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时代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

2020-04-05张莹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村面子新时代

张莹

摘 要:振兴乡村要让乡村全方位美起来,从“面子”美到“里子”。为此,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乡村田园美起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乡村设施服务美起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让乡村社会美起来;传承提升乡村文化,让农民精神面貌美起来。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面子美;里子美

长期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科技水平、机械化程度显著提升,农产品供给极大丰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肉蛋鱼、果菜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实际增速6.2%,继续保持“两个高于”。相比较而言,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乡村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子”“里子”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乡村,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新时代乡村全方位美起来。这个美起来,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还应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具,从“面子”美到“里子”,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农业农村农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既是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满足城里人望山看水忆乡愁的需要,更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乡村田园美起来

乡村田园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是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的源头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强调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推动试点先行区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乡村田园环境明显改善。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9.2%、40.6%,较2017年分别提高1.4和1.8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4%。但要看到,农业资源环境问题仍然突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尚不充足,乡村田园美起来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此,必须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促进农业资源养护修复,让绿色成为乡村田园的最靓底色。

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人居环境好不好、美不美,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點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要聚焦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不少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等现象还较为普遍。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纵观我国乡村,从东到西,有发达的有欠发达的也有贫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从南到北,有高原有山区也有平原,自然地理条件各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因此,要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尽快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三、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乡村设施服务美起来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这些年,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县一级基本都通了高速公路,大多数村庄都通了公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迅速普及,村一级宽带互联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正在越变越好。同时,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也希望享受到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公平的教育资源、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等。然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尚显不足,公共服务仍然落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还有近1亿农村人口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只有城镇职工的1/20左右,农村低保标准不到城市的70%,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差距也不小,农村中小学设施和师资水平与城市比差距也很大。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补短板意识,以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建设、物流通信、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为重点,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衔接,让农村生活环境更加方便宜居,让农民更好更多享受到国家发展红利。

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让乡村社会美起来

农村稳,则社会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村民自治、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体制,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我国地域辽阔,乡情千差万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社会治理任务繁重。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并相互交织,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比如,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能力不强,部分农民集体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淡薄,还有少数地方农村被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宗教渗透,埋下了乡村不稳的隐患。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更多地参与“说事、议事、主事”,让乡村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五、传承提升乡村文化,让农民精神面貌美起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我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绵绵深厚、世代相因,很多习俗习惯、村规民约等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年,一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逐渐式微,一些不良风气在农村蔓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缺失。比如,一些村庄传统的礼节没有了,规则在被人为破坏,不孝父母、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丑恶现象增多,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盛行。比如,一些地方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脱节,“黄赌毒”、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沉渣泛起。乡村振兴,不只是要求物质层面的振兴,更要求精神层面的振兴。我们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促进优秀传统和农耕文化传承提升,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补齐“精神短板”,树立文明乡风,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乡村面子新时代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