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简算”不再机械

2020-04-02汪宝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简便计算灵活机械

汪宝生

[摘要]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教师应科学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简便计算教学有一个具体的生活原型和支点,这有助于学生感知和领悟运算律,使简便计算教学水到渠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思维敏捷;机械;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31-02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口算、估算,以及灵活运算与算法多样化的研究,要关注这些计算层面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为此,教师要加强简便计算的教学,增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对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简便计算。

一、善假生活情境,构建简算基础

用活现实情境,促进运算律学习是提升简便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出路之一。学生的简便计算思维基础就是学生对相关计算生活经验的积淀。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场景,将简便计算知识内容与生活现实结合,引导学生在趣味浓郁的氛围中感悟运算定律,增强学生对简便计算的需求。

如,在教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时,教师就得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出发,创设具有一定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下学习思考、学会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思考

“学校鼓号队一共有40人,计划给每人购置1套鼓号队服。已知上衣单价是66元,裤子单价是36元。问鼓号队购置鼓号队服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题引发学习思考,可以先算出上衣的总价,再算出裤子的总价,合起来就得出40套鼓号队服的总价;也可以先算出1套鼓号队服的价钱,再算出40套的总价。因为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问题的解决是比较顺利的。

2.引导学习比较,感悟乘法分配律的实用性

当学生用两种策略进行问题分析与研究时,教师还得重视学习资源的再利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乘法分配律的建构。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就会发现采用(64+36)x40计算的优势,因为64+36刚好是100,这样后续的计算就容易得多。当然,这一发现既有学习比较的因素,也有巧妙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实效。由此,学生感知到用好乘法分配律是实现简便计算的途径之一。

3.拓展应用,促进知识内化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乘法分配律,教师可加入一些变式训练。如设计相关习题:99×78+78,39×101-39。以99×78+78为例,可以理解为有99个篮球加1个篮球,篮球的单价是78元,求这些篮球的总价。利用生活原型,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加速乘法分配律的科学构建。

以上这些基于生活场景下的问题研究,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会促进学生对运算律的更深理解,使得简便计算学习变得顺畅、有效。同时,这种依托生活场景的简算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得简便计算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细化过程引领,感悟简算原理

培养学生简算意识、发展学生简便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活动中经历简算由形式到内涵的转变,从体验、感悟中不断加深简便计算意识。

如,教学二年级“加减法计算”时,教师就得细化计算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学习中领悟简算的基本原理。

1.巧妙设计问题,引领拓展学习

比如,设计一道习题132+47。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与研究,努力让自己的计算方法更简便。

2.引导学习分享,拓展学习视野

生,:“我把47看成50来计算,132+50是182,再从182中减去3,得到179。”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教师引导学生深思:“为什么要从182中减去3,而不是减去4或5呢?”生,:“因为生,把47看成50,实际上多加了3,所以就得从182中减去3。”这样的解读及思考结果的分享,无疑最能撬动其他学生的神经,提升学习的关注度,促进学习思考的升级,从而使简便计算的原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生3:“你们看,这个计算没有进位,计算起来相对容易。”生,的回答让很多学生恍然大悟。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感想呢?”教师趁机发问,诱发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梳理。学生比较后发现:计算时要先看清楚题目,再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更简便,如果是连续进位或退位的计算题,就可以把其中一个接近整十的数看成整十数去思考。

一次计算分析思考的经历,就是一次计算反思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不仅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计算过程,更学会了比较与思考,从而对加减法的简算分析更加仔细,也更加有方法。长此以往,必定对学生形成简算意识、建立简算模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重视简算应用,积累简算经验

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四大核心任务之一。为此,教师应关注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更周密的思考,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新性。

如,教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时,教师可设计相應的问题情境,同时把估算、心算等整合起来,使简便计算教学更加全面,助推学生简算意识的不断发展。

1.创设应用知识去研究问题的情境

根据加法运算定律,教师可以设计购物的情境:“体育用品超市有4种排球,单价分别是55元、32元、18元、23元。给你100元,请问买哪3种球最合适?

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呢?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研究问题与思考问题的重点环节。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尝试,并在具体的研究中发现“最合适”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发现“最合适”就是指3种排球的总价最接近100元且少于100元的情形。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55+32+18,55+18+23,23+32+18,55+32+23。学生在求出各个算式的和后做出相应的判断。

2.引入估算,促使学生学会简算思考

面对学生直接计算的情形,教师就得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计算,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问题会诱导学生采用估算策略,从而让他们在估算中更好地把握简算的原理,形成简算的意识。在既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学生做出如下分析:“将55看成60,32看成30,18看成20,23看成20。因为60+20+20=100,所以可初步判断这3个数对应的单价55元、18元、23元的总和最接近100。”这时,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算式中进行必要的分析,很自然地判断出这个组合是“最合适”的。

综上所述,简便计算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学,更不是机械训练后就能达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个个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积累简便计算的经验,形成简便计算的意识。

(责编:李琪琦)

猜你喜欢

简便计算灵活机械
调试机械臂
加强简便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关于开设计算机的辅助课程探究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