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师曾的中国绘画简史

2020-04-02徐文治

齐鲁周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绘画史陈师曾绘画

《中国绘画史》,陈师曾著,徐文治主编,华文天下出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陈师曾(1876 年3 月12日-1923 年9 月17 日),原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中国绘画史》一书,是陈师曾先生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的讲座记录稿,是一流的艺术家写就的一流的艺术史,是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和入门经典,清楚梳理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系。

真正用中西方调谐的眼光,去认识中国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人是陈师曾。

陈师曾的祖父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陈三立正是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思想的推行者,其父更是同光诗坛的领袖。他的岳丈是诗文名家范当世。几个弟弟也有杰出的成就,最著名的就是史学家陈寅恪。师曾幼年从祖父发蒙,随尹和伯习画,1891年师从范钟,后从范伯子学诗,从周大烈学文,浸润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可以说,陈氏义宁之学、范氏南通之学等传统旧学深刻影响着陈师曾的一生。虽然陈师曾最后以画家知名,但从陈师曾的诗文可以看出,陈师曾是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创新者。

陈师曾是从传统儒家教育里走出来的画家,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一个只会画画的人。瞿兑之曾在回忆文章里记录了自己随尹和伯学画画的情况,详细描述了尹和伯教他制颜料、勾线、填色。从这条资料可以得知,陈师曾也是这么学画画的,传统“湘乡画派”的绘画方式就是这样的。

陈师曾到日本留学八年,习博物学,西式科学研究使他对植物的认识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格物之学,对他的绘画有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他是学美术出身的,在日本接触了西方绘画理论,西方绘画观念对陈师曾影响很大。他不仅有“湘乡画派”的传统,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血脉,也熟悉西方绘画概念,他在绘画观念上是一个融汇中西的人。

陈师曾在《绘学杂志》上发表的几篇文章,坚持中国绘画的进步性,中国绘画是进步的,从来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吸收新鲜的东西,并融到自己的传统里,按照自己的脉络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中国绘画史》特别关注外来因素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张僧繇的“凹凸法”,就是从佛教绘画艺术中借鉴过来的。

陈师曾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他对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比较擅长。他画过《北京风俗图》,这种题材与日本简笔画有相似之处,但《北京风俗图》完全是用中国传统人物造型方式来描绘现实市井生活,他的笔法、构型、笔墨趣味,完全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呈现方式。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绘画完全可以再现西洋写实美术所追求的艺术旨趣,同时还不失中国的味道。在西方绘画思潮的冲击下,陈师曾依然坚持中国绘画的进步性,并从理论到绘画实践一以贯之 地去践行,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我们今天传统文化复兴思潮中要去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中國绘画史》是关于中国绘画的第一本通史著作,对中国绘画史做了初步梳理。其中体现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绘画史不是独立的,绘画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绘画史的每次转变都受到了文化史转变的影响。画家和文人是时刻交织在一起的。朝代的更迭、皇帝与文人趣味的更迭,都会很敏锐地反映在绘画上。所以,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作者笔下的绘画史是活的。

《中国绘画史》是在传统画学史料的基础上,按照现代通史的方式来撰写,提纲挈领地把中国绘画史的传承、授受脉络理清楚了。谁受谁的影响,谁跟谁学的,以朝代为线索,捋得很清楚。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阶段,需要有这么一个参照物,需要有这么一个标准,来告诉我们传统的东西好在哪里。

猜你喜欢

绘画史陈师曾绘画
陈师曾艺术理论及艺术风格
图示与观念:陈师曾《读画图》再分析
只有两类画家会在绘画史上留下痕迹
魏葵:画家应该直面的,是永不完结的绘画史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陈师曾 纳凉图扇 荣宝斋藏
高居翰的中国绘画史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