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在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以TL高校为例
2020-04-03丁田平
丁田平
一、引言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并于同年11月印发,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8年8月,再次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这些文件中多次出现“绩效评价”一词,“双一流” 建设“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以学科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开展期中和期末评价”,“学科专业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评价并行,重点考察建设效果与总体方案的符合度、建设方案主要目标的达成度、建设高校及其学科专业在第三方评价中的表现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随着 “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国家和地方对高校专项资金投入都大幅度增加,但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并未同比例增长,绩效评价已成为并将长期作为我国统筹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与此同时,高校所处的内部环境、竞争态势,也使高校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绩效评价不再是政府、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更是高校自身的必然诉求。
基于此,本文利用平衡计分卡(BSC)这种先进绩效评价工具,针对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指标不全面、层次不清晰、结构不合理、领导不重视、目标不明确的现状,以TL高校为例,结合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对TL高校所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实用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二、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高校专项资金作为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逐年增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及时报送的原则。在当前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中,由于高校专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政策的导向,引导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所以需要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评价体系,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专项资金进行分析和管理,进行动态有效的资源配置,推进高校绩效动态评价模式转变。
1.强化高校责任,提高高校效率。构建有效管理的绩效评价对高校专项资金进行多层面分析,通过对比分析预定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价值,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增强高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高校的履职尽责、主动作为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机制,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建设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
2.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精细化管理。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就是对高校专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合理使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把有限资源使用在必要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加强精细化管理,以此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为高校在国内国际竞争中提供有利的物质资源保障。
3.建设透明高校,运行阳光工程。自2010年《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颁布后,2013年各大高校开始公开预决算。信息公开,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高校专项资金更加可控,有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接受各方面监督。进行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及时运用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使高校管理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学,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
4.打造品牌效应,推进高校改革。通过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构建,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合理配置国家、高校财力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比,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发展,产出更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产生资源投入的叠加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效应,推动高校改革发展。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在众多绩效评价方法中,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既有科学依据又能满足评价要求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因其简单、直观、实用、易被理解,在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并在广泛使用中不断得到丰富。
图1 高校专项资金实施流程
图2 高校专项资金战略目标设计
通过知网和百度学术进行现有文献资料的收集,专家学者对平衡计分卡的研究集中于两类:一类是研究非财务指标的优越性,判断是否领先于财务指标,比如Banker等(2000)认为客户满意度指标、未来企业会计业绩指标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具有正向关系;Henri Dekk(2013)认为应将平衡计分卡相关知识与员工的学习和成长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李孟阳、郭朝阳(2017)研究在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中非财务指标的应用。另一类是研究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发展现况,如Kaplan、Norton(1992)研究了战略管理中平衡计分卡作为财务和非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的广泛使用;Hoque(2014)研究了平衡计分卡的研究趋势、对成就及未来的研究机会等进行分析;Reinhard E.Kunz和Johannes Siebert(2016)研究了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具体方法,提出了5个步骤并构建基于BSC的绩效评价体系;Andrea Chiarinini(2016)在平衡计分卡研究中加入了社会责任,把绿色、环保、节能加入到评价指标,绿色平衡计分卡的概念诞生;申艳艳(2016)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胡雅萌、池国华(2016)提出风险导向的平衡计分卡在绩效评价中的研究;赵丽琼、赫真真(2018)将平衡计分卡用于民办高中绩效评价研究;刘巧华(2018)运用平衡计分卡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提供新的方法;孙艳兵(2019)研究了平衡计分卡在高新技术公司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史淑霞(2019)将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理论引入到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王莹(2019)将平衡计分卡与关键指标法结合构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王海妮(2019)以S高校为例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绩效模糊评价。
在众多学者的不断探究中,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方法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是由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大卫·诺顿倡导开发的管理会计工具,平衡计分卡以企业组织的战略为核心,把愿景和使命逐层分解为具体的、相互平衡的四个维度: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考评,打破了传统的只重视财务指标的业绩模式,是一种从财务与非财务视角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用来表达企业进行战略性发展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把任务和决策转换成目标和指标,以实现战略目标与绩效的融合。
(1)财务维度:解决的是“股东如何看我们?”的问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企业价值的计量离不开相关的财务指标。
(2)客户维度:解决的是“客户如何看我们?”的问题,客户是企业之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的认可。只有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3)内部流程维度:解决的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的问题,企业要想按时向客户交货,满足现有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必须优化内部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留住目标市场客户,实现企业最终的战略目标。
(4)学习与成长维度:解决的是“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的问题,关注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完善管理制度等才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并提高经营效率,才能打入新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增加股东价值。
平衡计分卡通过具有因果驱动关系的四个维度间相互作用形成动态良性循环,形成闭合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使企业得以健康地发展。
四、TL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TL高校专项资金情况
TL是中部省属高校,2017年9月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该校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学科建设不断加强,行业特色不断突显,专项经费逐年增长,专项资金涵盖六大资金类型,包括: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和重要高校管理改革绩效拨款,如何在当前高教改革的大环境下对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专项资金的项目情况,发现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自身使命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确保专项资金的运行,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是当务之急。
(二)构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评估“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是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客观需要,因此鉴于TL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需要,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适合TL高校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在管理过程中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在实务及高校综合改革中的进程。根据P D C A管理循环理论,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的方法,对高校专项资金实施管理,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其意义在于通过相关绩效指标评价实现高校专项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1.前期准备
平衡计分卡是个系统工程,从战略的确定、指标选取到最后的评价实施与反馈都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对TL高校全员进行必要培训和统一思想,注重文化建设,在灌输平衡计分卡知识后进行分组讨论,专人负责,编制工作计划,TL全校中层以上干部根据平衡计分卡的运行模式,依据TL的专项资金的战略使命分析TL的战略目标。
2.分析战略目标
在当前高教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它的战略愿景和使命是通过教学传播知识和创造新知识,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并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来完成的,那么 TL高校的专项资金的存在意义在于如何使专项资金的使用符合高校的实际,使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针对这一问题,TL高校管理层从实际出发分析自身优劣势,结合当前高教改革的外部大环境,充分考虑内外部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最终确定了两个切实可行的专项资金战略主题:预算执行与品牌效益,前者影响经济效益,后者决定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形成战略目标,管理层经过几轮讨论得到图2所示战略目标。
3.绘制战略地图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专项资金的战略使命是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结合TL高校的具体实际,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为模型,绘制高校专项资金战略地图,通过分析认为四个维度的名称及位置应当进行适度的优化和适当修正调整,将财务维度作为基础层面,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和手段,将客户维度作为最终目标。
4.确定指标体系
根据战略地图和战略主题层层分析,按照TL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要求,对“双一流”建设下高校专项资金进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服务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办学能力提升等7项目标内容在平衡计分卡各维度下再细分为若干具体评价指标,经会议讨论并确定了涵盖TL高校管理各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对TL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
(1)客户维度
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是客户,是高校生存的根基,是高校追求的发展目标。高校的综合水平和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的评价反映出来的,在绩效考核中应加强客户的评价比重,增加专项资金使用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评价,制定学生、家长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相关的评价指标,学生对课程建设等的评价是高校专项资金的直接体现,通过社会认可度达到共赢。加强沟通,提高服务满意度,增加星级评价体系,达到让学生学到知识、健康成长,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让家长对高校教育服务满意,从而提升高校办学能力的最终目标。
(2)内部流程维度
高校专项资金的内部流程维度主要体现在资金是否投入到特定的用途上,诸如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办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由于高校专项资金的特殊用途和自身特点,高校资金的使用更加注重内部流程维度的实现,高校专项资金的内部流程考核是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为核心,通过细化具体指标,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课程体系,构建品牌管理体系,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兼顾社会效益最大化,合理配置内部资源、优化专业结构,以此来提升内部流程的战略目标,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服务。
图3 高校专项资金战略地图
(3)学习与成长维度
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应该更多考虑未来发展和成长,体现在软实力的创新上,需要有优秀的人才、优越的人才引进机制、良好的科研环境,是优化内部流程的保证,是提高高校品牌效应的重要因素,是高校持久发展的推动力。高校专项资金推动高校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过硬的技术本领,还需要强有力的内控管理,提升组织胜任能力,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国际化进程,具体指标以引进并留住优秀人才,培养和发展高素质教职工为前提,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投身产业化,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
(4)财务维度
高校运行和发展离不开财务保障,虽然高校专项资金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但财务指标仍然是评价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可以评估高校专项资金的财务运行效率和效果。因此,财务维度反映的是取得国家财政收入力度和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具体指标以争取更多财政拨款和增加自筹经费的能力为前提,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关注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的支出比重为目标,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对负债进行专项管理。
总体来看,这些指标的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指标之间具有关联性,为实现TL高校专项资金的战略服务,同时兼顾TL高校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可进行动态调整。
5.制定行动方案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各部门根据业务范围、职责权限需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分析,确认各自负责指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将方案落到实处,形成制度,调动全员积极性,使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既可衡量又可操作,同时服务于校级总体战略目标。
6.设计评价标准
将评价指标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分级量化权重,设定评分标准。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高校专项资金进行数据分析,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增强高校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更好地服务高校发展,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满足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功能等目标,完善高校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从而实现高校改革管理模式的标准化。
7.反馈与评价
运行过程要注重反馈、定期回顾、及时分析高校专项资金的战略目标是否通过一系列闭环管理得到实现,帮助各部门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做好纵横向比较,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提供借鉴。在反馈过程中,可以增进高校与教职工之间了解,增强全员工作量化观念,提升教职工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工作任务共同分担,权责明晰,增强学校凝聚力,完善机制管理,提升总体水平,指导高校进一步改进措施。
8.分析与调整
各部门按照高校专项资金发展战略制定的任务计划,会随着时间及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发生变化,在资金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法按时完成、达不到绩效目标的情况,或者绩效评价后发现指标制定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时,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原因并及时调整计划以应对新的变化,力争对指标的修改更具时效性和代表性,实现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发挥平衡计分卡在评价体系中的动态指引作用。
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四维模型,按照P D C A管理循环理论,通过以上八步流程,高校专项资金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过程最终形成。但需要说明的是,各高校自身发展现状、资源背景、战略规划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不宜盲目照搬,需要进行优选来确定所适用的评价指标,最大限度实现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和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价值。
五、分析与评价
TL高校对照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回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通过梳理“双一流”建设下高校专项资金实践应用,TL高校认识到专项资金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制、体制机制改革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国家是高校专项资金的提供者,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改革发展,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高校专项资金的投入,从而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但我们也看到高校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自主权,国家应适当放权,让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依据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合理规划高校专项资金,加强高校专项资金监管力度,做好信息公开,从而提升办学能力和社会声誉,发挥品牌效应。同时高校要依托自身科研优势,与国家、企业加强合作,重新调整战略部署,与相关行业的主导企业建立战略协作关系,与大型央企、国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与重点地区的人社部门、人才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六、结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现阶段“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发挥高校专项资金在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的作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动态评价体系,为高校对标一流提供了完善全面合理的战略管理模式。TL高校运用平衡计分卡根据“双一流”建设目标确定了具体的战略主题,再由战略主题延伸到战略目标,通过战略地图模型形成适合的细化衡量指标,进而进行评价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最终根据评价结果来指导下一步工作,从而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专项资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指明了高校发展的方向,使高校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实现有机结合。政府对高校专项资金评价工作的支持,通过专家学者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研究,全面系统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理论必将更加完善,必定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国家的高水平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