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智能智慧兼具,教学求精求准并举
——“基于智慧课堂平台下的精准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践
2020-04-06福建省福州第十二中学谢钟清
福建省福州第十二中学 谢钟清 潘 斌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传统课堂模式发生颠覆性变化,智慧课堂应运而生。智慧课堂需要融合课堂内外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信息化的智慧课堂,从技术视角看,可谓“智能”;从语义视角看,必须“智慧”。所以,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初中学段的课堂,智能的同时更要智慧。智慧与实施精准教学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要真正实现“智慧”课堂,教学上“求精”与“求准”必须并举。传统课堂只需处理好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三方关系,而智能化课堂向智慧化课堂转变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四方关系。处理得法,智慧课堂才能具有生机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否则只能沦为智能化课堂,“互联网+”的教学优势无法凸显,教学变革无成功可言。
“基于智慧课堂平台下的精准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以“智慧”与“精准”为导向,边探索边生成,形成了精准教学的课堂模式。这个模式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时间区间里都要考虑目标定位是否精准、时长设置是否精明、结构安排是否精巧、方法手段是否精致、师生交互是否精确。本文从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角度出发,以时间为维度,阐述了课堂智慧与教学精准的实践探索。
一、科学发布学习任务,精准掌握现时学情
(一)精选预习资料,平台发布任务
区别于传统的“先学后教”模式,智慧课堂前伸至课前,最大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对学生的课前学习(预习阶段)进行动态的学习数据分析,翻转了课堂,为教师智能备课提供了真实的学情概况。精研教材,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智慧课堂都是教师的必修课。智慧课堂可以依托类似“云平台”“网教通”“菁优网”等信息化教学平台,让教师拥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学科教师在精研教材的前提下对浩瀚资源进行选择,打包预习作业,然后在平台发布。这个智能备预习资料的过程是教师智慧化的活动,学生程度差异、难度系数、作业耗时、成效预估等,海选材料前教师都要科学度量,然后发布任务。
(二)组织自主学习,进行在线测试
与教师精研教材、精选资源对应的便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在线检测。“自主性”是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标志性指标,是教师无法现场观测到的行为,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引导与规范,一旦形成“自主性”学习习惯,相应学科开展精准教学的全过程就有了“前置保障”。学习平台学生端工具多样化,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等。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科教师限定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时长,因为作业的效度与时长密切关联,同时在技术手段上也予以限定,用一种信息化工具操作,完成在线检测,避免检测效果失真。
以人教新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 章“整式的加减”与“合并同类项”两部分内容为例,教师根据教学班的具体情况,精选预习作业,以检测的方式,学生在线完成。
(三)反馈检测结果,把握真实学情
选择题与填空题,在线检测结果的呈现快速智能,解答题需要教师进行批改,给出分数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根据后台给出每道题的得分率、每位学生的得分情况与全班的得分率,教师细化分析,迅速整理学生预习阶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记录疑难知识点。如同类项的判定与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出错,需要学生厘清: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次数不变;合并同类项后也要注意书写格式;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合并同类项后,结果得0。再如去括号中的易错点,需要学生注意:括号外面的符号,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用变符号;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外面有系数的,各项都要乘以该系数。这些依赖于数据的分析结果是最真实的学情,直接作为第3 章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备课的目标定位、内容设置与结构安排等的凭证。
二、依托平台师生交互,实现课堂知识内化
(一)课堂师生互动,释疑解惑除障
预习阶段线上检测,教师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以课程标准为中心,根据精准的目标定位,展开教学全过程。以“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授课为例,各学科教师进行线上直播教学,其直播与直播回放功能促使教师精巧设置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与环节之间的教学衔接语。直播的受众面无限广,直播回放的受众面更广,执教者自身也是受众之一。区别于传统课堂,智慧课堂上师生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教与学的细微之处都可以进行定格,继而审视推敲其合理性、准确性或者精彩性。因此,精准的目标定位下,教学的所有内容不容拖泥带水,必须追求精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于客观题,教师根据统计数据获知学生当前的疑问、困惑或者障碍;对于主观题,学生给出的语音答复或录入答复,教师要迅速作出裁定:学生知识掌握的受限点是什么?理解障碍如何破除?由此看来,师生互动需要教师备课阶段的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师即时的精准判断,动用教学智慧,机敏应对,释疑、解惑、除障才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一气呵成,初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二)进行线上检测,及时巩固知识
课中训练可代之以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引入竞争机制,有一决高低的效果。初中学生心理上争强好胜,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保持一颗进取心,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他们不甘示弱,会在解题上激发热情,课堂上互相追逐,每一个个体的潜能尽展。这样看来,题型、题量、难度系数与线上检测的时机,教师都要精细考虑。先说题型,选择题与判断题是最佳选择,统计数据可以迅速传递给执教者,一道选择题95%的学生能够进行正确选择,意味着该选择题呈现的知识点学生已经牢固掌握,而一道选择题本要选择A 项,却有30%的学生选择B 项,教师就要对B 项作精准解析,挖掘学生误选的原因,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判断题的数据统计结果一样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内化情况。线上检测的题量要量体裁衣,根据知识点而设定,题量太大,学生接受持久的竞争刺激,会出现疲倦心理。在检测时机的选择上一定要精明,检测之前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情况,寻找合适时机开展检测,事实上是学生刚消化后的“再进食”,真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也是线上实施精准教学的一大优势。
(三)拓展延伸知识,注重应用创新
初中学段,从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出发,教师要预设好精确的拓展点,基于拓展点促进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小说欣赏,学生学习该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要欣赏小说的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变色龙》作为该单元的第二篇小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基本掌握了欣赏小说的方法,拓展延伸环节,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快捷组题”的功能,精选了图示中的两道题(如图1)。第一小题既考查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对联知识;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关键人物的性格把握和独特感受。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教师快速浏览学生提交的答案,并快而准地评定优秀成果,予以展示,学生在拓展延伸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理化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往往见诸生产生活实际,如人教新版物理第4 章A9“镜面反射”这部分内容,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拓展题(如图2),学生富有兴趣,该问题融合了镜面反射知识与数学的作图能力,实现了学科渗透,能够体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展延伸知识的设题,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根据学生程度进行筛选,教师根据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深化后续教学。
三、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个性化自适应学习
(一)确定学生梯队,分层布置作业
从课前、课中的观测与完成答题的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快慢、学习成果的丰简等客观因素存在。根据学科教学目标,教师教学在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同时,要尽量减少个体之间的差距。与精准教学相匹配,智慧课堂的课后作业也必须精准布置。学科作业往往是新旧知识点的枢纽,能够衡量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业作为课堂教与学的延伸务求精确,但何谓精确?要因人而异,学科教师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定制作业,但要以任教班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至少分成三个梯队,在布置范围里确定每一个梯队的成员,一个梯队布置一套作业。在线作业平台有强大的组卷功能,同步练习、中考冲刺、错题训练等方块均有若干题目,可供选择的题量很大。题型组合上,可以是单一题型,也可以选择题、填空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等进行自由组合(如图3)。各梯次作业要注意把握难易度,太容易对学生而言没有挑战性,将会流于低效作业甚至无效作业。作业的“精”是智慧平台下对执教者的基本要求,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之后,反馈尤为重要,本着作业批改的及时性原则,教师可借助智能化批改,有的题型“交卷即可查看答案”。根据智能化批改的数据,教师分析数据后进行针对性评讲,也为培优辅差提供依据。
(二)学习方式多元,个性化自适应
知识浩如烟海,科技日新月异,新时代的学习方式更是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学校学习以统一性为原则,无法全面关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包含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价值观等,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自适应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是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如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自己去适应一种学习模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总结,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自适应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助力学生,如自适应学习方式之一的“例中学”,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资源。近年初中教学系列微课层出不穷,微课精品越来越多,而精准教学对学习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以初三语文总复习课程为例,专题系列微课程“仿例造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诗词曲鉴赏之简答题答题技巧”“纵观‘西游’,回归原著”“作文主旨和立意”等,专项复习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微课用于课余的自适应学习。但是,如何跟踪检验自适应学习效果呢?可以通过数字化作业平台,选择与微课内容相适应的练习,后台自动批改,学生根据批改结果自我修正。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方式,是精致打造学科特长生的必由之路。
学科教学本就教无定法,在总课题精神引领下,在智慧课堂平台上,如何统一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智慧”与“精准”是核心关键词,我们需要挖掘“智慧”的本质内涵,智慧课堂应指向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在课堂内外灵活运用“智慧”,显示教学机智,关注智慧课堂的相关因素,精准教学则应该精准把握学生学情,由此检验教学的有效性。智慧课堂要落实到相关学科,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课堂练习与作业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最终要关注的是精准教学实施以后的教学成效,教学效果的评价则要重视学科和学生的差异,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进行分类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变化。智慧平台下实施精准教学,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长提速,让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