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走出作业“低效”的困境
2020-04-02梁少华
梁少华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过程中学生行为的集合,既包括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性、强化性训练的活动,也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可见,作业是学习内容总结,知识巩固、深化、提升、应用与迁移的重要环节(形式)。根据《教育大辞典》的分类,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类型。其中,课外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延展活动。中职学校常规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以达到让学生巩固当天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这已是一种教学常态。学生课外作业的质量,既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具体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为综合评价和提升“教”与“学”两种行为的结果,学生课外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一、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低效”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作业“低效”的表现和影响
低效作业,意味着未能有效利用时间,作业的效果不如人意,是效率和效果的双重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时间方面,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对作业题目不加思考,速战速决。又或者由于作业内容乏味、形式单调而积极性不高,出现做作业拖拉、消磨时间的现象。(2)质量方面,书写随意,版面不整;三言两语结束,内容言之无物或文不对题;启用复制模式,抄书本,抄同学作业,雷同率高。(3)效果方面,由于做作业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认真复习以及查找资料来创建思维轨迹,因此无所谓知识的识记、消化和吸收,更谈不上知识的深化和迁移,违背了做作业的初衷。
目前,学生“低效”作业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低效”作业已经产生了一种“传染效应”。一次作业的低效,导致了多次作业的低效;一门课程作业的低效,导致了其他课程作业的低效;一个班级作业的低效,导致了其他班级作业的低效。教师面对这种“低效”的作业,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更有甚者,因为作业问题,导致师生之间产生不愉快的冲突,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
(二)作业“低效”的成因分析
“低效”作业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可概括为以下三大方面:
(1)学生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意愿普遍不高,理论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氛围欠缺。虽有部分学生本着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心态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也容易受到整体风气的影响而学习热情消退。
(2)课程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以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一技之长投身社会为目标。然而,专业理论课是打好技能基础的前置条件,必须先通过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传统的理论课作业,问答、简答之类的题型较多,不管是思考性的,还是抄录性的,结果往往表现为大段枯燥的文字,其记忆或理解的效果甚微。学生容易出现厌倦情绪,逐渐出现抵触心理。
(3)教师方面:任课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未能运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讲解和呈现时,缺少生动和多样化的形式,从而导致沒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也没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对问题的理解。
二、巧用思维导图,能有效解决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的“低效”问题
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一种放射性思考的方法,由大脑先生——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随后,思维导图在全球得以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各商业领域。我国教育领域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始于2001年,随后众多学者试图运用思维导图以新的视角对教育中出现的某类问题进行变革。中职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需求,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思维导图也逐渐走入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思维导图,实现图导思维”的特殊的“思维模式”,将能有效地满足课外作业思维能力的要求。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理论建立在卡尔·帕里勃拉姆的全息大脑理论的基础上,其核心思想是依据大脑本身的放射性思维方式,把右脑的形象思维与左脑的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从而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形成可视化的语义网络。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具有可视化、多维化和立体化的特点,能够克服传统作业思维方式的抽象化、平面化和线性化的劣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深化和迁移。
(1)以思维构图。学生要绘制作业思维导图,必须在正确理解作业题目的基础上,充分思考回答题目问题应具备的知识要点,运用大脑的回忆功能和创造性思维,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的方式和程度。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级关键词作为主题以表达发射性思维的逻辑起点,然后通过归纳和演绎衍生出更多的下级主题节点。最后,以关键词为中心,配合图形符号、颜色等要素在节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呈现出一个自然的、有效地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像。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学生是在用关键词和图画构图,实质上是借“图”这个载体,搭建完成课外作业的可视思维链,从而培养起高效构图的思维能力。
(2)以图导思维。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的结构和清晰的层次,能够引导思维将同级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以及在上下级关键词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需要将关键词及其关系进行具象化,运用鲜明的图像、颜色和线条进行表达,从而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导图遵循了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用大脑的语言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因而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联想和创造力。因此,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会浅尝辄止,而是根据导图不断深入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巧之道和道之窍,从而提升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指导学生巧用思维导图,解决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的“低效”问题
思维导图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应用起来难度不大,然而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去完成每天的作业,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之前,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示范以及必要的提点,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完成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的能力。
用思维导图来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本文归纳为“七个环节”、“两大主体”。其中七个环节分别是作业的布置、引导、构思、创作、修整、讲评和反思,这些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参与的过程。如图2所示。
下面通过《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一个作业实例,对以上实施过程进行论述。
[题目]世界酒店业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试对各阶段进行总结、比较。
[分析]这是一个综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以及运用回忆、联想、比较和归纳总结等多种方法的问题。完成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了解酒店的起源和发展脉络,需要把握酒店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特殊历史背景,需要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特征。不仅要达到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目的,还要达到能够比较现象的异同和探究现象的成因的目的。从以往学生完成这道作业题的实际来看,学生不外乎把教材的内容照抄一遍,形成大段密密麻麻的文字,对知识的识记、理解毫无帮助。
[过程]首先,这个作业的要点非常明确,条理也很清晰,具有很强的思维特性。在课堂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抓住“背景”和“特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提示和引导。课后,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和教师提示,开始对“世界酒店业的发展”这个主题进行思考,回忆教师上课的思路和内容,查找教材的相应章节,结合笔记,理清思维轨迹,并提取出以下关键词:
四个阶段:古代客栈时期、豪华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新型饭店时期;
背景:服务对象、交通方式、地理位置;
特点:规模、设备、服务水平。
接下来,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关键词,开始创作自己的思维导图。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快速而美观地制作各种思维导图。在缺少多媒体工具和设备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手绘。
Step1:绘制思维路径
根据提取的关键词,该作业题目的思维导图路径有四个一级子项(四阶段),每个一级子项下有六个二级子项(服务对象、交通方式、地理位置、规模、设备、服务水平)。也可以将“背景”和“特点”作为二级子项,共有三级子项(见图3)。
Step2:添加关键词
把关键词添加到相应的位置。因为是四个阶段进行比较,所以每个阶段的二级子项关键词是一样的(见图4)。
Step3:图像绘制和修饰
学生选择几个重点关键词,为其配上恰当的图像,让表达更加直观。同时对思维导图进行修饰,如关键词的形状边框、各部位的颜色、线形等,让学生充分发挥创作能力。图5以“古代客栈时期”和“豪华饭店时期”为例加以说明。
完成了这个思维导图的创作之后,学生需要对思维路径、关键词和图像、布局等进行再审视。尤其要注意知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否按要求、准确地回答了题目的问题。
例如对图5进行审视的时候,发现还应该补充“各时期的代表国家或饭店”一项,这样对代表饭店的研读,就能更深入掌握这个時期饭店的特点。
教师的讲评也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讲评的时候,首先和学生重新梳理一下知识脉络和知识点,然后把重点放在“优秀作业共赏”部分。具体做法是:教师每次选取3-5本较为优秀的作业,手机拍照然后通过投影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都可以借鉴这些作业的精彩部分,教师加以点评,让每个学生都受到鼓舞。
最后,学生回顾本次作业的完成过程,结合教师的点评,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反思,下次作业时,就会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四、用思维导图完成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的成效
由以上实例可见,思维导图具有独特的“问题解决”工具价值,能够辅助思维,一一突破作业“低效”的问题。思维导图让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思维导图包括若干环节,环环紧扣,步步紧逼,既要严密的思路又要形象的表达,能让学生全心投入,自觉自主地进行深度学习。因此,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杜绝速战速决的现象,达到对时间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性思考,不断创建知识之间的联结,呈现出科学的思维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有利于杜绝三言两语马虎了事的现象。通过以思维导图和以图导思维,对知识进行回忆、梳理、重组、创造和运用,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保证了答题质量和学习效果。思维导图只需要包括几个关键词,释放了学生书写上的负担。而图像、颜色和线条这些形象化的元素,增强了作业的美感,能有效防止版面不整的现象。应用思维导图后,一次作业就是一副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杜绝抄作业的现象。
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弥补了中职学生认知能力不足的缺点。思维导图,解决了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布置时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从做作业环节打消学生的厌倦心理,提升了学习积极性。思维导图,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有利于促使教师探索和应用新型的、科学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的局面,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过两年的实践,思维导图彻底解决了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的“低效”问题。学生的作业本,每翻开一页,都是精美的思维导图,让人赏心悦目。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每一条线,每一个关键词,每一个手绘,都让教师联想到学生在晚修专心做作业的场景,这是一种美妙的师生交流的方式。根据2019年10月对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觉得晚修时间变得不够用了,用思维导图做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学生的创作能力越来越强,作业的质量以及学习效果迈上了新的台阶。虽然一次作业下来,无异于大战了一场,但是学生感觉非常充实,收获颇丰。
五、结语
由教师的“教学思维导图”,到学生的“作业思维导图”,知识在不同主体间转化,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开发了思维,还锻炼了创作能力。本文通过思维导图在酒店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中成功应用的一个范例,说明了巧用思维导图做作业,能够从时间、质量和效果方面,解决中职学生专业理论课课外作业的“低效”问题。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工具不同,思维导图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其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或其适用性,有待更多的探索。
特约编辑罗长春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