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饭经”

2020-04-02刘辉

检察风云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饭后辈物欲

刘辉

清乾隆年间的书画大家郑燮(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封家书:“来书言吾儿体质虚弱,读书不耐劳苦……则补救之法,唯有养生与力学进行,庶几身躯可保强健,学问可期长进也。养生之道有五:一为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二为饭后散步,以千步为率;三为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四为遇事勿恼怒;五为睡后勿思想。”

无独有偶,晚清名臣曾国藩于1871年10月给他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一曰习射有常时(射足以习威仪强筋骨,子弟宜学习),一曰黎明吃白饭不沾点菜。”

这两封家书都教导后辈如何养生、勤学,其内容何其相似,如饭后走千步、遇事不生气、学会静坐,特别是吃白饭,只不过曾国藩把郑板桥所说的白粥换成了白米饭。

这里的“吃白饭”不是指“白吃饭”,而是在一点菜都没有的情况下将白米饭吃下去。“白饭经”,是郑板桥和曾国藩都推崇的、提升人生境界的信条。

郑板桥的人生一直保持着“吃白饭”的境界。他不穷,靠写字画画完全可以丰衣足食。但他能淡,淡就不会贪,因此他离任时赋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十年知县卸任后,回乡置产的钱全是他卖字画所得。正因为淡泊,没有沉浸在物欲的纠缠当中,所以他能清醒,能听到县衙门外竹林的萧萧声,那是黎民百姓的声音:“一枝一叶皆关情。”他所谓的“难得糊涂”,其实也是对于个人物欲的糊涂,对个人待遇拿得起放得下:“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曾国藩的个人生活也很淡。作了两江总督、太子太保、一等侯,他的口味还那么清淡,每天晚上的宵夜就是肉汤泡青菜,后来连肉汤都撤掉,只喝青菜汤。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来衡量,曾国藩做了一番大事业。淡能疏离心中的堵塞物,能开心智。又因为感官上要求不高,他才能抵制声色犬马的诱惑。正因为他口味淡,才能胜不骄败不馁,保持清醒的状态。

此二公一为书画大家,一为军政大员,都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成大事者,其人生境界都有一个“淡”字作指导。

圣贤的人生使命不是做“人上人”,而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没有半个字提到自己的待遇。他们在“达”与“穷”两个极端状态当中,保持一种淡然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口味淡的境界。圣贤的境界,就是淡的境界。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郑、曾二公为何主张后辈每天“吃白饭”,这不仅仅停留在养生的层面,还延伸到做人的层面。

有白花花的大米吃,不是糟糠和窝窝头,也不是野菜,这算不得吃苦。但是,没有任何肉菜,没有任何调料,不咸不甜不辣不酸,一碗吃下去,每天忍受那种淡,渐渐地就会习惯那种淡口味,渐渐地对人生的追求也会淡很多。

所以,“吃白饭”是一种人格训练,其实就是从培养生活习惯发展到培养人格。从用餐的清淡,发展到做人淡泊。恪守“白饭经”,忍受淡,物欲就会淡泊很多,做事就会清醒很多,人生之路上的障碍也会少很多。这样的人,成大器,堪大用,立大业。

身体力行“白饭经”,才能抵擋各种各样重口味的诱惑。在尽情享受繁花似锦的幸福生活的同时,别忘了,灵魂深处应有一碗白饭。

图:付业兴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白饭后辈物欲
先吃三口白饭
物欲如镜照灵魂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运动能够抑制物欲
黄金炒饭不粘锅底的小诀窍
三白饭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