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引导与激发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2020-04-02黄慧

祖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换牙自学数学

黄慧

“数学教育——不是培养数学家,首先是培养人”,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在如今这个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里,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浮躁起来,学生也在花哨而趋于形式化的教学影响下,变得越来越急躁,课堂上经常出现不能静下心来聆听同学发言,在课堂活动中根本不能用心体验和操作,学习兴趣低,课堂参与度低这些现象,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的,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改革的契机,努力学习新课标,潜下心来教学,在其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和进步着,从真正意义上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遵循学生的本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去亲近学生,洞察学生,理解学生,努力提高每一位同学的数学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我构建的活力课堂中逐渐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下来的任务。

在当今网络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可以轻松查阅海量的学习资料,与此同时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较早的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要求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思维习惯及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然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严密且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辅助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智力尚处开发阶段,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和培养潜质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引导自学的难度,应当以培养兴趣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而这正是培养学生正确认知的最佳时机。传统的数学课上,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体验,对于这种说教式的课堂也无法产生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本文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偏弱和可塑性较强的特点,从激发自学兴趣的入手,依托《我换牙了—统计》课程教学实例,整堂课程分四大环节进行:1.课前“热场”提问导入问题、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3.每组汇报结果、4.课题总结。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的自主学习流程。教师主要负责引入概念、方法引导、巡查辅助、结论评价等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课程设置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建立趣味背景“热场”,合理导入问题,调动学生求知欲

具备吸引力的背景问题应该满足两个要求:1.具备一定趣味性,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贴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激活学生的思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学生普遍关心的事情。在课程开始阶段我通过“说说你换了几颗牙和换牙的感受”这一问题在了解学生换牙情况的同时通过言语交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起到一定“热场”作用。随后通过导入“你换了几颗牙老师知道了,那大家的换牙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的问题引入统计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统计方法的欲望。

问题情境的选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兴趣,体验更加深刻,因此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课堂常常“一石激起千层浪。”其次从教学形式上看,抛开了以往单纯的刻板说教式,而是以互动式、交流式为主,课堂始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交流中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学生如何不喜欢?

二、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手脑并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掌握知识有限,但是记忆力好、乐于动手与合作交流、学习能力强、缺少思维定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发散性思维,多设置合作和动手环节,激发学生灵感和学习兴趣。

课堂上我向各小组布置了统计小组成员换牙情况并用自己认为最清晰明了的方式表现统计结果的任务。在统计方法方面每个小组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统计,有的小组是通过换牙数量相同的人举手数一数,有的小组是通过先记下每个人的换牙数量再汇总;结果表示方面,有的小组使用了文字,有的小组使用了数据表格,有的小组使用了图形。期间会有部分小组漏掉某些条件下的统计对象或出现重复统计的情况,例如:忘记统计换0颗牙的人数,一个人被多次统计等。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对将统计的总人数与小组总人数进行对比验算和重新解读统计的概念。本环节我让学生参与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问题的全过程,对统计的全过程有了亲身的体验,感受了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学会统计结果的验算,符合本环节的设计初衷。

三、开展竞赛,合理设计,提高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有内在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进步与发展,马斯洛称这种需要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生年龄虽小,也有这种需要。如何利用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心理,激发人人争当优胜的信心呢?除了对学生讲一些道理,讲一些小故事说明问题,还要在行动上提要求,给与一定的训练;我用竞争“优胜”小红旗的形式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學习兴趣、思维速度、钻研精神大幅提升,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按能力均衡原则将学生分组比赛或设置不同奖项,使每个学生取得均等的获胜机会,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每个小组完成统计任务后需要派代表到讲台上介绍本组的统计过程和结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统计结果展现在黑板上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最后经过班级讨论,选择用排成小竖条的方式将全班换牙的情况进行展示,并评选最佳设计、最佳讲解、最佳提问等奖项给予学生鼓励。本环节通过竞赛模式激励学生寻找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清楚表达结果的方式并凭借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做到“举一反三”,巩固学习成果。

四、引导反思,学以致用,提升自学信心

总结反思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環节,既要对知识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又要总结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思想和策略,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升。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引导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等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自主学习思路,找到知识重点、难点,明确所学知识可以应用那些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自学的信心,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通过我的引导和孩子们交流发现,根据统计的结果可以轻松找出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牙最多的有几人、换两颗牙的比换三颗牙的多几人等问题。最后通过总结提问,引导学生梳理了数据统计的方法与思路,并列举统计可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最后,我对课程自学思路进行归纳并对学生的自学表现给予表扬。

生活是最好的学校,家长是最好的老师。深知这一道理的我们,巧妙地将课堂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布置了“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进行统计并用条形图展示统计结果”的自选任务供学生们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强化行为,并加强与家长合作,对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予表扬与鼓励。我相信,无论是将来的教育和知识环境如何发展变化,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的教育,永远是最成功最先进的教育模式。这个最稳固的三角形,也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强大力量来源。

在知识快速更新、学习资源轻松易得的时代,尽早养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个人的发展十分必要。本文从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自学兴趣的实践入手,根据自学环节的效果反馈发现合理难度的实际问题、灵活多样的动手形式、规则合理的竞赛氛围、自我发现的成长评价、“自助式”课后练习等环节的合理运用取得了预想的实践效果。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看,主动说,主动做,主动想,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因为未来的世界是靠下一代学生来创造的,而学生在学校只能获得其需要的部分知识和初步能力,更多的则需要依靠自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去不断地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一些数学结论。这就需要学习者要有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精神,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构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活力。

(作者单位: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换牙自学数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动物换牙二三事
换牙
迷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