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剪·简:教师前行的罗盘
2020-04-02钱军伟
钱军伟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到,凡是会议过多,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会议的运营管理往往反映着一家公司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那么,督查、考核、评比等名目过多,会不会导致学校管理者或一线教师不得不将工作重心从研究教材转到研究文件,从关心教学转到关心政策,从关注学生转到关注考核分数?
为此,笔者选取了几类教师进行了跟踪观察、调查访谈,让我们跟随他们回到工作现场。
一、30年教龄的老教师:是我走得太慢,还是这个时代走得太快
王老师是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如今仍是一线语文教师。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的老师不像以前那样“悠闲”了,现在的工作也不像以前那样“纯粹”了。
我问他何以见得。他说,以前他还有时间带学生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记得有一回,他和孩子们一起到野外包馄饨,所有的工具、食材等都是孩子们自己张罗并准备齐全的。来到野外,孩子们搭灶的搭灶,洗菜的洗菜,然后切的切,拌的拌,包的包……当热腾腾的馄饨端上用几块木板搭成的简易桌时,孩子们的眼睛顿时变得晶晶亮。现在,不行喽!孩子们哪有时间啊!细细一想,这倒是实在话。不仅是课外生活的场域变窄了,教学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听到我这么说,他又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对,以前,捧一本语文书,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再凭着自己精湛的教学艺术,照样可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语言文字中上下沉潜。现在,你不搞点花样劲,比如,放点音乐渲染气氛,播点视频代入情境,学生睬都不会睬你。我听了深有同感。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使用,确实带来不少便利,但是,毋庸置疑,过多现代媒体的介入,也剥夺了学生咬文嚼字的权利,扼杀了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
见我沉默不语,他又回忆起了以前到学生家里去家访的事儿。他说,那时候一走进学生家门,家长立马像迎接“大人物”一样接待他。泡一杯清茶,就在茶香袅袅中拉起了家常,什么都谈,谈孩子的学习情况,讲孩子的健康状况,说孩子的行为习惯……面对面的沟通,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种种障碍。现在呢,QQ、微信、公众号……年轻人用得挺溜,他是跟不上形势了。冷眼旁观中,他也发现:众多现代交际工具的涌入,让沟通实现了零距离、零容忍、零滞留。但,他还是坚信: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化手段,还需要拥有一双慧眼,精挑细选并合理使用。我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最后,他谈起了在家乡承包果园的父亲常说的一句话:种果树是有窍门的。为了收获更多、更大、更甜的果子,要在合适的时候修剪掉多余的枝叶。这是园艺的学问,也是教育的艺术,更是生活的真谛。对于教师而言,也应该像果农一样,删繁就简,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二、班主任老师:整日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
小林是一名班主任老师。刚落座,她就向我们介绍起一天的日常工作。早上7:30到校,组织学生早读,卫生检查;8:00,上晨会课;上午上一节语文课,其余时间修改学生写的生字,调整教案和课件,撰写教学反思,再备课做课件。
正说着,访谈被一声稚嫩的“报告”给打断了。只见一位小朋友心急慌忙地站在办公室门口。小林一看,正是自己班中最爱打报告的小明同学,连忙把他拉到身边询问起来。原来,小红走过小明课桌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小明的文具盒带到地上,文具盒的边上瘪进去了一点点……
等小林处理完此事,已到用餐时间。我看她还要去教室分饭陪餐,不好意思再交流下去,说声下午再聊就匆忙离开了。
等我再一次踏进她的办公室,她刚好上完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看到她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我递上一张餐巾纸,叫她擦一擦,喝口水润润嗓子再继续聊。休息片刻,她向我说起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她说,除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班主任还有填不完的表格,传不完的照片,开不完的会议,上不完的培训……
他们,就像大蒜叶,每个部门的工作都与自己有关,都会分摊到自己头上,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安监办、会计处,每个部门布置一样任务,累计起来就是五六件事情。
特别是期初和期末阶段,更是忙得脚不着地,恨不得再生出几只手来。就说期末填表吧,她一口气填写了:学生行为规范评比表、综合素质评价表、成绩汇报单、学籍表、三好学生、单项之星表……有的表格这个部门要存档,那个部门也要保存;有的表格与表格之间内容还会相互交叉重复;有的不仅需要上传电子稿,还要纸质稿。说完,她无奈地向我双手一摊,开始自嘲起来:“现在,我都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听她这么一说,再瞥到她桌上一摞摞的作业:补充习题、习字册、默写、写话等,我再也不忍心打扰她了。批完这些作业,她还要组织夕会与放学。而后,还要检查班级卫生,帮学困生补习功课。
“古文以最简单的文法表达极丰富之内涵,犹如围棋以最简单的规则包含千变万化之策略。以少胜多,以简驭繁,此乃根植于东方哲理之美学精义。”(沈致远语)简约是一种大美,是拂去繁华与浮躁之后的纯净与雅致。学会了简化工作、简化生活,就自然懂得了舍与得之间的平衡,就在不自觉中掌握了一种大智慧。但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能早日呈现清简之美。
三、中层行政:加班已成为一种常态
第三位访谈的对象小方是一名教科室主任。来到她的办公室,就被桌上一叠教育教学书籍给吸引住了。稍微翻阅一下,发现她看的书目挺丰富的,有教学类的,有文学类的,还有哲学类的。见我对她的书颇感兴趣。她苦笑着说,这些书是她刚在淘宝上淘来的,还没来得及看,她准备一本本搬回家再细细阅读。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还要搬回家看,在办公室看不是更方便吗?”她沉思半晌,向我娓娓道来。
她说:教科室主任吧,看上去不像德育处主任、教导处主任那样到处去“救火”,但做课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阅读、思考、写作,一样都不能缺。因为只要你想在科研上有所成果,你必须得花时间去博览群书,必须得花精力去冥思苦想,必须得花心思去记录心得……原先,她还可以在课余饭后读点书,并做一些简单的圈点批注,以便于日后查找、考证、再学习。但随着事务性工作的逐渐增多,她只能开启“七点夜读”模式。“那你什么时候写写弄弄呢?”我插了一句。
她叹了口气,说,还有什么办法,学校里没有整块的时间供她搜文献、拟综述、写报告,她只能先利用零碎时间积累一点素材,夜深人静时,再开始爬格子、码文字。有时候,一个晚上可以写千把个字;有时候,脑筋短路,几百字也有可能。之前,遇到问题,还可以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以提升自己的思考力。但现在已很少有时间凑在一起“坐而论道”,她只能“单兵作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可能已经大打折扣。
面对日益 “聒噪化”的校园,小方只能靠挑灯夜战来冲出“重围”。即使这样的工作方式对自己的身体不利,但她依旧坚持着。我不由得为之动容,有些心疼。
快结束访谈的时候,小方向我们呼吁,在五光十色的現代世界中,我们应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同样,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场域中,“清简”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荷,散发着自然清新的芳香,引领着教育回归属于自己的家园。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201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曾说自己内心有一个神秘的罗盘,因此,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能找到“灵魂归家”的路。那么,我们可以借用这一隐喻:减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开辟了一个“私人订制”的空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方“自主生长”的平台;减负,对于教师教研及教师成长,犹如是找寻回家之路又走向未来的罗盘。
当然,减负的制度、路径、内容等,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建构与设计,更需要广大教师的回应与实践。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定会有“开放边界上的牧歌”,也会有在自主平台上的瞭望。
减少是为了增值与增能,剪除是为了提炼与提升,简约是为了丰富与丰饶。但愿政府相关部门能为中小学学校设一道“防火墙”,让它起到阻止和过滤的作用:把所有非课程化的、借教育名义给学校造成干扰的活动和任务挡在校门外,让学校不再戴着沉重的脚镣跳舞,老师不再戴着繁重的枷锁行走;从而,让学生在安静、舒缓、自由的教育环境中活泼泼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