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中国首次核弹运输

2020-04-01崔寿桐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试验场核弹警卫

崔寿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但其研制地却在距离罗布泊数千里之远的金银滩。首次核试验前,如何将核弹从生产地安全而秘密地运送到核试验场区,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为运输组组长,笔者参与了核弹绝密运输的全过程。

周总理:要万无一失

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都十分复杂。首次核试验前不久,我们就在核弹制造厂破获了一起敌特案件,在试验场区内外也发现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分子和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员在活动。

针对这些情况,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我国核武器研制、生产、运输、试验各部门,要万无一失。

为彻底查清试验场区的情况,21基地警卫团七名同志风餐露宿,徒步行程4000公里,走遍了试验场区的每一个角落。我和张桂池在多次研究编制密码及破译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核试验的代号为“21”。

核试验前夕,公安部和总政保卫部成立了首次核试验安全保卫保密联合办公室,下设秘书、保卫、保密和运输四个组,我被指定为运输组组长。我们组的主要任务是把核弹安全保密地运到试验场区,直到装上试爆塔并安全试爆。

“摸着石头过河”

运输任务困难很多,不仅要防止敌人破坏、窃密,更重要的是还有技术上的要求,如怎样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如何将温度、湿度、震动等保证控制在规定标准的安全系数范围内?因为除了核弹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外,大部分同志都是行政人员,对核弹的技术性能和运输中的技术要求知之甚少,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保证完成任务,我们临阵磨枪,组织参加核弹运输的主要负责同志到核弹制造厂参观学习,听技术人员讲解核弹运输中的技术要求,还认真学习了防辐射的知识。

从利于搬运和保密着想,我们决定将核弹分装运输,铁路方面对列车进行了改装,如为防止火花,把检车用的小铁锤都换成了黄铜锤;飞机转载运输则交由空军负责。

一次我们随机从北京去乌鲁木齐,查看乌鲁木齐到马兰的航线,途经兰州机场加油再飞时,飞机刚进入航线,右边发动机突然升温,驾驶员立即将其关掉。当时我和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恽前程坐在右边,向外看到右边风洞口外有一只老鹰翅膀。恽前程命令立即返航着陆。经检查发现,一共有三只老鹰与机身相撞。这件事给了大家一个警醒,要把问题想得更全面。

为組装核弹直接服务的许多重要设备仪器,除了用飞机运输外,有的还需要用汽车运输。为此,我和胡伯鑫等同志专门查看了从乌鲁木齐到马兰的公路情况,并向21基地司令员张蕴钰、政委常勇作了汇报,请他们指示有关部门在核弹运输前将公路适当刮平(当时的路面是搓板路)。

国家元首级警卫

所有的准备工作于1964年10月1日前完成。运输途中,核弹专列沿途警卫和到达乌鲁木齐的警卫都是按照国家元首级的,而当专列进到终点站后,新疆军区派的警卫排了三层。从火车站到机场的运输,白天公路上车多,行动目标太大,不利于保密,所以只能夜间转运。经查看,凌晨2点至4点这段时间公路上车最少。在各单位协同配合和全体参加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颗核装置终于顺利运到了试验场区。

在我们将核弹安全运到场区后不久,张爱萍副总长便命令运输组立即离开场区,回乌鲁木齐把运核弹的专列隐蔽起来,因为这一专列共运了数枚核弹,一枚进场准备试验,专列上还有几枚预备弹,这在当时属于绝密,极少人知道。一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苏联对我核试验场区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很熟悉的;另一方面,当时美国的卫星在我国上空转,利用一切手段搞我们的情报。首次核试验前,场区内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成千上万的人、车昼夜不停地在场区内布置各种效应物,外行人看不出名堂,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在干什么(我们核试验爆炸后没几小时,日本取样飞机就升空取样)。

在这种紧张的形势下,我们所执行的任务就显得格外紧急重要。经侦察,发现近处没有理想场所,只能采取远距离隐蔽方案。最终经张爱萍副总长同意,我们将专列拉到甘肃境内的20基地碱湖。

(摘自《炎黄春秋》2020年第1期 )

猜你喜欢

试验场核弹警卫
为什么核弹爆炸会出现蘑菇云
海底迷宫
十亿核弹毁灭太阳系
本田重建加利福尼亚试车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试验场:家风家教
韩准许总统警卫适当追求时尚
韩总统警卫要考托福
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