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探究

2020-04-01李思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美学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學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楚文化在巴陵戏舞美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YBQ059)。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区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巴陵戏舞美设计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126)。

摘  要:基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影响我们可以把美理解为一种人格化、本质化的精神即万物皆藏于此皆出于此的本质思维精神。美学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华夏民族传统的美学更是如此,其在拥有艺术创造性的同时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岁月洗了其实体、内涵、表现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超脱和升华,使其更具情感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学

作者简介:李思(1983.8-),女,湖北省鄂州市人,湖南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2

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其传统文化思维是由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思想、艺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中思维方式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哲学思想观和美学价值观。传统文化思维带有浓重的美学欣赏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以及独特深化的文化鉴赏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特殊的维度,特殊的视角,通过传统文化的模式,去探讨某一种事物的本来特征,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它本身所包涵的哲学道理,可以说文化思维模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传统美学极为重视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意境的、思维的传达作用。因而,想要人类进行有意识的艺术活动,可以通过一种独特的整体思维方式来引导,如利用艺术作品来传达意境美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作者作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其审美观念、思维价值、人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作品。一般而言,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关注人的主体价值、提倡作品的整体性、平衡美,在整体的艺术创造中去欣赏、领会、追求意境之美以及意境与境界之间的密切关联。

基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的影响我们可以把美理解为一种人格化、本质化的精神即万物皆藏于此皆出于此的本质思维精神。就像邵雍在《善赏花吟》所言,我们可以分析邵雍对于美的基本理解,也就是他认为至美藏于万物内部,也就是说相较于外物而言“精神”更美、更有价值。以花为例子则是,花的外貌如颜色、香气等只是美的外在表现并不是至美,而至美则存于“精神”之中。李泽厚认为,关于美的感受可以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悦耳悦目,是指听觉和视觉上直观感受到的美;第二重是悦心悦意,是指心理感受到的愉悦的美;第三重是悦志悦神,是指精神层面感受到的美,这是美的感受最高级的境界。[1]

一、“含蓄”之道

“含蓄”一词在《辞海》中的释义为:“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也就是说不用直接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取向,受地理因素、经济、政治的不同,我国传统美学形成了含蓄内敛的美学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任何离开自然或者人,而片面的看待美学都是有失偏颇和错误的。古人认为本我与自然是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就像道家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尽管不同派别的学术主张千差万别,这种东方大道至简的思想方式和生存方式,都决定了中华民族含蓄的审美方式和思想的发展方向。这种审美方式与价值观和西方赤裸裸的想要征服自然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含蓄”之美在我国知识分子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作为拥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文人阶层其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的追求,而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文人通过绘画、文章等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具有清新婉美、超脱自然的美感,其本质核心仍是人们基于中国传统美学对世界的追求与思考。

西方艺术偏重与所描绘的事物接近,要得是写实;而东方艺术恰恰相反,要的是不喜形于色,不溢于言表,强调的是内心情感。以大家都熟悉的动画人物和场景为例,你会发现,美国的动画人物偏向运用简单硬朗的线条,尤其是人物的轮廓和肌肉非常写实,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可以说描绘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日本的动漫画面干净整洁,喜欢运用鲜明饱和的色调,画师很讲解细节,整个画面非常精致,并给人柔和的感觉,创造了一个非常唯美的不那么真实的画面。从动画上,可以看到东方和西方在艺术处理上的明显不同,亦可以看到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儒家强调礼仪规范,主张实行礼乐制度,认为显仁为美,意思是美是道德的化身。主张规范的儒家使人民渐渐文明化,但它过分强调阶级制度和伦理,抑制人的情感,导致了社会走向僵化,这时,道家出现,将儒家的思想解构。和强调礼度的儒家不同,道家认为"天人合一",是讲究自然无为的世界本源,道家认为,美是绝对自由的。道家追求绝对自由,不崇尚人为,但是,这种追求极度自由的道家思想和追求极度规范的儒家一样不正确,无序的社会将会造成混乱不安,不利于国之稳定。因此,儒家也需要对道家进行剥落糟粕。儒家和道家的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庸之道,只有两者相补充完善,才能真正的益于社会。禅宗是由道家所认为的自由论的和佛教主张美在神明的世界的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禅宗认为:人生而痛苦,要想追求极乐,就要泯灭人性,抛却一切欲望,超脱于世俗之中。因此,禅宗认为,美就是超脱。正是儒道禅三家对美的思想与实践,才能让后世找到东方审美意识永恒的追求,为营造民族性造物活动提供了一种美学精神及文化底蕴。其次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侧重“道法自然”。[2]我国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关于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基本认知。作为人类基本活动之一的造物活动在进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价值观。老子说“道”具有无限性,而这种无限性是物质形态所无法展示、同时也是超越了时空限制不张扬外现的。基于此,它不再单单作为一种古代所遗留下来的哲学思想,更是作为一种美学思想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官以及情感。

二、“协调”之美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传统美学将人与自然界有机结合的辩证统一。不管是中国式美学,还是更大范围的东方美学,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审美观。从古至今,美学与文化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纵观历史,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美学与文化相互交融影响的艺术品,从远古奴隶社会的各种图腾,到秦汉时期的瓦当艺术,到宋元时期的山水意境,再到明清时期的盛世家具,这些无不体现了美学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与协调,渗透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在东方文化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一窥东方美学的特点。生生不息的文化连续性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生命力,悠久的历史沉淀为中华人民甚至是全世界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提倡“协调”的中庸之道是我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内涵,所谓协调就是指物质本身在内的与它组成元素之间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了协调、和谐世界就不能正常运转。《道德经》中言:“和之至也,知和日常,知常日明。”这就表明,我国古人认为万物以和为常,协调是维系万物共生的基本和内在条件,我们如果不能对“协调”有正确的认识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正确认识万物的发展及演变规律,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难以实现自身智慧的增长、价值的实现。

太极思想就很好地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内涵。古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对自然界进行整体的分析并形成了一定的观察认知从而在认识不断积累的情况下得出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美学价值观念。

简单来说“太极”思想代表着一种人们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善以成”。[3]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若想获得和平、稳定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尊重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在太极图中其核心内容便是太极点,而作为其核心内容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在不同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具体事物太极点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因而,基于这种情况,在对以家具等物品的设计过程中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设计符合时代内涵的中式家具。

中国古代的某些哲学思想中蕴含中辩证统一思维,古代朴素辩证思想便是其中之一。太极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朴素的辩证思想。在当代社会太极不仅仅作为一种象征文化的艺术符合更作为承载中国数千年发展史的精神文明和哲学载体。因而在当代社会探析太极思想的美学属性、思想内涵、文学价值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在传统文化视角下进行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三、小结

社會是不断发展的、进步的。尤其是当代社会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当代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变革中人们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思维模式、审美倾向的影响,由此导致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美学展现出的不同于当今时代发展总规律的特性。(《礼记·表记》)有言“时移势异,偏弊不同,则所尚亦因之而异”。物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的体现,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美学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体现出并蕴含了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而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受外界影响程度较小的一套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87.

[2]曲琳.东方美学的生态观[J].南国博览,2019,08.

[3]吴爽.传统文化视角下家具设计的文化取向研究[D]. 沈阳:沈阳建筑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美学传统文化
仝仺美学馆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盘中的意式美学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