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居家幼儿运动游戏设计与实践
2020-04-04王庭照胡碧升李志诚
宁 科,王庭照 ,胡碧升,李志诚
(1.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3.贝玛积木教育研究院,浙江 杭州311215;4.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4)
0~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的神经元连接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大脑是环境与基因互动的产物,学习、经验、压力等都会改变大脑。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是终生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用进废退,大脑的功能可以被取代,如在身体动作学习方面,模仿是最原始、最为有效的学习。大脑里的“镜像神经元”如同镜子一样,对外界的刺激会在大脑里出现相应的反应,同时行动上就可能会模仿。因此,通过深入了解大脑的学习机制,掌握幼儿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把握幼儿阶段运动设计的游戏化、形象化、生活化特征,遵循幼儿大脑认知能力水平,力求种类丰富、形式简单多样的适宜运动奠定幼儿全面发展基础。
众所周知,运动是强身健体的最佳方式,是提升自身免疫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幼儿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健康水平。本文基于当前广大群众居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现状,考虑到居家运动的特点,选择的运动形式具有简单易行、无特殊器械、符合幼儿群体生长发育特征。从幼儿游戏设计的趣味性、互动性原则出发,推荐了各类简单易行的运动游戏内容。游戏设计既有动作描述,又有运动推荐量说明,以帮助居家幼儿模仿游戏,主动参与,坚持锻炼。
1全身力量游戏
运动能够促进幼儿骨骼发育,增加四肢肌肉力量,使全身肌肉强健。幼儿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加强腹肌、腰肌、背肌及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可使这些触觉刺激和肌肉训练在脑中枢建立联系,促进幼儿动作变得更加协调,大脑反应更加灵敏。
1.1 手膝俯撑下压(上肢及胸部肌群)
双手、双膝跪撑于地面,保持躯干与大腿成一条直线。第一步,躯干向下压,手肘屈曲约90°,下压时吸气。第二步,躯干向上抬起,手肘缓慢伸直,向上抬起时呼气。互动游戏时幼儿交替使用左右手支撑身体,另一只手与家长触碰击掌。一组练习5~8次,每次练习2~3组。(图1)
图1
1.2 仰卧卷腹(腹部肌群)
屈膝90°仰卧于地面,双手伸直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下。第一步,向前上方抬起身体,双手伸直尽力触碰膝关节,向上时呼气。第二步,身体向下回到准备姿势,同时吸气。家长用双手固定幼儿双脚保持动作姿势,在产生疲劳感时可伸手辅助幼儿完成向上卷腹动作。一组练习5~8次,每次练习2~3组。(图2)
图2
1.3 向前跨大步(大腿肌群)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站立姿势。第一步,右脚向前跨出一大步,右膝弯曲,然后回到站立姿势。第二步,左脚向前跨步一大步,左膝弯曲,然后回到站立姿势。家长可与幼儿保持一定距离面对面站立,幼儿向前跨出一步,双手伸出与家长双手击掌。一组练习5~8次,每次练习2~3组。(图3)
图3
2 心肺耐力游戏
心肺耐力是指一个人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心肺和血管的功能对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作用。从小加强心脏功能的锻炼,提高心肺的耐受能力对健康体质非常重要。居家期间,可以通过一定运动强度的持续运动游戏来改善幼儿的心肺耐力。爬行、跳绳、循环游戏等均可以发展心肺耐力。
2.1 多样爬行游戏
在爬行过程中,头部抬起,目视前方,四肢协调用力爬行。父母尽可能鼓励幼儿坚持达到练习时间。以下3个游戏环节每次连续练习时长5min。(1)势均力敌。家长和幼儿面对面成爬行姿势,头对头顶着抱枕,2人同时爬行确保抱枕不落地,如顺时或逆时针旋转爬行、侧向爬行、向前或向后爬行。(2)你进我退。家长和幼儿面对面,腹部向上成仰撑姿势,双方脚相对,家长引导幼儿抬起一只脚,家长同时抬起一只脚和幼儿脚掌触碰,双脚交替进行游戏。动作熟练后,家长倒退爬行,幼儿向前爬行,每爬行1步,家长和幼儿脚掌触碰1次。(3)过山洞。家庭成员3人协作游戏,手脚俯撑,臀部抬起,并排变成“山洞”。幼儿首先爬行通过山洞后,变成“山洞”,一位家长继续循环往复爬行过山洞。
2.2 往返抛接游戏
此游戏需要父母和幼儿3人同时完成,母亲与幼儿2人排队接沙包,父亲抛沙包,面对面站立,相距3~5米。接住沙包后可以采用双脚跳、单脚跳、蹦跳、马儿跑等动作,迅速向前移动将沙包传递给父亲,随后绕行父亲身后,跑动返回原位排队继续接沙包。为了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可以采用单手接、移动左右接沙包的方式。
2.3 一起波比跳
波比跳分别为下蹲、双腿后伸、双手俯撑、收腿前跳和垂直上跳5个动作组成。幼儿可以简化动作,省略最后的上跳或者降低动作速度和练习次数。家庭成员间可以采用“你数数我来做”的游戏方式,父母做,幼儿数,或者父母做2次、幼儿做1次的方式增加游戏互动。建议幼儿根据个人能力,2~4次为1组,每次2组。(图2)
3 身体协调游戏
幼儿的协调能力体现在日常生活化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整合身体动作的能力。居家环境中可通过走、跑、跳、钻、抛接、击打等基本动作技能练习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性。通过家庭亲子游戏形式,家长可与幼儿一起进行身体协调性练习,在动作节奏、口令、方向等方面设计游戏趣味环节。
3.1 多变长梯游戏
用胶带在地上贴出长度4m 左右的长梯,每一个方格的长度、宽度均为35~40cm,连续贴出10个。可以采用单脚、双脚连续向前、侧向等多种形式练习。刚开始游戏时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做动作时抬起脚后跟,提高重心,双臂随身体自然协调摆动,同时保持呼吸均匀,使动作轻盈、流畅。同时,父母可与幼儿面对面站在长梯侧面,采用进进出出的方式,比赛谁先到达终点来增加游戏趣味性。一个动作练习1~2次,每次运动选择2~3种动作类型。(图4)
图4
3.2 跳房子游戏
在长梯的基础上用胶带变化成单双交替的方格,在格子里面用1~9的数字标识。游戏时可以采用单脚跳或双脚跳依次跳过每一个数字方格,或者单数格字单脚跳、双数格子双脚跳。游戏规则要求双脚落在格子里面。该游戏与长梯游戏相似,游戏时提高重心,双臂随身体自然协调摆动,同时保持呼吸均匀,使动作轻盈、流畅。家长可以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通过“房子”。一个动作练习1~2次,每次运动选择2~3种动作类型。(图5)
图5
3.3 穿越火线游戏
在家中门廊、楼梯、过道间用胶带或者软绳拉成不规则“防线”,幼儿可以采用扭转、弯曲、蜷缩、跨越、爬行等身体动作穿过不规则“防线”。过程中父母可以一起协作完成,增加游戏趣味性,同时可以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或者对触碰“防线”的次数做最低要求,也可以携物通过“防线”增加游戏挑战性。连续成功通过2次为1组,循环2~3组。(图6)
图6
4 平衡稳定游戏
身体平衡稳定能力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技能之一,其与前庭功能、小脑、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性等都有密切关系。居家环境中可以通过静态和动态动作来发展幼儿的平衡稳定性,如单脚站立、手脚支撑、翻转控制及沿直线脚跟脚尖接触行走等。
4.1 快乐的小拐棍
通过单脚站立能够帮助幼儿锻炼身体的平衡稳定性。该游戏需要参与者面对面手牵手,一侧腿悬空搭叠在一起,同时保证重心稳定。可以缓慢下蹲,起立还原,也可以同时向一个方向单脚跳动,或是家长和幼儿排成一列,后面的人双手搭在前面人的肩部,然后一起单脚跳向前。单脚连续跳动4~6次后交换,循环2~3组。
4.2 压路机与小铅笔
在地面上准备一块垫子,家长和幼儿一起变成“压路机”。团身双手抱住双膝变成“压路机”,低头含胸,臀部着地像压路机一样前后滚动,注意身体始终保持团身,并前后滚动。也可将身体变成一根小铅笔,双脚并拢,双手伸直贴于耳侧,沿着地垫侧向翻滚,注意身体滚动时成一条直线,手脚始终并拢。前后连续滚动8次,侧向翻转4周为1组,循环2~3组。
4.3 大力水手
在客厅或者室内空地上用胶带贴出一个直径为1.5m的圆圈,家长和幼儿面对面站在圈内蹲下。双方手掌相对并接触,慢慢起立后彼此用手掌全力向前推动,比赛看谁先被推到圈外。父母可以控制力量让幼儿感受力量变化的乐趣。家长和幼儿可以背靠背运用身体力量将对方挤到圈外。持续对抗1min 为1组,循环2~3组。(图4)
5 反应灵敏游戏
反应灵敏是指人体在各种变化的环境,能够迅速、协调、灵活地完成身体动作的能力,是各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居家环境中可通过各种快速移动、变化方向、躲闪等方法发展幼儿的反应灵敏能力。
5.1 抓住棉花糖
2人1组,相距3m,家长将纸巾揉成球状,向前抛出,幼儿可以用双手接捕,捧起衣服接捕,也可以拿纸杯接住增加游戏挑战性。采用比赛形式,看谁接住的次数多。也可以一人投掷纸球,一人躲避纸球进行游戏。一次抛接10 个纸球为1组,循环2~3组。
5.2 腰旗橄榄球
父母与幼儿3人一起,每人在腰上绑若干布条(可用抽纸代替,易于摘取)。游戏开始,每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夺取别人的布条,可以采用躲闪、转身、快速跑动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布条。游戏结束时,比一比谁身上剩余布条最多。游戏过程要注意安全,防止相互碰撞。有一人被摘完布条,一局游戏结束,循环2~3组。
5.3 双脚投掷炮弹
准备几个纸杯在地上摆成一排,在纸杯前摆一个盒子,双脚每次夹住一个纸杯,然后跳起将纸杯投掷到盒子内。家长先做示范,可以和幼儿一起竞赛,在规定时间内看看谁投掷到盒子里的“炮弹”最多。也可以每人分配同样多的纸杯,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炮弹”全部投掷到盒子里面。一次投掷10 个纸杯为1 组,循环2~3 组。(图7)
图7
6 柔韧舒展游戏
幼儿练习柔韧性可以增强身体灵活性、促进动作的协调自如、提高运动能力,还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健康身体形态。幼儿依据自身的本体感觉来感知牵拉的幅度,无须外力被动牵拉。站姿、卧姿、跪姿等都可以发展身体柔韧性。
6.1 汉字大变身
通过不断地变换身体姿势发展全身柔韧舒展性。该游戏需要家长和幼儿坐姿或者站姿进行游戏。例如,“大”字形,站姿双手双脚左右两侧尽力伸直,使身体呈现出“大”字形;“介”字形,坐姿左右两侧分腿,双手尽力前伸使身体呈现出“介”字形;“一”字形,坐姿两腿尽量伸直前后开立,使身体呈现出“一”字形。每个动作练习2min。(图8)
6.2 biangbiang面
该游戏可以锻炼幼儿肩关节柔韧灵活性,需要家长和幼儿齐心合力完成。家长和幼儿面对面站立,双手都抓住绳子两端,保持绳子处于松弛状态。当一起说出“拉面、扯面”时上下挥动绳子,说到“biangbiang 面”时同时抬起同侧手做身体翻转动作,变成背对背站立。继续重复游戏,再次说到“biangbiang面”时身体继续翻转回到面对面站立。左右方向各做4次为1个循环。
6.3 西瓜虫与海豹
坐姿抬起双脚,双手抱住膝关节,身体团在一起变成西瓜虫。俯卧地上,双手撑地,腿部伸直着地,头部与躯干尽量向上抬起变成海豹。父母和幼儿一起模仿西瓜虫前后滚动和海豹挺身前行。前后滚动4~6 次,前行4m为1 组,重复2~3组。
图8
7 居家幼儿运动负荷推荐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响应国家号召,继续居家减少外出的同时,应继续坚持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抵御病毒入侵。不过也不能盲目过量地锻炼,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降低身体免疫力。幼儿在家庭室内环境中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以趣味化的游戏形式展开,科学把控运动的时间、强度,尽可能全面发展基本动作技能,鼓励每日参与生活化的身体活动,培养定期参与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7.1 运动强度
通常把身体活动强度分为0~10的等级,久坐少动水平为“0”级,最高水平为“10”级,中等强度活动在5~6级。当幼儿运动达到中等强度活动时,其心脏跳动变快、呼吸变得急促。较高强度活动在7~8级,当幼儿运动达到较高强度活动时,其心率明显加快、呼吸变得更加急促。
7.2 运动量
家长通过幼儿运动过程的体验感及结束后的疲劳感来评定单次运动量。首先,幼儿在运动时虽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感觉,但不能有耗竭感和明显疲劳感。其次,当天锻炼后幼儿呼吸比较平稳,没有心慌、身体明显不适。第二天参与运动时没有抵触感,运动时主动、积极,那么就可以认为幼儿单次运动是适量的。
7.3 运动频次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幼儿每天进行60min 以上中等强度的锻炼,能产生最大的健康效益。在防控疫情的后期,建议家长每天陪伴幼儿进行一些室内运动。一般来说,幼儿每天应保持30min左右的结构化运动时间(非自主运动)。可选择10:00左右,或者16:00左右时间进行锻炼。此外,也可以上午和下午各运动15~20min。
8 结语
近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科学研究所、教育部等部门陆续推出了疫情期间居家运动方案、亲子游戏等,号召各位家长利用居家时期和幼儿一起参与运动,增强家庭成员自身抵抗力。本文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点,提出居家幼儿运动游戏设计的6大分类,并列举每一分类的具体游戏案例与练习指导,在此基础上推荐了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运动负荷。最后,希望广大群众居家抗疫期间关注幼儿群体,呼吁家长能坚持陪伴幼儿坚持锻炼,科学运动,健康生活,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