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意诗书此中藏
——我读吴云斌和他的书法
2020-04-04
书法如人,显示着一个人的精神格局。吴云斌的书法,承袭的是“二王”一脉。重庆的巴山夜雨、纵横江河,可以造就“二王”的遗风余脉,同时,远古的金文草篆及章草风味兼杂其中。吴云斌当下的书法,沿袭的是比较纯粹的“二王”书风,细观之,杂融米芾、董其昌笔意,更有来自传统的多样滋养。人变书变,吴云斌当下的审美情调就是要使笔下有那种雅致、静谧和格调。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在阅尽无数江山人物,看过多少书坛新潮后,书法进入一种心灵上的回归状态。心不争锋,人不倨傲,自趋风规自远之路。笔下留一份温润,心上多一份宽裕,随性随笔,随意随心。
苏轼《定风波》 吴云斌
吴云斌的创作状态是在对传统虔诚的追求中,不懈地在碑帖转换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形式意味。书法入古出新,入韵追味,没有入古,笔下就不可能有内涵。于他而言,古典传统成为一种背影、一种血肉。他兼融小篆卜辞、汉碑篆额、钟鼎文字特点,又孜孜于吸收“二王”、米芾、杨凝式、董其昌书风,灵动回环,刚健婀娜。书法没有多重的修养,就达不到一种纯粹的境界,也达不到对书法深刻理解的程度。有的人在创作中,笔底是冲突的,吴云斌却是在融会中变化,“信脚自能知旧路”,云影空明,与古人共游。
书法写到一定程度之后,不是对传统的继承,而是对传统的化解。吴云斌对传统的理解与打磨,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练。经验与创作实践的累积,使他处于一种游刃有余的状态之中。他的书法从来没有朝着激进的、个性化突出的路子走,而是一步一步地在传统中提炼、吸收,在继承中发挥自己内在的个性。宋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吴云斌逐渐地把巧、曲、细、华去掉,而更趋于拙、直、粗、质。他的书法创作早已不是炫技,而是归道归心,文秀之中,熠熠其个人矣。
苏轼《阳关词三首·中秋月》吴云斌
《崔翘诗一首》吴云斌
《礼之用和为贵十言联》吴云斌
当代书法界正面临着某种困境,传统技巧似乎已经掌握在分寸之间,国展书写模式的不断复制与再生,使带有原创性和个性的书法并不多见。经典式微,学养的不足带来创作能力的不足。因此,书坛必须建立新的审美标准以及独创性、超越性。吴云斌的书法中,没有野心,有的是传统的理性和理想。他在优柔而艰难地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他不是在荆棘中前行,而是在传统的通途上优雅地采撷。他的笔下,有自己的情调,也有自己的审美。他在传统与自我个性之间,不断地互相塑造、互相印证和互相调节。他的创作,是“回到书法本身”的创作,是自我精神的审视。他的作品,没有拼贴,也没有染色,而是一种朴素的形式,一种纯粹的自然。
书家简介
吴云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行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七届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第八届——十三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等。曾在中国书协第二届正书展及文化和旅游部第八、十二、十三届中获奖,出版有《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精品集·吴云斌》《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吴云斌作品集》《神与物游——吴云斌书法展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