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校史在高校党员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探究
2020-04-02曲超张静田园
曲超 张静 田园
摘要:红色校史独特的构成与内涵,使其在高校党员党性教育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各大高校应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加强红色校史在党员党性教育中的应用,让学生党员更好的传承发展革命精神,保持最初的锐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关键词:红色校史 党性教育 独特作用
大学校史文化作为高校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有渗透力和吸引力的校园文化传承手段和教育创新的基础[1]。本文拟探讨红色校史的构成与内涵、作用及如何加强红色校史在党员党性教育中的应用,以期充分发挥红色校史在高校党员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从而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发展。
一、红色校史的构成与内涵
红色校史,是指由中国共产党亲自创办的、服从革命需要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历史,它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和先进知识分子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不屈的精神[2]。其中,高校校史是地方史和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3]。真实、科学、系统的校史记录着一所学校创办、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学校办学特色与教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对大学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思。
二、红色校史在党员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红色校史”不仅仅是指由党亲自创办的、服从革命需要的、为革命输送专门人才的红色学校的办学历史;还在更大范围上包含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其它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斗争史、教育史[4]。基于红色校史的独特构成与内涵,在高校党员间开展红色校史主题党性教育是新时代下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新时代的高校青年要认真学习红色党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不负时代的选择,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红色校史在党员党性教育中能给予足够的“亲切感”
亲切感是指人们对面临的各种社会关系持喜欢态度而产生的亲热、友好的情感体验。与友谊感、同志感相关的道德情感,是一种相互交往的积极的感情,能使人心心相印,形成和谐友好的气氛[5]。在培养党员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希望借助党员先辈前仆后继的英雄故事来激励后辈党员继往开来。其实每一个在外求学的游子,都将学校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红色校史不仅仅单纯是学校发展历程,更像是一本厚厚的家谱,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奋斗史更能让后来人感同身受,每一个场景似乎都历历在目,悟已往之不谏,之来者之可追,昔人往矣,后者如斯。我们的前辈是艰难的一代人,过去的信仰崩塌,国家和民族又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但他们不畏艰险,硬生生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后辈党员要时时牢记今日幸福的来之不易,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迎难而上,在岁月的打磨中保持最初的锐气。
(二)红色校史在党员党性教育中能建立充分的“自豪感”
加强红色校史教育对于建立在校学生自豪感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先辈党员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值得每一个后辈为之振奋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当代学生考入高校后,学习状态已经从“求学期”进入“创造期”,学习目的不能仅仅为了谋生及个人发展,而是应该有更广阔的家国情怀、担当情怀。当代学生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党和人民,为国家服务。红色校史的学习,能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革命先辈的典型事迹,能充分传承革命文化精神,能锤炼学生们的意志品质,能让学生们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当代大学生要把这份自豪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为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三)红色校史在党员党性教育中能营造生动的“形象感”
红色校史教育的开展不仅仅要依托于单纯的校史馆参观讲解,更要借助于话剧表演、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先辈的奋斗史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新时代高校青年人眼前。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特色的红色校史。如,白求恩精神孕育了吉林大学医学部丰富的红色校史文化,使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得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党员面前,增加了党员对党性教育的直观形象感受。多年来吉林大学校积极开展“重走白求恩之路”系列活动,通过亲自深入革命老区,更真切地体会老一辈共产党人民的艰辛和当今之盛世来之不易。
三、加强红色校史在党员党性教育中的应用
(一)加强校史馆红色资源平台建设
很多高校的校史馆,红色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却不高,各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党员活动时,往往容易忽略这一重要内容。目前,校史馆存在红色资源平台建设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日常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这一资源的了解及使用不清晰,即使大概了解一些内容,却有时因为不知如何开展参观、学习而最终放弃。校史馆红色资源平台是广大师生了解红色校史的主要渠道,是红色校史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平台建设,能加强红色校史的宣传广度,能提高红色校史的利用频率,能增强广大师生对红色校史的认识深度。因此,校史馆红色资源平台建设,是发挥红色校史独特作用的根基,这根基务必打牢打稳。
(二)加大校史馆红色资源平台宣传力度
搭建好校史馆红色资源平台后,加强平台的宣传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加强宣传不仅仅要停留在频率上,更要体现在方法上,效果上。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新媒体时代,校史馆要推陈出新,打破常规的宣传手段,积极主动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切实站在青年学生党员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内容出发,摸索出一套高效可行的宣传方法。在宣传同时也要切实加强信息监管,坚决杜绝抹黑亵渎校史红色资料的事件发生。
(三)提升各基层党组织对红色校史的重视程度
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员党性教育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只有基层党组织切实重视红色校史资源在党员教育中的应用,红色校史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工作是加强红色校史宣传的强心剂和加速剂,除了传统通过发放校刊、校报等加强校史宣传教育之外,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可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融媒体手段加大校史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各基层党组织可以将红色校史的学习作为党员教育的必修内容,根据组织发展工作的不同阶段,组织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进行不同深度、角度的红色党史学习,充分利用高校自身资源,加强党员党性教育。
(四)增强学生党员在“红色校史”教育中的参与性
目前,红色校史教育活动更多的是以参观、讲解这两种形式开展,存在时间受限、参与度低的问题。要想切实加强学生党员在“红色校史”教育中的参与性,就要求我们的红色校史教育活动在形式上要有创新,要真真切切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活动方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让学生党员真真正正在红色校史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想,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全球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更多的西方思想文化进入中国,影响着人民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作为西方思想文化冲击的前沿,国内各大高校一直致力于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坚定青年党员理想信念。这种背景下,充分利用“红色校史”在党员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能有效的加强党员党性,也能更好的传承革命精神。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永远会有人年轻。当代学生党员在提升党性的时,要更多地胸怀天下,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岁月的砥砺中保持最初的锐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参考文献:
[1]陈东宝.高校校史在新校区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1.
[2]马广胜.以红色小时构建学校特色文化[J].师道教研,2017,(10):13-14.
[3]杨亚君,檀跃宇.红色校史与校训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 (19):72.
[4]田雨.浅析红色校史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有效利用[J].世纪桥,2012,(11):9-10.
[5]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卷)[D].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1]曲超,硕士,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研究;[2]张静,硕士,吉林大学档案馆,讲师,研究方向,校史研究;[3]田园,博士在读,吉林大学党委办公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法学、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