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
——我省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04-04

理论与当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易地贫困人口协作

2019年,贵州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2019年度24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4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5%,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四季轮回,撸袖拼搏,历尽天华成美景。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产业革命、贫困人口“大筛查”、“五个专项治理”……雄关漫道,连战硬仗,天翻地覆换新颜。在中国反贫困历史上,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必将写下光辉的篇章。

聚焦重点工作 保持决战态势 推动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补齐短板。出台《贵州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包括已脱贫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进行全面普查,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明晰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义务教育方面,持续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扶贫。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开展失学辍学大排查,制定《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劝返复学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我省做法得到教育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利用大数据平台,推进扶贫信息系统与精准资助系统信息有效对接,精准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农村学前教育儿童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中小学校医配置实现100%全覆盖。开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每年组织优质职业院校面向深度贫困地区招生4000人。基本医疗方面,推动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保障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资助政策,引导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诊治病例60余万例次。住房安全方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45.6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含建档立卡贫困户26.7万户)。饮水安全方面,实施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投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和管理省级以上资金35.14亿元(中央投入8.55亿元,省级投入26.59亿元),解决279.54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实现县县通高速、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基础上,实施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累计完成投资459.8亿元,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彻底解决沿线1200万农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

◎ 贵州茶产业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茶园面积752 万亩,连续6 年位居全国第一。图为安顺市紫云县坝羊茶园

聚焦产业扶贫助农增收。按照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持续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2019年共调减低效作物替代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508万亩,前三季度一产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继续居全国前列,带动111.88万贫困人口增收。

培育优势产业。实行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12个特色优势产业,以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推动特色农产品尽快形成规模。茶叶、蓝莓、李子、刺梨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辣椒产加销全国第一,猕猴桃、火龙果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创新组织方式,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组织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产业链上,依靠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动权制胜权牢牢掌握在各级党组织手中。创建“村社合一”合作社1.09万家,开展“三变”改革试点贫困村3883个。

推进消费扶贫。成立贵州绿色农产品促销专班,通过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2017年以来“黔货出山”累计销售超过800亿元。持续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医院、进企事业单位、进超市、进军营“七进”行动,省内公共机构对贵州农产品采购率达到60%以上。在省会贵阳各农产品物流园、154家惠民生鲜超市、30个社区智慧微菜场设立扶贫销售专区。开展电商扶贫,2015年以来,有71个县(其中66个贫困县)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万人次,带动3.6万贫困人口就业。

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斩断穷根。在安置点建设阶段,创新“六个坚持”,做好搬迁“前半篇文章”,即坚持建设资金省级统贷统还、坚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累计建成安置点946个、住房45.39万套,搬迁入住188万人,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另外,水库移民搬迁10万人,恒大集团帮扶我省易地搬迁4万人,贵州总体搬迁超过200万人。在移民管理阶段,建立“五个体系”,做好后续扶持“后半篇文章”,即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出台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1+7”的意见,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同时,贵州还探索出了异地扶贫搬迁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五个三”经验,即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个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经营性服务公司、小型农场和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探索建立集体经营、社区管理服务和群众动员组织“三种机制”,并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印发全省推广。

聚焦脱贫质量夯实基础。出台《关于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全面筛查,逐县逐乡逐村逐户制定精准脱贫对策。着力推动就业扶贫,实施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发挥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作用,建立扶贫车间1195个、吸纳就业5.4万人(贫困劳动力2.22万人),建立扶贫基地477个、吸纳就业13.18万人(贫困劳动力1.76万人)。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190.89万人。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营造光荣脱贫、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转变扶持方式,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制定《贵州省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方案》,强化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16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把19.8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纳入城市低保,对33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为5445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抢抓历史机遇 深化扶贫协作 凝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坚持高规格、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从过去的被动式接受帮扶转变到现在的主动对接产业、主动开拓市场、主动建立“一对一”行业指导关系,推动产业融合向深度推进、市场开拓向规模化推进、人才和智力支援向组团式推进、劳动力输出向市场化推进,逐步构建起持续不脱钩的帮扶关系。

成立贵州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加强对扶贫协作的统筹指挥。省、市、县三级均组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协作项目、事项清单。2019年5月,召开全省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具体安排部署,市、县设分会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参加,全省约1.4万人参会,是我省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连续两年召开贵州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暨项目观摩会。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党政代表团赴7个帮扶城市考察学习,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帮扶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先后赴我省考察交流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全省8个市(州)、66个携手奔小康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均带队赴帮扶城市主动对接扶贫协作工作,今年共召开市以上联席会议22次,开展交流互访8942人次。

◎ 赤水市金钗石斛花丰收

◎ 贵定县农民采摘刺梨

◎ 沿河县官舟镇食用菌种植基地

◎ 遵义市新舟镇农户晾晒辣椒

晴隆县三宝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该乡是贵州首个整乡搬迁乡镇

资金使用进一步聚焦。2019年7个帮扶城市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4.8亿元,帮扶资金与我省受帮扶市(州)其他资金捆绑整合,实施帮扶项目1691个,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7.49万人。

人才交流进一步扩大。7个帮扶城市共选派361名党政干部到我省贫困地区挂职协管脱贫攻坚工作,选派4098名教育、医疗、农业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到我省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城市接受我省750名党政干部、3606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当地学习。

产业协作进一步深化。制定实施贵州省对口帮扶城市产业扶贫招商优惠政策,举办以“东西协作·产业投资”为主题的“贵洽会”,召开贵州与广东东西协作产业合作对接会。全年共引进360家东部企业到我省投资发展,实际投资额278.5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2.09万人。8个市(州)与7个帮扶城市共建合作园区51个,引导到园区投资企业189个,实际投资67.69亿元,建成浙茶集团与普安县共建“白叶一号”等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示范项目。建立面向东部省市的农产品供应基地290个,参与市场主体的省外企业964家,在对口帮扶城市设立绿色农产品旗舰店和展销中心86个,开展农产品品鉴会或推介会48场,销往东部帮扶省市农产品销售额47.67亿元,涉及377个贫困乡镇、1699个贫困村,带动贫困人口25.01万人。广东广药集团与贵州进行战略合作,98天开发出“刺柠吉”系列产品;越秀集团同毕节市达成合作意向,从选址、编制计划到最终猪肉制品正式投产并上市销售,仅用了78天,均创造了产业扶贫协作的范例。实施“千团万人游贵州”等系列活动,东部帮扶省市入黔游客逐年增多,比2018年增长30%以上。

劳务协作进一步提升。共举办劳务协作培训1523期,培训贫困人口8.48万人次。帮助我省20.26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携手小康进一步拓展。打造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试点176个,促成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我省66个贫困县医院、三级中医院结对帮扶我省64家中医院。2760个深度贫困村、2632所贫困县中小学和1081所乡镇卫生院完成结对并实质性开展帮扶。66个携手奔小康县县均到位帮扶资金5272.87万元。

主动对接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结合40家中央单位的行业资源优势,梳理提出帮扶具体事项730项,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派出干部172人到我省贫困地区蹲点挂职。积极推进统一战线扶贫,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省内国有企业投入扶贫资金8.13亿元,帮助引资2.32亿元;5064家民营企业帮扶5738个村,帮扶贫困人口121.3万人,投入资金208.6亿元。

◎ 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安置点。设施完善干净整洁的社区,让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积极探索创新 激发活力动力 贡献脱贫攻坚“贵州经验”

继续保持脱贫攻坚高昂攻坚态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不动摇,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持续攻坚,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两年召开三次省委全会,都是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和重点;连续两年以“五个专项治理”高位推进问题整改;连续三年按季度实施“攻坚行动”,在2017年、2018年先后发起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系列行动的基础上,2019年又接续发起“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和“冬季充电”,脱贫攻坚战役一场接着一场打,实现了连战连胜、再战再捷。

以主题教育成效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把主题教育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安排省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深度贫困地区蹲点调研。并查找问题,立行立改,一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得到解决,对第一批主题教育总体评价“好”的占98.48%。

创新以农村产业革命为代表的农民增收体系和防返贫体系。把发展产业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作为持续增加收入和防止返贫的重要保障。系统谋划农村产业革命,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扶持、金融资金支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适应市场需求,打造产业扶贫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扶贫项目,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分享财政扶贫资金的惠利、分享集体经济壮大的红利,降低单个农民面对市场的风险,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筑牢防返贫的保障网。

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六个坚持”制度。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搬迁地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太高、地质灾害隐患大等实际情况,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挪穷窝”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并在全国率先开辟了一条符合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实际的新路子。创造性探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的做法,确保188万人搬迁任务顺利进行。这套制度的亮点在于,斩断穷根最彻底:95.8%的搬迁人口集中安置在城镇,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充分的就学就业条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为贫困群众以及下一代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较为充分的条件,有效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的通道。综合效益最高:实施整村搬迁10090个,对于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休养生息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探索建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始终注重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与“换穷业”同步,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贯穿于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全过程。2019年2月,高规格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率先在全国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提出后期扶持的目标和重大任务;界定后期扶持的范围和要求,明确后期扶持的路径和措施,建立起了符合贵州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搬迁群众的拥护,全国多个省区市到贵州学习考察,一些省还借鉴贵州做法调整了本省的政策措施。

推广实施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模式。近年来,东部帮扶城市不断选派优秀的支教、支医团队到我省开展“组团式”帮扶,通过引进专业技术、管理模式、制度理念等,有效帮助我省整体提升医教水平。2019年3月,我省召开深化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组团式”帮扶经验做法。杭州市选派到我省黔东南州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的陈立群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和时代楷模称号,省委下发《关于开展向陈立群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省向陈立群同志学习。通过不断推广,“组团式”帮扶已成为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创新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水平的重大举措,为我省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医生队伍,对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结推广防贫监测预警保障机制。全面推广在铜仁市江口县先行先试的防贫监测预警保障机制,有效防范脱贫人口返贫和非贫困人口致贫。围绕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非贫困人口不致贫“三大目标”,通过群众申请、网格监测和部门预警三种方式,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下,因病因学刚性支出远大于收入,因灾、突发大病、突发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民政特困供养对象、长期保障户、重残等“四类”重点人群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实现对监测对象精准掌握。按照“统一管理、动态调整”原则,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三支队伍”每月对重点监测对象进行走访对比,定期了解收入支出、产业就业、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情况,常态化掌握变化情况。对有致贫返贫风险的,提前预警、及时干预,采取落实扶持政策、争取公益资源、实施防贫救助等有效措施进行帮扶;对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无致贫返贫风险的,及时退出重点监测对象。我省防贫监测预警保障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

多措并举推进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创新提出“抓牢一个核心指标,抓实六项教育举措”工作思路,组建控辍保学工作专班,建立处级干部联系贫困县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实行控辍保学政府、教育系统各一条线的“双线”责任制和县长、局长、乡长、村干部、校长、家长、班主任各负其责的“七长”负责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系统制定《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等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操作指南,精准指导劝返复学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失学辍学大排查精准摸清底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控辍保学台账,列出任务、整改、销号、问责“四份清单”,实行辍学动态报告,因人施策强化精准劝返,制定复学学生的一对一帮扶方案,确保辍学学生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已实现动态清零。2017年9月,黔西南州兴仁县巴铃镇塘房小学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学校代表在教育部控辍保学新闻发布会上作交流发言。2019年11月,教育部转发我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劝返复学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向全国推广。

猜你喜欢

易地贫困人口协作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协作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