脆弱,风雨天气时,狂风非常容易把它们的主茎折断。因此,紫藤花一般都是攀爬在树或是其他硬物身上成片生长。阳光明媚的天气里,紫藤花成片地开出紫色的花,放眼望去,非常漂亮。可它们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也会成片地死去,看上去十分凄凉。有人猜测,是不是紫藤花遭遇什么病毒或是虫害,导致了它们大面积死亡呢?
一位植物学家对紫藤花进行了跟踪观察,最终解开了紫藤花大面积死亡之谜。原来,风雨过后,许多紫藤花主茎会折断,折断以后的紫藤花,有的会很快自我修复,重新攀爬起来,再成片地开花,美丽绽放。而有的,再也爬不起来了。爬不起来的紫藤花因为得不到养分,很快就会从根部开始腐烂。紫藤花开始腐烂的时候,都会在机体内产生一种病菌,这种病菌具有相当大的传染性,因此,当一株紫藤花产生这种病菌后,就会迅速地传染给另一株,而另一株被传染后,再传给下一株。就这样,靠近这片区域内的紫藤花无一幸免,全部遭殃,也就失去了花开美丽的机会。
解读
紫藤花折断之后,有的重新站了起来,迎来了花开的美丽;而有的折断之后,就再以没有站起来,最后导致成片的花儿都遭殃,这个现象值得人类思考。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挫折,请记住,跌倒不算失败,爬不起来才是真正的失败。
兰花的生存“妙招”
兰花作为有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它们生存繁衍的妙招绝技,无疑也是大自然中最富创造力、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篇章之一。广泛分布于欧洲、西亚和北非的蜂兰,为了吸引雄性蜜蜂,进化出了与雌蜂外形相似的花瓣,不仅有头、翅、腹,还有与雌蜂十分相似的绒毛,其“伪装术”可谓精细到了“毫芒”的地步。分布于大洋洲、南美热带雨林和亚洲部分地区的“盔兰”,唇瓣十分发达,向后卷起成桶状,桶里有花瓣基部分泌的花蜜积成的一个蜜池,花蜜会散发出极具诱惑力的气味。这时会有蜜蜂远远地循味而来,可是桶壁特别光滑,只要它一脚踏上去就会掉进蜜池里。在桶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台阶,蜜蜂可以沿着台阶往上爬,这样会不可避免地沾染上蕊柱表面的花粉。当这只贪婪的家伙掉进另一株盔兰同样的“陷阱”里时,就会帮助盔兰完成授粉的任务。
解读
为了生息繁衍,兰花家族的成员们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妙招迭出”,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之一。它们繁衍和进化的历程,充分显示了“适者生存”这一自然界颠扑不破的法则。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只会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被无情淘汰,只有不断地探索和突破自己,才能不负生命,并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战国〕荀子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英国〕培根
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德国〕叔本华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英国〕达尔文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法国〕卢梭
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 ——〔美国〕马克·吐温
大地给予所有人的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美国〕惠特曼
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美国〕诺曼·卡曾斯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美国〕爱迪生
防沙治沙,化沙海为绿洲
沙坡头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腾格里沙漠沙海茫茫、金涛起伏,由北面以不可遏制的凶蛮滚滚而来,到这里却戛然而止,俯首在黄河岸边、香山脚下,形成了一个宽2000米、高200米、倾斜60度的大沙坡,沙坡头由此而得名。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来,王维更是在此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真正让沙坡头享誉世界的,还在于其辉煌卓越的治沙成果。为了确保西北交通大命脉包兰铁路畅通无阻,从1956年开始,勤劳智慧的中卫人民与治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一道艰苦探索,创造出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综合治沙工程体系,化沙海为绿洲,一举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
解读
防沙治沙,让沙漠变为绿洲,让沙坡头成为中国最美的沙漠,这是中国人反哺自然、优化自然的突出业绩。能取得这一成绩,在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和领导,在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治沙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辛勤努力。防沙治沙,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环境更美好。
退耕还林,彰显出中国智慧
2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将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内蒙古多伦县变成了青草绿树的美丽画卷,为扭转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被动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退耕还林还草修复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两岸的森林植被,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退耕还林还草为三峡大坝工程库首的湖北省秭归县增加了大片植被,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下降,为三峡库区建起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退耕还林还草为西南部裸露的石漠化地区披上了绿衣裳……可以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退耕还林还草大大拓展了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态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把生态承受力脆弱、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出来,植树和种草,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也推进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助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解读
退耕还草还林,是对昔日盲动行为的一种纠偏,是优化生态、修复自然、造福未来的一项得力举措。退耕还草还林,让我们不但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重新审视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人是自然之子,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垃圾分类处理,一举而多得
垃圾分类无疑是近年来社会治理的关键词之一。目前全国已有237个城市启动垃圾分类,上海、厦门、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垃圾分类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西安,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市场随之兴起,西安市将有4家生活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营,餐厨垃圾处理厂等其他终端设施也在建设中。在乡镇农村地区,小吨位的垃圾热解气化技术近年来也逐渐被市场接受,在云南、广西、甘肃、陕西等地均有投入使用。在环保装备领域,垃圾分类也为传统锅炉生产企业提供了新的转型方向。锅炉行业烟气排放较高,当前大多处于走下坡路的状态,而锅炉生产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在工艺制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越来越多锅炉企业开始转型进入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领域。
解读
垃圾分类处理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这样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在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使垃圾从敌人变为朋友,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垃圾分类处理,一举而多得。
【王淦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