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又推双招双引“大动作”
2020-04-02王欣芳董忱贾文佳
王欣芳 董忱 贾文佳
山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连华在发布会现场做《方案》解读。
3月2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会上,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连华通过三组关键词,对《方案》的核心内容和亮点进行了解读。
周连华介绍,针对“十强”产业发展还存在链条不够系统、生态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乏领军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标杆企业以及引擎性重大项目的支撑,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山东作出了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的决策部署,拿出104.3平方公里产业净地,聚力引进支柱型、引领型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全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生态系统完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实现200个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落地,集群总规模接近10000亿元。
济南、青岛、烟台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三个“核心”和“引擎”,具备招引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产业、战略、开放等优势,《方案》显示,三市的优质产业净地分别为37平方公里、37.3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2020年首批即可整备推出25平方公里左右。
周连华在会上介绍,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节能环保五大产业,打造九大产业集聚区:济南重点打造整车整机及氢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设、智能制造集聚区;青岛重点打造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集聚区;烟台重点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海洋生物与医养健康、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
据了解,《方案》还规划了六项重点工作任务和三项实施保障,积极推进国际招商产业园的建设行动。
“只要符合山东高质量发展定位的企业和项目,我们都非常欢迎、全力支持,确保来即能落、拿地开工。”周连华表示,希望海内外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与山东携手推进、共襄盛举。
将优质要素资源配置在优质项目上
104.3平方公里的产业净地可以说是山东在双招双引方面颇具分量的大动作。
实际上,《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要在济青烟三市划定一定区域,以“标准地”方式全球精准招商,做到“落地即可开工”。此次发布,在寸土寸金的三核城市,集中推出104.3平方公里产业净地,可谓史无前例,足以显示山东在谋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动作和决心。
在发布会现场,周连华特别强调了“产业净地”含义,其表示这些“产业净地”相对集中连片,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项目随时落地、开工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土地是稀缺资源,因此更应该流向高效率、高产出、低能耗、低排放的地方。
104.3平方公里产业净地如何最大程度地释放红利、吸引企业,周连华在发布会现场提到,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将推行“标准地”制度,明确项目入园标准,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协同监管。
何为“标准地”?
“标准地”是指在完成相关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水土保持方案、安全风险评估等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环境标准、安全标准、能耗标准等基本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从实践来看,“标准地”重点选择在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特色小镇等区域,用地类型包括工业类、仓储类、研发总部和商贸服务类用地等。
所谓工业项目“标准地”,就是土地出让时把每块建设用地的投资、建设、税收、能耗、环境等标准给予明确。企业拿地前,就已经知道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据了解,“标准地”有三大优点。首先是减轻企业资金负担,由政府主导完成区域相关评估工作,代替以往企业自行出资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相关评估报告,大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其次是控制环境污染源头,土地出让前,就明确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环境标准,可以有效地约束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再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通过事前约定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指标,可以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目标,提升土地亩产效率。
实际上,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是推进以高质量为导向的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最终目的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与山东当前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发布会现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孙来斌表示,《方案》提出在园区推行“标准地”制度,目的就是把控项目标准,将优质的要素资源配置在优质的项目上。对于产业园布局的9大产业集聚区来说,主导产业、项目方向已经明确,相关产业净地正在加快整备推出,下一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和三市,逐园区明确出让净地的投资强度、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相关指标,一次性公示纳入出让条件,入园项目必须符合这些条件。相应地,强化对项目的协同监管,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产业规划背后的城市发展逻辑
城市、区域要发展,产业规划需先行。从“腾笼换鸟”到“新旧动能转换”,山东不断尝试升级部署产业转型,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引进高端先进企业。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的规划也不例外。
根据《方案》,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节能环保五大产业,打造九大产业集聚区:济南重点打造整车整机及氢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设、智能制造集聚区;青岛重点打造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集聚区;烟台重点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海洋生物与医养健康、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
可以看出,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更是“三核”部署以及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的有效动作。
因此,济青烟三市在布局产业、推出净地时,都拿出了核心中的“核心”。如,济南绿色建设产业集聚区位于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青岛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位于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和西海岸新区,烟台海洋生物与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区位于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和中韩(烟台)产业园等。
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用“无中生有”来形容绿色建设产业集聚区。这块6平方公里的净地将成为济南打造绿色建设示范区的“急先锋”,通过细分市场形成一个垂直的产业生态体系,初步测算可达万亿级产业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全球顶尖的研发生产制造类企业、研发设计团队将汇聚于此,核心关键技术、国际绿色标准都将出自这片沃土。
中交一公局集團(济南)就是这片沃土中的成员之一。今年2月29日,中交一公局的“山东·济南中交智慧绿建中心项目”签约绿色建设示范区。
据中交一公局集团总经理助理、山东区域总经理高英传介绍,该项目定位于智慧绿色城市建筑科学和中国交建最先进装配式建筑科技的国家级产、学、研基地,以智慧绿建科研、设计、展销为重点,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齐鲁大地面向“一带一路”的建筑科学技术产品及服务输出中心。
“我们看好这里的前景。”高英传毫不讳言,他认为济南绿色建设示范区的产业规模充满想象力,在成长过程中,企业可依据自己的实力大有可为。中交智慧绿建中心基地规划了“三站三厂”,即砼拌合站,水稳层拌合站,沥青拌合站,砼装配式厂,钢结构厂,建筑垃圾处理厂,计划在今年9月投产运行。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形势下,济南既需要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凤凰涅槃,更需要发展新兴产业,让新兴产业挑大梁。尤其是要大力提升经济外向型程度,补齐自身经济发展方面的短板。”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表示,在山东自贸区启动建设的情况下,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可借东风,利用自贸区优势,推进外向型经济,进而有效地提升山东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加快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换的步伐。
青岛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紧邻上合示范区,是青岛产业基础最为雄厚的区域之一,拥有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山东自贸区试验区青岛片区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目前,集聚区内已汇聚了西门子、海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工业电子、智能家电与物联网三大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下一步,将向三星、博世、住友电工、佳能等世界500强企业发出“邀请函”,靶向招引世界最顶尖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科技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我们2016年即已落户西海岸新区,依托国际招商产业园的战略举措,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开展数字化技术、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研发。”西门子创新中心总经理孙燕介绍,在推动招商园产业链的完备过程中,西门子创新中心能够发挥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为新落户的企业技术赋能,解决技术短板。
某种程度上,“赋能”是一种相互作用。据孙燕介绍,西门子创新中心与青岛澳柯玛成立了机器人应用联合实验室,主要工作内容是针对企业机器人等相关领域进行共同技术开发。
“这个实验室运作了接近三年,到目前为止,联合实验室已经推出了两款防爆的消防特种机器人,今年澳柯玛集团准备将这两款机器人进行量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验室又快速开发了防疫消毒机器人。”在孙燕看来,这是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最普通案例之一,但在互相赋能的过程中,澳柯玛实现了机器人领域的“从无到有”,西门子团队也在研发技能与市场认识方面有了提升。
“梧桐成林、金凤成群”的精准化愿景
2020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也是整个山东的重点工作攻坚年。日前印发实施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提到,要重点围绕抢抓机遇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十强”产业集群、提升“三核”引领、强化专班领衔作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推进落实机制等7个方面实施攻坚突破,具体明确了24项任务及措施。
《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5年)》的印发实施,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之一。山东将把搭建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作为先导,把全面展开实质性招引作为重中之重,以最强支撑、最好环境、最大诚意吸引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落地。
本次《方案》目标明确,要“精准”招引一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引擎性项目,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特色彰显的优势产业集群集聚高地,引领山东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发布会现场,针对入园项目标准等问题,孙来斌专门解释,入园项目绝不能“剜到篮子里都是菜”“照单全收”,绝不会为了追求规模而放弃项目质量标准,尤其是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高耗能产能等,规模再大也坚决不要。而本次《方案》提出在园区推行“标准地”制度,目的也是把控项目标准,将优质的要素资源配置在优质的项目上。
同时,孙来斌也强调,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是园区国际招商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在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过程中,既需要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的支撑性项目演主角,也需要引进一批集群配套的重大项目演配角,尤其要鼓励支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的重大项目。
“《方案》充分体现了集中优势力量、奋力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意图。”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栽下梧桐树,就是为了引来金凤凰。“关键要为梧桐树、金凤凰提供充分的阳光、充足的养分、优良的生态,形成梧桐树成林、金凤凰成群之势。”
他建议,在推动实施过程中,山东应充分发挥现有投资山东的世界500强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集群,同时应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孙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本质上需要创新来驱动,以高端带动低端、先进提升落后。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需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还需要持续扩大双向跨境开放,提升集聚和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推动全球创新要素的互联互通。
他认为,《方案》的出台和实施按下了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重大项目建设的“加速键”、“快捷键”,确保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孙涛建议,在政策支撑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要以“快捷键”保障重大项目开工落地的加速和快进。另一方面,设置负面清单,要强化“标准地”制度考核,以“清理键”实现有序退出。再者,培育优质产业生态,要做好产业提升和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扎牢底线,用好“暂停键”。
齐鲁周刊·山东发展网融媒中心在发布会现场进行视频、图文等融媒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