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思与行

2020-04-02薛群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快乐学习小学数学

薛群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本课堂”,可以从学生的自学、共学、享学、延学等方面展开,以学科为本色、以学生为本位、以学习为本体。通过构建“学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本课堂;快乐学习;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77-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名词、新的术语、新的提法层出不穷,诸如“活力课堂”“魅力课堂”“美丽课堂”“生本课堂”“生态课堂”“智慧课堂”“智趣课堂”等,这样的新理念、新提法让师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数学教学应当回归本真、回归本色。“学本课堂”,以学科为本色、以学生为本位、以学习为本体,让学生自主试学、探学、研学,让学生互学互助、合作分享,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自学奠基。发挥主体性作用

学本课堂,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创造性。自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自主预学,要求学生积极尝试,对认识对象主动求知;其二是自主探学,也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三是自主延学、拓学,也就是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觉地拓展、延伸。自学,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包括“预学单”“导学单”“研究单”“反馈单”等。通过这些脚手架,让学生精准地确定学习目标,有效地把握学习内容,明晰“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单”,以助推学生的数学思考与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怎样推导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形成合理猜想,并让学生根据猜想,借助梯形纸片、剪刀等材料和工具,尝试自主探究)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引发学生“猜想”,第二个问题是引发学生“验证”。理论猜想与实践验证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协同助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需和学习心向,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因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探究、主动挑战。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亮”出来,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更有目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可使教师的教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合作研学。发挥互动性作用

学本课堂,不仅重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学习,更重视学生群体的合作性学习。通过合作共学、合作研学,让学生彼此之间积极互动、共学共享。在学生合作共学、研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深度研讨的作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可以优化问题设计,让问题发挥群体研学、共学、享学的作用;可以完善小组合作机制,采用同质或异质分组的方式,明确组员分工,增强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个体自学、群体研学给出积极评价;等等。

合作研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性作用。在研学过程中,学生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袒露”出来,从而形成研学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研学不仅是一种群体性学习,更是一种深度学习,是构建学本课堂的关键环节。如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首先猜想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半径有关,但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由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什么通过实验获取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各不相同,但总是趋向于某一个数呢?这样的认知冲突,有助于学生的深度研学、研讨、研究。为此,学生将同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是一个无限的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

合作研学,从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合作研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跟进、主动介入。对学生遇到的群体性疑难杂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把握问题的关键、要害,并在学生数学理解的粗浅处、矛盾处、错误处发力,从而助推学生数学学力的提升。

三、享学让学。发挥助推性作用

构建“学本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自学、共学,还要让学生充分地享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力,是构建“学本课堂”的重要目的。在数学学习中,积极的数学思维不仅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而作为教师,要充分地“让学”,只有教师充分地“让”,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学”,从而发挥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本的“学本课堂”的核心功能。

让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还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教师,要将数学学习的时间权、思考权、对话权、自主评价权等赋予学生,从而解放学生的学习时空,释放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力。比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当学生通过“剪拼法”将圆转化成长方形后,有学生就感觉“大功告成”了,于是部分学生的思维停歇了。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圆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圆的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呢?通过教师的助推,学生再次启动“火热的思考”,从而自主建构圆的面积公式。

在“学本课堂”上,学生的“享学”与教师的“让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没有教师真正的“让学”,就没有学生真正的“享学”。任何教师的越俎代庖、过度僭越,都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享受。在“学本课堂”上,教师要抓住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此,学生在“学本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才能向思维纵深处迈进。

四、课后延学。发挥提升性作用

建构“学本课堂”,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更要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中丰富感性活动经验。课后延学,一方面能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升,另一方面能将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引向深处。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延学进行积极引导、提升,充分发挥延学的发展性、提升性功能。

比如关于“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教材的主要方法是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对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等有了深刻认知。由于课堂点燃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兴趣,学生在课后自觉、自发地研学。他们借助互联网交际软件,如微信、QQ群等,进行网上交流。课后研学的内容是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面积是否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画三角形的中位线,找到了转化方法:过中位线两个端点向底边作垂直线段,然后将分割出的两个小三角形分别旋转向上。

课后延学,是“学本课堂”的延伸。通过延学,不仅能积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延学的平台,如成立家庭数学学习室、构建虚拟课堂等,从而让这些平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第二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责编:罗艳)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快乐学习小学数学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