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自强以强人
2020-04-02石先平
石先平
孔子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深以为然,觉得还可以说“己欲强而强人”。今年寒假,我反复品读了挚友惠赠的《怀抱生命的教育》一书,感触很深,收获极大,以为著者汲安庆老师就是“己欲强而强人”的典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如是说。汲老师就是自强不息的君子,而后又以自己的自强不息带动学生的自强不息。
在《我生命中的三种重要意象》一文里,汲老师披露:他初中复读时,能想到的就是“将初中三年的课本、复习资料全部搞齐,然后按初一到初三的顺序逐节逐章蚕食”,结果“一学期才结束,我便将初中三年的课程内容悉数消化完毕,成功地实现了由学渣到学痴的转型”。其间,他“能在万家灯火俱灭的夜晚,最后一个进宿舍——大雪没膝、暴雨如注的晚上都依然如故,在满天星斗的凌晨第一个起床——料峭的寒风让手足皲裂,营养的缺乏让舌头溃疡、化脓,都无法阻挡我读书、背书的热情”。试问,有多少学生能像汲老师求学时这样心志笃定,胼手胝足,孜孜不倦?天道酬勤,汲老师最终考取了师范,向着优秀的心像迈进了一大步。
由此我想到了王金战,在《我也曾经是差生》一文里说高考前成绩班级倒数第10名左右的他,通过“把从初一到高二的数学书,8本数学书,串在一起。语文也是8本书串在一起。从初一的书开始,一摞一摞地串起来阅读、做题。别人是一本一本地看,我是一摞一摞地看”,结果,他高考“是那年我们班惟一考上”大学的学子。要是没有自强不息的拼劲,也许汲老师和王老师到今天就不会学有所成。
汲老师不仅做学生时自强不息,当老师时亦然。面对朋友吹风“给多少钱,做多少事,别太拼”,汲老师仍然坚持并践行“做最好自己”的信念!
把每一项工作都当作提升自我的机遇,追求极致之美!
将每一节课视为灵魂的节日,不断与优秀的自我相遇!
扎实行走,每日完成精神生命的拔节!
……
因此,哪怕中学任教期间所带班级多为他人眼中的“烂班”—— 偷窃的、抽烟的、看黄片的、寻衅斗殴的,令人望而生畏,汲老师仍开展了“以自我心像建设为核心的目标择定、规矩确立、榜样培育、心灵拷问、人格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道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更准确地说,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而这就要持续学习。汲老师就做到了这点,“学高为师”。更了不起的是,汲老师在思想、梦想、人品等方面也很强大,并给予了学生巨大的影响。
面对学生吸烟的问题,常人是一禁了之,而汲老师在《校园禁烟,功夫在“禁”外》一文里,强调“宣传中的‘化育功夫、垂范中的‘整一功夫、合作中的‘深入功夫”,真是振聋发聩,让人醍醐灌顶。又如面对班风不好的问题,常人归咎于“烂仔”,而汲老师在《邪气,都是“烂仔”惹的祸吗》一文里,指出“提供这种适宜土壤、气候条件的首推家长”“也有老师”“有些不合理的体制和偏激的理念也难辞其咎”,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难怪其学生汪福真说道:“老师是我这么多年遇到的最让我感觉能学会很多想法的人! 很多老师照本宣科,而您教的是思想。好幸运的! ”
帕斯卡尔说:“人是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陈寅恪有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可见思想之于人的重要性。汲老师不仅授业,而且解惑,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嫦娥到底看见了谁的面影》一文就很好体现了这些。所以,在汲老师自强不息的背后,成为优秀自我的信念,地纳海涵的学习,以及独立思考,化理论为教育生产力的智慧与执着,一个也不少。
在《梦想,年轻的标尺》中,汲老师写道:“梦想不断变化,但是热情和诗意一直贯穿始终,且无形中影响了自己的学生,也成了深受他们欢迎的‘庆哥,这真的要归结于自己不断做梦的憨直了。”此言于我心有戚戚焉。老师确应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并以此带动学生积极进取,勇攀高峰。我不禁想到,我2013年对刚接手的高一新生说,我有一个梦想,争取在他们高中毕业之前跑个全程马拉松;后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2015年在合肥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上以四小时四十一分钟跑完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此后我也更受学生欢迎,我的学生受我影响也敢于追梦,这不正是汲老师强调的不言之教的力量吗?
汲老师精神方面可圈可点,窃以为最主要的两点就是懂得感恩和勇于担当。
在《教育之靓,在于发现》一文中,汲老师写道:“班长苏鹏鹏下课后递给我草珊瑚含片,我在各种场合不断提及此事”“郭宁丽组卫生值日,次次合格,我一个劲儿表示感谢”。这“发现”,这“感激”岂不正是汲老师懂得感恩的明证? 汲老师所感恩的除了学生,还有老师。他在《谢师,何必单恋一次宴》一文中指出,他通过写作向自己的老师马以鑫、方智范和潘新和鸣谢。在汲老师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学生也懂得感恩,也写作鸣谢,如管轶峥在给他的信中写有“至少就我而言,在不那么成熟的思想中,已经早早地烙下了您的印记,和与您相关的情感”。
在《懒得精明》一文中,汲老师写运动会散场时,面对别的班同学扔下的赫然在目的众多垃圾,他独自“挥舞着一把两米多长的竹扫帚”,“不一会儿,有几个胖瘦不一的男生从远处赶来,他们拿着畚斗、扫把,迅速投入了清扫行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汲老师正是做到了“身正”和勇于担当,他的学生就“不令而行”和一同担当。在《“被家访”的三次经历》一文中,汲老师披露了自己被学生阿海、阿兴妈妈之求去家访的情景。如果没有对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汲老师完全可以一推了之,但他没有。因为没有,我们也看到了他那颗柔软的心。
“身正为范”,为人师者,确应有一颗柔软的心,并做好表率,毕竟“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可是,很多老师并不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言行不一者有之,弃书如敝屣者有之,处处为打自己的算盘者有之,结果将自己的心熏得黑而且硬,这怎么能指望他诚心正意修身立人呢?
扪心自问,我也像汲老师那样不断努力着,争取做“经师”更做“人师”。不仅以学识,更以品格去感召学生。记得十多年前有次正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我叫学生快速趴在桌下,待地震过后让他们有秩序疏散到安全地带我再撤。多年来,我坚持给生开设了“世界预防自杀日”“国际宽容日”“感恩节”“世界读书日”“母亲节”“重庆公交坠江”等专题课,带学生欣赏了余华的《活着》、雨果的《悲惨世界》、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巴金的《怀念萧珊》等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帶生走入并熟稔了乔布斯、曼德拉、马尔克斯、雨果、陈忠实、杨绛、金庸、叶嘉莹等中外名人,带学生赏析并积累了《千字文》《幼学琼林》《增广贤文》《飞鸟集》等中外名著里的名句,还把央视《新闻周刊》《开讲啦》《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和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等精选视频引入课堂并带生讨论,以期同做大写的人。
虽然被一些人善意地笑为“不懂享受生活”,也曾犹疑过,但是看到学生日渐灵活的思想,日渐温文尔雅的行止,我还是坚持了下来,而自己也像汲老师说的那样——实现了精神生命的拔节,这又岂是享受派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
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汲安庆老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教育,以自身的不断强大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强大,实现美好心像的一次又一次重构,精神生命的一次又一次质变。
这也坚定了我的信念:日新月异,不断邂逅更优秀的自己!
(作者单位:安徽宿松县程集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