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表聚议: 如何实现上海高质量发展

2020-04-02仲颖

检察风云 2020年5期
关键词:科创营商代表

仲颖

近期,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八百多名市人大代表审议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中,代表们高度肯定了政府所做的工作,同时,代表们对未来上海在营商环境、科创中心、四大品牌建设等方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充满关注和期许。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意识、法治意识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上海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在高基数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以上。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022亿元、影响地方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8%。

成绩得来不易,发展任重道远,2020年如何推动上海市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审议中的高频词。“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余国强代表表示。

在代表们看来,优化营商环境对政府提升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政府要将工作重心转向制度层面,更加注重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研究问题,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蒋曙杰代表建议。

应光伟代表进一步提出要从顶层设计上,实行分类政策供给,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各类企业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和约束机制。

郑惠强代表表示要进一步放松管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場环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透明性。同时提升企业对相关政策的知晓度,提高企业政策利用水平,有效将政策转化为发展红利。

2019年,在一年之内,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项目就完成了从投资到开工、竣工、投产、上市等一系列“大动作”,惊叹之余,“特斯拉速度”如何常态化,如何让更多的企业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成为代表们的关切话题。

“要大胆尝试、主动作为,努力让‘特斯拉速度和模式成为常态。”朱柯丁代表表示。

林晶代表建议要“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切实解决好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顾秀平代表认为,还要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政策熟悉度和运用度。

邹文权代表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角度提出,要完善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切实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杨蓉代表建议对减税降费带来的各种效应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随机小范围调研,推动减税降费科学化、目标化、精准化”。

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金缨代表建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设法治队伍和诚信政府体系,同时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积极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

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盛雷鸣代表建议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在制度文件层面进一步细化,明确各个执法领域、执法环节的程序性和实体性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执法行为、每次执法活动规范、高效”。此外,“还要经常开展中小企业调研,精准对接法律服务需求,强化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化解和预防纠纷”。

执法不仅要规范还要有温度,余国强代表说:“行政执法部门一方面要多采取柔性化、人性化的执法方式;另一方面要追究恶意举报、虚假举报者的法律责任,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郑惠强代表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立法,注重企业财产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

建设科创中心: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重视高校作用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特斯拉新能源汽车投产,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上市,工业投资增长113%、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未来如何深化科创中心建设?代表们从优化科创资金支出结构、重视高校在基础科研中的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等方面建言献策。

“优化科创资金投入的支出结构,要更多地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体现科创中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科创企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封东来代表建议。

罗钥代表建议重点关注大学生、草根创业群体,进一步优化众创空间等生态环境。同时,要制定符合其特点的扶持政策,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创业者把握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刘信义代表提出将国有资本、商业保险资金等引入政府引导基金和科创母基金,通过引导基金、母基金优化投资环境。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代表建议,进一步发挥高校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重视发挥复旦、同济等高校在基础性科研领域进一步作出原创性贡献,对‘卡脖子技术形成战略性突破”。

严健明代表表示,要对有才能、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前沿发展方向的企业技术人才给予优先落户的政策,并赋予基层政府一定的政策自主权,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

潘敬芳代表建议加强科创人才培养,要从小抓起,重视创业人才在企业间的合理流动,强化校企合作机制。

上海品牌建设:振兴老字号、提升文创产品质量

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如何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代表们建议从振兴老字号品牌入手。“上海老品牌的发扬不仅体现城市消费能力,更是城市创新精神的表现。”陈丹燕代表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发挥主导、引领、鼓励和推广作用,使老品牌更好地传承、创新。”她表示,南京东路、淮海路、四川路等商业街都面临升级改造转型的任务,老字号商业街的升级改造应该与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结合起来,复苏开放与创新并重的商业精神,更好地体现上海的本土特色。

赵春阳代表表示,应进一步优化苏州河沿岸的商业经营模式,引入更多具有上海特色的店铺,借鉴巴黎等城市的休闲购物模式,提升上海的多元化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

徐晓亮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上海老字号品牌的创新发展,用流行的方式讲文化,更好地打造上海文化高地,提升上海文化自信。

谈到建设“上海文化”品牌,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杨志刚代表认为: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发挥文化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强宏观规划,发挥文化整体精神力量,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更好地彰显城市精神。此外,要把文化大都市建设与科创中心建设相结合,打开视野与格局,加强综合性和统筹性规划,共同推进。同时还要注意提升文博工作的活力、探索创新机制。

周敏浩代表建议从源头思考和研究文化建设,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创产品质量。

李爽代表提出要从落实“上海文创50条”入手,形成“文化+产业”模式,扩大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加速推进文创产业新布局、新发展。他还建议发挥文化魅力,促进“上海文化”和“上海购物”品牌建设有机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科创营商代表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