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供给侧改革的金融学视角
2020-04-03张汇伦
张汇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并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这是一种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的保障,也是基于需求侧改革的新发展。供给侧包含的内容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和创新要素。而供给侧改革的五大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对于这五个重点的改革,是基于在供给侧改革重点所提出的,与此同时,从金融学系统角度加以改变,应当认定金融学视角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引言
之所以立足金融學理论来探讨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需要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优化我国的金融体系才能够分析供给侧改革金融学视角之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供给侧改革的含义及研究背景
波特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成4个阶段,四阶段学说主要包含生产要素、投资、创新和财富驱动,这几个过程以财富驱动和前三个阶段的差异为主要的入手点,但是与此同时国家在这一阶段又可能面临一定的金融危机。波特理论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比较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于国家发展的规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有第3驱动阶段,也就是创新科技阶段,向第4驱动阶段,即财富驱动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大的风险应该如何转移和分散,将成为政府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指的是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实现生产要素合理化,甚至最优化的配置,有效的处理投资供给侧改革所必须要面临的劳动力配置、土地储备、资本使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等。结构性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增量改革和存量调整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于产业结构开发的经济适应性研究,我急需要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能够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淡化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一些资源配置冲突。强调供给侧改革就必须要从生产和供给侧入手,在调整供给结构的过程中扩大内需和启动内需的蓬勃发展局面,开展经济发展的行动力,并且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供给侧一些重点内容。
三、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视角下的供给侧改革策略
(一)基于社会存在和金融意识辩证关系优化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有效的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我国有效的处理金融资源配置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并且本着金融发展实际需求,各类要求的出发点,就我国目前经济金融发展的状况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需要供给侧的政策不断的给予经济和金融的助力。但是近几年来需求侧的政策开始逐渐的下滑,供给侧则开始发挥出蓬勃的生机,从供给方面入手,解决供给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了能够使得供给跟得上需求的步伐,使得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能够彼此贴合,就必须要在促进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中,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金融关系,能够使得生产关系在金融基础之上彼此适应和协调,就可以在去产能和去库存的过程中解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弊端。
(二)基于金融发展角度,建立普惠式的供给侧改革服务环境
从供给侧改革发展的经环境角度来看,建设普惠的金融指标体系有助于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的基础之上,在金融服务的节点之上加入供给侧改革的改的内容,从而能够使得供给侧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提升。加大财富和资源的调整机制和力度,在统计普惠时金融业务与供给侧改革相联系的过程中,加速对于统计样本的真实度分析。显而易见不会进入于供给侧改革之间,关系密切能够解决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的市场现象,调整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利用这种供给侧改革服务环境的建设,不仅仅可以实现金融体系完善的框架,而且还可以努力的刺激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具有行之有效的激励功能。
(三)结合金融角度的供给侧完善监督体系建设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带来很大的作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优化金融结构并优化提升资金配置的效率。通过深化金融结构的改革,提升金融工具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金融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能够把自己的外在走向,通过间接和直接的融资转化为更加强有力的生产力,把资金总的方向更多的转接为直接融资,可以间接的促进证券市场和资源配置市场之间流通的有效性。深化金融角度的供给侧改革监督体系,对提升企业的提质增效意识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在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于企业扶持的力度,随着金融供给渠道的不断畅通,就可以建立起多样化及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从而能够使得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各类生产及金融要素的流通达到更加优化的局面。
四、结语
目前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和执行时间并不是非常长,供给侧改革是否具有切实可行的金融调解意义,从金融学视角来看,供给侧改革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在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改革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功效。(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