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运用探究
2020-04-02蒋咏涛
蒋咏涛
(广西华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530012)
0 引言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目标与要求,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改善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落后的问题。工程管理企业应积极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实践、提供全生命期服务,深化设计与施工的融合,更好地达成项目管理目标。
1 全过程咨询管理的定义与特征分析
1.1 全过程咨询管理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动了新时期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要求传统工程咨询管理企业在制度、体制、组织等层面与国际接轨,促使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过程咨询管理主要指针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与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图1)提供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层面的工程咨询服务,采取多元组织形式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为项目决策、实施与运营提供长效指导[1]。
1.2 基本特征
图1 全生命期管理
在针对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编制具体管理规划时,需明确把握一下四项基本特征:①以工程项目为主体对象,密切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法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人文性因素、发包人实际情况与需求等要求,既要保障项目管理结构的设计符合地方政府要求,同时也注重达成业主对项目质量、工程工期与投资成本等提出的控制要求;②确保与专业工程管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导其充分利用规范化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围绕项目全生命期进行问题归纳与经验总结,实现对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实时动态调整,借此提高对工程项目质量、工期、成本等要素的管控水平;③充分发挥工程管理企业在管理经验、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专业性优势,帮助业主合理分摊风险、规避风险;④要求工程管理公司针对项目实行系统化、标准化管控,涵盖厘清招标文件要求、细化工程设计规划、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完善后期运维管理等内容。
2 基于BIM的全过程咨询管理的具体应用实践探讨
2.1 工程概况
以某建设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建设面积为160000m2,由涵盖1#、2#地块的两个子项目组成,其中1#地块总建筑面积为150000m2,涵盖1桩8层裙楼、2幢23层塔楼和4层地下室;2#地块总建筑面积为15000m2,涵盖1幢16层写字楼与2层地下室。该工程项目采取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项目总投资为11.8亿元,拟构建集设计、造价、BIM应用于一体的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对于工程管理与工程咨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涉及到诸多复杂要素,在此过程中需引入BIM技术进行建筑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呈现,利用统一的数字化模型提升项目管理的集成化水平,有助于更好地减少返工现象、解决浪费问题,实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高质量的目标,为建设工程项目咨询管理提供完备、高效的服务[2]。
2.2 设计咨询阶段
2.2.1 BIM模型建立
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需结合项目实施方案与设计图纸提炼出详细的建模标准,完成BIM模型的创建,注重对照设计图纸中涵盖的“错漏碰缺”部分进行标注与记录,生成问题报告。例如本项目中针对1#楼建立了基于BIM模型的问题报告,报告中除涵盖编制单位、记录人、记录日期、报告编号等基本信息外,针对喷淋管与建筑碰撞的问题做出了详细描述,指出发生碰撞的位置为四层喷淋13轴/G轴,并且依据SS-30/四层自动喷淋平面图分别生成调整前后的BIM模型,在系统中形成“错漏碰缺”文件。统计结果表明,在该项目的设计阶段共解决125个有效图纸问题,有效发现并解决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升设计图纸质量。
在项目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通过利用BIM模型可针对机电专业的管线综合方案进行系统优化,事前提炼出工程项目管线设计存在的关键位置与重难点问题,使得管线的排布、走向得到优化设计,同时兼顾检修空间、净高等参数要求,实现对走廊、机房等重点部位的详细分析,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变更、设计变更概率。例如在本项目中利用BIM模型生成2#净高分析表,以楼层1层为例,其大体涵盖办公室大堂、合用前室与两个大堂区块,建筑层高为5400mm,结构净高为4650mm、机电最低净空为4400mm、预估支吊架高度为50mm、室内净高高度为4350mm。
2.2.2 可视化模拟分析
利用BIM模型可依据建设单位的各项方案进行可视化模式,结合各方案特征提取具体的工程量,经由技术性、经济性比较后生成最优方案,用于维护工程整体质量与效益。例如在该项目中,建设单位对于下沉广场的楼梯设计提供了A、B、C、D、E五种设计方案,分别为直跑楼梯、双层直跑楼梯、90°楼梯、双层直跑楼梯+幕墙、无电扶梯的直跑楼梯,为各项方案间的综合分析比较创设了便捷的参考条件。
2.3 具体施工阶段
2.3.1 施工准备阶段
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可实现对施工方案、现场检测结果的信息化管理,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实现施工组织、图纸设计、工艺方法的可视化呈现,进一步提升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的管控能力。在施工前期举办BIM专题交底会议,针对BIM模型进行会审、完成可视化交底,判断模型设计的精度、深度、可实施性等是否满足实际需求。通常依照深化设计后的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施工,能够有效减少工程变更、签证等问题,并借助快速算量、多算对比等功能实现施工成本管控,同时可针对重点部位、施工难点区域进行3D模拟施工与虚拟装配,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工艺技术难题、规避施工风险,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创设有力保障。
2.3.2 实际施工阶段
将BIM模型应用于现场施工阶段,可实现对狭小关键部位、复杂工序节点的可视化模拟,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最大限度减轻施工质量隐患、作业风险,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实际应用价值,达成事前控制目标;在施工进度管理层面,依托BIM模型将进度计划导入平台中,能够集成重要施工节点、施工材料用量、工程量实施进展、劳动力使用情况等信息,关联计划进度时间与实际进度时间,以此判断施工进度的完成情况,便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调整,保障工程项目如期完工;在工程变更管理层面,利用BIM模型可依据变更单进行变更区域合理性的及时反馈,结合变更内容进行模型工程量的调整,提升土建结构、机电安装等专业工程量的计算精度。
以该工程项目为例,由于该建设工程工期较为紧张、涉及到多道工序交叉作业,因此拟在机房建设上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案,利用BIM模型建立机房施工模型、联合预制厂制作施工图纸与具体的管道、管线,在完成施工面的基础上进行预制件的运输与现场装配,促使现场施工时长得以有效缩短。在此过程中,利用BIM模型可实现对预制施工各环节的严格控制与深化设计,综合考虑到支吊架位置、法兰空间、管段分节位置、保温空间等要素,将模型与实际比例控制在1:1,并且在完成建模的基础上针对现场进行复核测量,实现BIM模型的系统完善。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根据BIM模型实现对管线、预留孔洞位置的精确定位,促使管线布置方案得到系统性优化,有助于减少后续施工过程中因管线碰撞引发的返工问题。以1#预留洞口报告为例,其问题描述为生活给水管、消防栓水管平面预留位置修改,生活给水管、下方消防栓水管的管中高度分别为3250mm和900mm,位置为5轴交F轴,并生成调整前后的BIM模型[3]。
2.4 运维管理阶段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运维管理阶段,可将BIM模型与IBMS系统、设施设备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进行结合,实现对建筑后续运行情况的4D实时监控管理,并生成自适应解决方案,有效延长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同时利用BIM技术还可实现全过程咨询造价管理,在竣工结算阶段针对工程内容与工程条款要求间的对应性进行核实,依照规定的结算方式、计价定额与收费标准完成核算工作,根据竣工图纸核实工程量、按照合同要求执行计价方法,为工程成本控制与投资效益的提升创设有力保障。
3 结论
工程管理企业通过引入BIM技术实施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能够确保业主建设意图得到深入贯彻,推动各阶段、不同专业的密切融合,编制具体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促使原有参建单位的单一化实施方式朝向智能化模式过渡,有效减少现场返工问题、提升项目施工质量,更好地推动工程管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