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省关注森林工作报告
2020-04-03胡侠
胡侠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关注森林组委会的直接指导下,全省关注森林工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精心组织实施了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化活动,为改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关注森林工作情况
国土绿化美化取得新进展。全省组织实施高水平国土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完成造林更新21.38万亩、森林抚育31.97万亩,建设彩色健康森林和木材戰略储备林29.67万亩,新植珍贵树2399.5万株。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个、省森林城镇98个,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列为全国首个地级市试点。深化“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建设示范村433个、推进村3673个,浙江省乡村绿化美化经验在全国推广。
森林资源保护再上新台阶。加强公益林、天然林保护修复,省政府重新公布重点公益林面积4548.63万亩,基本完成天然商品林区划落界。加快推进森林资源“一张图”建设,为数字化管理和考核评价提供坚实基础。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的使用林地保障。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查破各类案件1230起。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完成除治面积360余万亩,清理枯死树490万株。全力防范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继续维持在历史最低位水平。
自然保护地管理迈出新步伐。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省林业局代管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于7月正式挂牌,钱江源国家公园顺利通过了国家中期评估,集体林地役权改革、跨区域合作保护探索等多项工作成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亮点。实施《浙江省“十大名山公园”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浙江省海岛大花园建设规划(2019—2025)》。加强各类保护地建设,新建海洋特别保护区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8个,在国家对长江经济带12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估中,浙江省参评的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良率达100%,优秀率第一。
林业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截至11月底,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达5752亿元,同比增长3.77%。组织实施古道保护和利用,开展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工商资本“上山入林”投资林业产业,强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和制度保障。多部门联动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与江苏、上海、安徽等开展长三角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成功举办第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世界花园大会、中国(萧山)花木节、森林旅游节等活动。深入推进“一亩山万元钱”行动,新建“一亩山万元钱”示范辐射基地33万亩、巩固深化42万亩。
生态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北京世园会浙江参展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北京世园会组委会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浙江展园、展区分别获得组委会最高奖——“中华展园大奖”“中国省区市展区大奖”,共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和国外使节105批次。广泛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等省党政领导带头参加植树活动,杭州市动员蚂蚁金服推出以绿色能量兑换认种新方式,长乐林场荣获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全省参加义务植树累计800万人次,植树2062万株。开展湿地日、爱鸟周、最美氧吧评选等活动,遴选命名省级生态文化基地56个,7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2020年主要工作打算
2020年,全省关注森林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自然生态治理现代化,助力大花园和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修复制度,进一步夯实生态美丽底色。坚持和完善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推进国土绿化美化,为大花园建设提供生态支撑;完善扩面增绿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森林覆盖率指标争先进位的要求,启动实施百万亩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大力推进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沿海“六大森林”建设;完善精准提质机制,围绕“新植1亿株珍贵树”的总目标,确保完成新植珍贵树1750万株。加快推进美丽林相建设,打造一批森林生态廊道亮点工程;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创新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探索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积极推动实施蚂蚁森林等公益项目,营造全社会爱绿植绿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进一步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构建起生态保护的“四梁八柱”,牢牢守住生态良好的底线。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地全面勘界、科学评估和整合优化,完成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加快丽水国家公园创建,推进十大名山公园和十大海岛公园建设;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积极推行林长制,探索实施林地占补平衡管理,优化完善森林资源增减挂钩调控机制,建立健全伐育同步管控政策,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建立健全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意见》,合理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分区施策,加快天然林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完善森林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加强森林资源“一张图”监管,强化森林督查、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立“天上看、地下查”的森林资源长效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资源利用制度,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深化林业“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激活资源要素,持续提高兴林富民能力;构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启动“百县千吧”建设,加快长三角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长三角一流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大力发展以“一亩山万元钱”为目标的林下经济,推动竹产业、花卉苗木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森博会、花木节、森林旅游节等展销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实施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涉林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等制度。完善绿色发展财力奖补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湿地生态奖补评价管理办法,实行新增森林面积任务与财政绿色奖补资金挂钩;完善科技支撑制度,发挥省院合作优势,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联盟等平台建设,落实林技专家推广责任制,实施林业质量提升和“标准化+”行动,提升科技创新推广水平。着力打造“国家林业装备科技创新园区”,加快林业机械设备研发推广。
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引领制度,进一步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宣传引导和科普教育,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良好风尚。完善自然生态教育体系,组织开展全国生态文化村和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创建,加快建设一批集“教学、科普、体验”为一体的森林自然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植树节、生态日、湿地日等主题活动,认真做好第四届绿博会和第十届花博会参展工作,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全社会生态文化意识;完善森林系列创建体系,加快实施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试点,指导嘉兴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组织县(市、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森林城镇;完善生态文化传承体系,启动百条经典森林古道建设,实施古树名木专项救助保护行动,打造一批古树名木主题公园,着力挖掘和做大“乡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