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9―1959年郑州市医疗事故的防范制度建设简述

2020-04-04冯静静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疗事故郑州市医务人员

冯静静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医疗行为作为一种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特殊行为,在人类社会变迁和文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医疗或是生命的本能,如犬猫之自舐其创是也,但其发展为活人之术,无论是用法术或用方剂,总之是人类文化之一特色,虽然与梃刃同时发明,而意义迥殊。”[1]596然而,人类在医学上的认识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任何医疗行为都建立在当时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之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同时医疗活动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致使医疗行为存在很大的风险,医疗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消减医疗事故是迫在眉睫的任务。1949―1959年,郑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努力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开展反积压反浪费医疗事故展览会、加强对医疗机构的领导与管理等举措,展现出这一时期郑州市乃至全国范围内为解决医疗事故、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为我国建立切实有效的医疗事故的防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1949―1959年郑州市医疗事故的现状

1949―1959年,郑州市在原有医疗机构残缺不全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执行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制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总方针[2]5。先后成立郑州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公教医院、传染病院、妇幼保健所等医疗机构,至1957年,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已发展到606个,病床3 694张,卫生技术人员5 810人[3]457。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958年河南医学院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市从1958年开始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先后成立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市骨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至1959年,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已发展到1 007个,病床9 510张,卫生技术人员9 131人[3]460。这一时期,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新气象,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医患沟通不畅、医疗技术和设备不足、医疗机构管理不完善、医疗体制不健全、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这一时期医疗事故频发。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事故的认识逐渐深入。1954年3月26日,河南省卫生厅颁布《关于今后处理医疗事故的指示》对医疗事故作出明确规定:“在医疗过程中因医疗、护理等发生错误,造成病人不应有的不良后果,如死亡、残废或延长治疗日期而增加病人不应有的的痛苦,均属医疗事故。”[4]3根据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是否存在因医务人员的责任问题或者技术问题,医疗事故可划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两种。所谓责任事故是指“凡由于工作不负责任,粗心大意,对病人见死不救或抢救不力,不懂装懂,以病人作冒险实验,违反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以致诊断、治疗、手术不当,造成病人不应有的死亡、残废、痛苦等不良后果,均谓之责任事故”[4]3。如1952年2月26日下午2时40分,某医师给住院某患者在局麻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术中未找到疝囊,误将注射在鞘膜上的局部麻药当作积水切除。术后,疝气仍然存在,后经其他医师再次手术,方将疝气切除[5]8。在手术中未找到疝囊时未及时报告上级医师诊视处理,把注射的局部麻药粗心大意当成积水切除,延长了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所谓技术事故是指“凡在工作中积极负责,但确实因学术经验、技术水平、医疗设备条件的限制,而发生诊断、治疗错误应视为技术事故”[4]4。如1955年1月8―19日,郑州市卫生局组织巡回医疗队到祭城区各乡村巡回检查,由于医疗设备未带齐全,医生仅凭经验诊断疾病,致使一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被误诊[6]105。据1956年不完全统计,市属四个卫生医疗单位共发生医疗事故176起,其中90%为责任事故[7]22。

二、1949―1959年郑州市医疗事故的防范制度建设

1949―1959年,郑州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积极完善医疗事故的防范制度,充分发挥医疗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提高医疗质量,健全医疗机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一,加强医德建设。医疗卫生工作是造福人类的事业,医务人员的一举一动关系着病人的健康和安危,“医学道德从产生、形成到发展,始终把为人类健康服务作为自己最高道德准则”[8]10。1949―1959年,郑州市卫生局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使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时期,郑州市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政治学习和医德教育会议,在不妨碍医疗工作的前提下,每星期四至五小时的学习时间,时间规定较为灵活,不一定在早晨或晚上[9]23。例如,1954年10―11月郑州市卫生局组织各公立医疗单位召开政治思想教育会议,针对当时在医务人员中存在对病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自高自大个人英雄主义、缺乏集体观念不团结、不思进取腐化堕落、工作计划不周等问题,采取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模范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10]2-7。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使其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职责,这是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环。另外,病人之择医“如人君之用宰相,择贤相而专任之,其理一也。必择其人品端方,心术纯正,又复询其学有根柢,术有渊源,历考所治,果能十全八九,而后延请施治”[11]139-140。病人择医是选择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措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给予患者更多的同情、关心、理解、安慰等情感上的关照,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这一时期,郑州市积极引导医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这对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

第二,完善消减医疗事故的政策法规。郑州市党和政府为了合理有效地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不断完善各种消减医疗事故的法规和政策。1949年9―12月,郑州市卫生局颁布的《郑州市卫生局审查医师资格暂时办法》《郑州市卫生局开业医师之甄别办法》《郑州市医师管理暂时规则》规定:“凡中国人民经医师考试及格者得充医师。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到卫生局甄核:一、公立或国立之内外专科医学毕业者;二、在(声誉卓著)医院修习医学五年以上或具有执行医师业务三年以上者;三、在中医学校修习医学有毕业证书者或执行中医业务三年以上卓有成绩者,以上经核实无误者才有资格发放行医执照。”[12]7-12医师考试,规范医师活动,裁汰庸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消减医疗事故。此对行医执照严格管控,取缔非法行医者,对消减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执业医师在行医过程中亲自诊疗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义务,执业医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亲自为患者恢复或维持健康是减少医疗事故最基本的治疗行为,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最基本的条件。1949年,郑州市卫生局颁布的《郑州市卫生局医院管理暂行规则》明确规定:“医师得亲自诊察、出诊、断病和开处方等。”[12]4针对造成医疗事故者或犯有业务过失者,依据情节轻重,国家都有政策法规明确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1951―1952年,卫生部相继颁布了《医院诊所管理暂行条例》《医师暂行条例》《中医师暂行条例》《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医师、中医师、牙医师、药师考试暂行办法》等文件[13]17-31。这些行政法规均对医疗事故有明确的惩处规定,如1951年3月15日颁布的《医院诊所管理暂行条例》第25条规定:“凡违反本条例者,依情节轻重,得分别予以警告、停业、撤销开业执照、撤销证书等处分;其情节严重者送交司法机关处理。”1951年5月1日颁布的《医师暂行条例》第27条规定:“但违反本条例及犯有业务过失者,依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以警告、停业、撤销开业执照或证书等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者,应受法律处分。”《牙师暂行条例》第22条、《药师暂行条例》第25条、《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第21条、《中医师暂行条例》第27条等均有关于违反各项条例及犯有业务过失者,情节严重者,应受法律处分的规定[14]508-578。国家颁布这一系列医疗卫生行政法规,为规范医师行为、减少医疗事故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1949―1959年,郑州市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这些法规制度,加强对全市医师和医疗机构的制度规范。1953年4月颁布并实施《河南省办理药师、牙医师、医士、药剂士、护士、助产士、牙技士审查工作》,1954年3月颁布《关于处理医疗事故的指示》,1955年4月颁布《郑州市卫生局属医疗单位各级工作人员职责条例》及《各公立医院医疗事故统计和报告暂行方案》等文件[15]272-275。这些文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如1955年12月27日下午2时,郑州市二七区某卫生所收住一名5岁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患儿,门诊经诊治医生开氨茶碱1/2支肌注(未注明含量),司药未认真审查即照方付药,并开具注射证,注射室医生也未审查含量即肌注3/4支(每支含量0.5克),两小时后该患儿因处方量和实际注射量均超过致死量而死亡(5岁小儿极量为0.125克)。当事3名医务人员分别受降级、行政记过和警告处分[16]206。

郑州市在面临医生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不足的实际情况下,对医疗事故的处理既没有过宽过严,量刑也没有过重,持慎重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清是非责任,没有用粗暴简单的方法处理,平时从提高医务人员的政治觉悟、技术水平等方面积极入手,以防止责任事故的发生。同时,这一时期,郑州市颁布的这些文件对于处理医疗事故的流程作出明确的规定:“事故发生后,先由科室或业务负责人向院长办公室报告,院长办公室经调查属实再报告卫生局办公室。各专、市、县卫生处、局、科对一、二级医疗事故直接负责人调查处理,三、四级医疗事故由本单位负责处理。”[15]275这些政策法规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责任制,为保障各医疗单位、医生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三,开展反积压反浪费医疗事故展览会。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市为使各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从医疗事故中吸取教训,消减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发生的频次,化解医患矛盾,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事故的防范制度。1955年11月,郑州市在市公疗门诊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反积压反浪费医疗事故展览。这是20世纪50年代郑州市大规模组织的唯一一次关于反积压反浪费医疗事故的展览,除市属各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外,还邀请了驻乡各省级医院、工厂、学校、铁路系统医疗机构的医师人员参观。据统计,此次展出共接待38个单位,1 179人[15]274。

此次展览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展览各种不正规的病历。病历是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的记录,“病历的记录和保管对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管理等都具有重要价值”[17]17。展出的不正规病历主要有以下几种:记载马虎、潦草;许多病历没有诊断意见,没有医师签字;处方写法复杂,造成取药错误。据某医院统计,共有十二种不同的处方写法[18]5-7。第二部分,展览医务人员各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及由此造成的医疗事故。如盲目使用抗生素,不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否适用;用药过量造成病人中毒;工作粗枝大叶,增加病人的痛苦;盲目检验、透视和照片;工作不负责任造成病人倾家荡产、伤残甚至死亡等。第三部分,展览因医疗器材的积压和损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医疗事故。鉴于积压的医疗器材数量大、种类多,此次仅展出具有代表性的,如注射器、听诊器、天秤、试管、体温计、乳钵、吸管、滴管、量杯、橡皮手套、热水袋、洗胃管、导尿管、大便球、产科及外科器材等。卫生局将积压的药品按名称、用途、用量等绘制成册,参观此展览的医师、医士每人一册,能够再次利用的药品充分利用起来,此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展出的医疗事故和差错共132件,损失的医疗器械的损坏价值5 646.76元[18]12。

这次大规模的展览使各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思想觉悟,加强工作责任心,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全心全意服务。某医院的医师参观后说:“看了这次展览,我们应该加强政治学习,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担负起对患者的责任心。”[18]13另外,这次展览提高了各医疗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觉悟,如某医院同志参观后随即订立了三查(查吩咐、查地方、查执行)、四对(对姓名、对状况、对药品、对时间)的工作制度[18]13。这次展览对消减医疗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医疗机构有一个强有力的好领导班子是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关键一步。”[19]33这一时期,郑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改进医院、门诊部的领导和管理,贯彻以医疗为中心的工作方针,改进门诊工作制度,简化手续,实行门诊预约挂号,加强急诊制度,又实以复诊预约进而实行全面预约,建立正常有序的医疗秩序。首先,强化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能力,明确院长、主任的领导作用,树立医院的领导核心,建立分科或分组负责制,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提高人才利用率。“公立医院院长根据上级任命而享有对医院的管理权,目的在于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从而确保国家交付的职责任务的实现。”[20]因此,加强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管理是消减医疗事故的重要举措。1954年,郑州市各公立医院通过整顿加强了领导责任制。“院长以下设院长办公室,由正副院长分别领导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业务院长领导业务各科室及门诊部,行政院长领导行政、财务,工作秘书协助院长工作。业务科室建立医护大组,分科负责制。院长建立了碰头会,发挥集体引领作用。”[21]20这既克服了领导多头混乱的现象,又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1949―1959年,郑州市各医疗单位逐步实行责任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减少了医疗事故。通过对医院工作的逐次整顿,加强领导和管理,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任务,定出检查、表扬与批评的制度,对工作做到有布置、有监督、有纪律、有总结,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事故的防范制度。

1949―1959年,郑州市加强对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管理,深入检查和整顿医院、诊所政治思想指导和病房的政治工作,改进政治业务学习制度。通过开展有关文件的学习和召开一系列的会议,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的业务技术管理及收支管理,利用典型医疗事故案例进行现场教育,使医务人员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对确属工作粗心大意、玩忽职守的严重医疗事故者,依据法规政策严肃处理。如1956年1月21日下午4时,某70岁女性患者到某医院就诊,经医师和医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随后接受青霉素治疗,约70分钟后过敏性休克死亡。经技术鉴定,其为责任性医疗事故,当事2名医务人员受行政处分[22]87。案例中,2名医护人员对急重病人未做到应做的检查,未掌握抗生素应用适应症急性肠胃炎可以不用青霉素,患者对青霉素是否过敏未做皮试检查。同时,各医疗机构实行医务执行汇报制度,“各医疗单位每周向办公室汇报二次,办公室每十天向省及市府、市委报告一次,设专职人员负责”[21]25。这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的执行力度,进一步消减了医疗事故。

1949―1959年,郑州市联合医疗机构迅速发展壮大,数量激增。据“1955年底统计,全省联合医疗机构已达3 818所”[23]2。联合医疗机构是医疗预防工作中最基层的机构,担负着广大群众的卫生医疗工作。因此,应加强联合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使其在原有的组织上适当的调整与提高,从而有效消减医疗事故。首先,确定联合医疗机构应直接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或指定公立医疗机构负责领导,“在城市街道的联合诊所、区联合医院由区卫生科或区卫生所负责领导;在乡村中的乡联合诊所、乡联合医院由中心乡医院和乡卫生所负责领导”[23]2。这一时期,郑州市为了加强联合医疗机构的管理,先了解和解决了联合医疗机构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加强财务管理,增强业务能力,解决团结问题。在业务设备较好、制度健全、公积金较多的联合医疗机构中,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医疗机构扩大业务,在条件成熟后改为联合医院。如“郑州市口腔医院是1956年由四个联合诊所结合建立二七区联合医院,1957年经上级政府批准改为二七区人民医院,院址在二七路221号,1958年12月更名为二七人民公社医院,此时全院职工51人,有西医师及中医师18人,余为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和勤杂人员”[15]72。这一时期,郑州市加强联合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医务界的集体力量,通过分工合作协助,做好当地的医疗工作,推行地区责任制。这对消减医疗事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1949―1959年郑州市医疗事故防范成效

1949―1959年,郑州市不断对医务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使郑州市各医疗单位的治愈率不断提高,降低了医疗事故和死亡率,医疗事故防范成效显著。1955年郑州市各医疗单位的医疗业务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1955年郑州市医疗业务各项指标

就表1而言,1955年郑州各医疗单位遵照医疗业务各项指标要求,不断提高治愈率,消减医疗事故,医疗事故防范取得良好效果。1955年郑州市各医疗业务指标要求内科的治愈率为46.90%,死亡率为4.63%,平均病床工作日为268.55天;外科的治愈率为74.74%,死亡率为2.21%,平均病床工作日为310.16天;小儿科的治愈率为68.47%,死亡率为1.12%,平均病床工作日为2 222.74天。1955年,各医疗单位在此医疗业务指标的要求下,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如1955年市立公教医院外科的治愈率为78.80%,死亡率为1.54%[18]24。这充分说明1949―1959年郑州市医疗事故防范效果显著,促进了这一时期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四、结语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市医疗事故的防范制度是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对医疗事故防范机制的不断完善,构建多元化消减医疗事故的措施,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推动社会主义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一步。1949―1959年,郑州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健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市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医疗机构的领导和管理,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多元化医疗事故防范机制的衔接和良性运行,是消减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

猜你喜欢

医疗事故郑州市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小蒜苗成长记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贠红松作品选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到私人诊所就医出现意外,算医疗事故吗
哪些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问答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