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及血清钙磷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2020-04-03陈彦丽李贵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原发性

丁 霏,陈彦丽,廖 静,罗 薇,李贵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4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和骨折危险度增加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1-2]。我国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6.1%,高发于老年人群。大于60岁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女性占70.0%,男性占30.0%,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同时,相关骨折发生率为27.5%~32.6%[3-4]。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负担。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肾病、糖尿病等疾病,其发病机制明确,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和年龄及性别相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升高,PTH是否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其发挥的作用是什么?目前,未见国内的相关报道。PTH是甲状旁腺分泌的调节血清钙、磷代谢的激素,在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甲状旁腺功能紊乱显著影响患者骨密度,PTH与骨密度相关[5]。但也有研究显示:绝经后人群血清PTH、25-羟维生素D、磷与骨密度无关[6]。PTH与骨密度是否相关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钙、磷、PTH和25-羟维生素D水平,探讨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PTH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旨在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健康人群 纳入2018年6-7月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体检者共2 551例,其中男1 493例,女1 058例,年龄17~89岁。收集上述人群基本信息及PTH检测结果,按照年龄(≤45岁、>45~<56岁、56~<66岁、66~75岁、>75岁)和性别进行分组。

1.1.2病例组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并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54例,其中男20例,女234例,年龄46~85岁。纳入标准:(1)初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T值≥-1.0为正常,>-2.5~<-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症[3])];(2)患者精神状态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特发性骨质疏松患者;(2)患有甲状旁腺疾病、骨关节疾病、库欣综合征等影响钙、磷代谢的疾病;(3)既往接受过甲状旁腺次全切或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5)全身肾、肝、心等多器官衰竭的患者;(6)长期或近半年内服用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雌激素等药物的患者;(7)生化检测数据不完整者。

1.1.3对照组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体检者254例,其中男20例,女234例,年龄46~85岁。纳入标准:既往无骨折病史,无甲状旁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疾病和激素服用史等。

1.2方法

1.2.1基本信息及标本的收集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入院主诉和既往史。标本收集: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共两管,一管为美国BD公司EDTA-K3血常规采血管;另一管为BD公司血清采血管。所有标本检测均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完成,符合实验项目标准化程序和美国病理家协会认可要求。

1.2.2钙、磷的测定 血清采血管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总钙和磷。检测原理为比色法。采用罗氏公司cobas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和校准品进行测定。

1.2.3PTH、25-羟维生素D的测定 血常规采血管检测PTH和25-羟维生素D,其中PTH检测标本需冰上低温送检。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进行检测,检测原理为电化学发光法,采用罗氏公司cobas e6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和校准品测定。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描述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M(P25~P75)]。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中Man-Whitney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所有的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健康人群PTH水平分组比较

2.1.1健康人群PTH水平及按性别分组比较 健康人群PTH水平为5.48(4.39~6.73)pg/mL。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其中男性为5.41(4.34~6.76)pg/mL,女性为5.55(4.48~6.7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TH水平与性别无关。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健康人群PTH水平比较

2.1.2健康人群PTH水平按不同年龄和性别分组比较 健康人群PTH水平按年龄分组比较,各年龄段间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按性别分组,比较各年龄段间PTH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男性及女性健康人群PTH水平在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间PTH水平,结果显示,PTH水平在相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H水平与性别及年龄无关。见表2。

2.2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钙、磷、PTH、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病例组血清钙、磷、PTH、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见表3。病例组钙水平为2.27(2.19~2.34)mmol/L,对照组为2.34(2.29~2.38)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血清磷水平为1.06(0.94~1.17)mmol/L,对照组血清磷水平为1.14(1.04~1.21)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PTH水平为6.30(4.60~7.48)pg/mL,对照组为5.38(4.23~6.60)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56.99(44.95~70.05)nmol/L,对照组为60.99(51.32~76.36)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人群PTH的水平比较[M(P25~P75)]

注:*表示该项为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比较。

表3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钙、磷、PTH、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M(P25~P75)]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致病的危险因素 将对照组和病例组所有受试者视为研究总体,以是否发生骨质疏松为因变量,分别纳入血清钙、磷、PTH、25-羟维生素D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H升高是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为1.495(95%CI:1.310~1.707,P<0.001),见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致病的危险因素

注:-表示该项无数据。

3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质量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最终可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骨质疏松症引发的脆性骨折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是造成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因素[7]。

本研究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华西医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血清钙、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骨基质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钙、磷直接参与骨形成,当血清中钙、磷水平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骨的形成和吸收平衡,导致骨质疏松。本研究显示,病例组25-羟维生素D水平为56.99(44.95~70.05)nmol/L,低于对照组。维生素D通过调节血清钙、磷的水平参与骨代谢,在北美和欧洲地区,老年男女性中有20.0%~100.0%患有维生素D缺乏(25-羟维生素D<50 nmol/L)[8-9]。在中国,中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25-羟维生素D<50 nmol/L)和维生素D不足(25-羟维生素D为50~<75 nmol/L)的发生率分别为69.2%和24.4%[10]。目前对于人体最适的维生素D水平尚无一致的标准,同时对于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有研究表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11],而EASTELL等[12]对193例东南亚成人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骨密度与其无明显相关性。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单独补充钙剂或联合维生素D一起使用,能显著降低50岁以上人群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13]。本研究显示,病例组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TH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其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溶骨作用及促进肠道和肾对钙的吸收达到升高血钙的目的。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PTH水平升高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关。

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不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TH升高是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为1.495(95%CI:1.310~1.707,P<0.001)。传统观点认为低钙和低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一直以来,临床中多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但效果并不明显,在本研究中也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低钙和低维生素D,同时发现患者存在高水平PT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的PTH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TH在多个方面参与骨代谢[14],包括通过骨骼、肾脏及肠道调节血清钙、磷水平影响骨代谢。一方面PTH通过激活肾1α-羟基化酶活性,促进活性维生素D形成,促进胃肠吸收钙;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加强溶骨,达到升高血钙水平的目的。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存在甲状旁腺瘤,合成及释放PTH增多,高水平PTH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从而使骨吸收强于骨形成,导致骨溶解,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PTH过多能降低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尿磷增多,血磷降低,使磷呈负平衡,磷降低也会抑制骨基质形成。因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临床上应重视PTH的水平,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钙、磷、PTH、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析,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低钙、低磷、低25-羟维生素D和高PTH,其中高PTH水平是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应关注PTH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原发性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