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国梦
2020-04-02战美霖
摘要:本文通过引用邓小平民族理论解释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关键问题、实现路径与方法论,并在习近平新时期民族团结思想上,厘清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探析“中国梦”的内涵与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思想,对于新时代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族团结 邓小平民族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梦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外来思想不可避免地侵蚀着我们本国的固有文化。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我们必须团结各民族,集中精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对于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远洞察,指明了民族团结思想的依据、方向、根本任务、保障实现和策略举措。搞好民族团结的关键应当是争取人心,这也是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出发点之一。“中国梦”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这正是华夏儿女自古以来的梦想。澄清“中国梦”对国家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为“中国梦”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提供理论依据。
一、民族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携手并进,从容应对并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外各种挑战与压力,它促进了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安定,和谐生活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局面。我们党关于如何协调族际关系,维护国家统一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不断改进,与时俱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积极力量,民族凝聚力越来越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产生积极影响。现如今,经济全球化、沟通网络化,新闻媒体化的大趋势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另一方面还要让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文化不受冲击。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势在必行。
二、邓小平关于民族问题的贡献
作为直接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对民族团结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重新确立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结合中国共产党时代和目标的任务,阐述了民族团结对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关键问题、实现路径与方法论。
邓小平的民族理论解决了当时存在的民族问题。它在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充分了解当时存在的各種民族问题后总结出的经典理论。邓小平的民族理论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观点组成。同时也是一个面向大众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创新的系统。邓小平民族理论高屋建瓴,蕴意深刻,切中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1]邓小平的民族理论与毛泽东的民族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结合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实践具体情况全面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在解决了我们自己的民族问题的同时,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宏观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当前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满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新认识、新思想、新举措,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关系的总体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也为中国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带来了深远意义。
三、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梦是个人梦想和群体梦想的完美融合。人民的幸福是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终极目标。我们务必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艰苦奋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的个人前途和命运与我们所生活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实力密切相关。只有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在国家层面,中国梦旨在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民族层面,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发展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人民层面上,中国梦将让人民生活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生活美满幸福作为发展和建设方向。人民的幸福是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众所周知,除中国以外,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拥有多个民族和种群,同样存在着文化差异。纵观美国种族矛盾的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黑人权利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到拥有黑人血统的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总统的两个历史里程碑式节点上可以看出,甚至在2019年3月上映的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矛盾问题为题材的电影《绿皮书》荣获第91届奥斯卡三项大奖,伴随产生的种族矛盾必将在不久的以后淡化直至湮没。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美国领袖顺民意,争取人心,引导人民大众向长远利益角度思考,让全体国民都认识到“民族构建”的最终奥义是将所有的“种群”整合成一个共同的“民族”,是为了全体美国国民谋利益。这种淡化民族矛盾的道路在美国的实践是相对成功的,中国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况做出分析与应对。
四、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的国家统一的阐述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习近平新时期民族团结思想的形成,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新时期的民族团结工作指出了新要求,提出了新目标,明确了新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念、重要任务、基本方法和重大原则,他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怎样在新時代民族工作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什么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个重大的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期的民族团结与进步分别体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以及公平正义等时代价值认同的变化。这一转向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在民族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时代,一方面表现为民族团结领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上的深入展开,另一方面表现为民族进步领域中民族个体或群体在主体发展层面上的时代要求。新时期,面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事业的新挑战,为促进当前国家统一和民族进步事业在当下的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并把握民族团结与进步的关系,在通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齐头并进。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其所处的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民族团结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一种追求。努力夯实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必要条件,它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建设社会和谐的内在动力;是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基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强化民族团结、实现多民族统一的伟大事业只应不断深入,因为民族团结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立身之本,是攻克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前进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John King Fairbank. 1980.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4th ed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孙瑞芹、陈泽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04):102-104.
[2]马戎.中国民族关系现状与前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9-39.
[3]李秀敏,刘春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培育[D].上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8:81-85.
[4]李兆焯.团结进步共创辉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37-42.
(作者简介:战美霖,延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