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诺德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浅析程抱一《春江花月夜》法译本

2020-04-01许亚男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摘  要:作为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自面世以来广受推崇和赞赏。本文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探讨程抱一的法译本《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的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法译本;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

作者简介:许亚男(1987.9-),女,汉族,四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3

一、导语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唐诗吸引着来自各国的文人学者。自十九世纪中期起,唐诗便被致力于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翻译家、诗人以及汉学家译为法语。在众多译家学者中,又以法籍华人、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的唐诗研究与翻译活动个性独彰。其首篇唐诗分析文章,即其历时8年完成的硕士论文《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1]一经答辩,便受到罗兰·巴特,以及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等人的关注与赏识[2],使其在巴黎一举成名。其中对《春江花月夜》的译作,将这首诗在西方汉学界的研究推向高潮。之后,在其出版的唐诗翻译作品《水云之间——中国古今诗人之声》[3]中,又对该诗进行了再译,并将其作为该书的开篇之作,对该诗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也是确立其在文学史上永不磨灭地位的作品,作者采用乐府旧题,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相思之情,体现了追求人生真谛、探索宇宙奥妙的哲理。词章的华美、思想的深邃,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中的一朵奇葩,享有“孤篇压倒全唐”的至高美誉,闻一多先生也曾赞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4]。本文旨在通过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对两个版本的程译本《春江花月夜》进行部分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和方法。

二、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学界开始远离翻译转换的纯语言学模式,转向从功能和交际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5]。作为德国功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在凯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的理论精华基础上,在其著作《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中详细阐述了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认为“文本是一种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共同作用而实现的交际行为”[6]。文本分析的过程是译者更深层次理解原文和译文关系,得出翻译策略的有效途径。对源语文本的分析可从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兩方面着手,文外因素关系源语文本所处的交际情景,如文本发送者、发送者意图、文本接受者、媒介、交际时间、交际场所、交际动机等;文内因素是与文本自身相关的一些因素,如主题、内容、前提、文本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7]。

三、《春江花月夜》文本分析

从文外因素来看,文本发送者为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由于其生平资料很少,而该诗又是在一千年后的明代才被人重视并推崇,所以发送者意图依据考据学者推测为,诗人在官场失意后回到家乡扬州,在一天春夜独步长江边,面对百花盛开、明月高照、江水滚滚的壮景,顿时万千思绪,诗情奔腾;接受者没有具体范围,大致为当时的文人雅客;媒介为纸质书籍;交际时间不详;交际地点为扬州;原文交际动机为抒写人生感慨;译文交际动机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中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本功能主要为表达功能。

从文内因素来看,《春江花月夜》题目用的是乐府旧题,表达的是对宇宙奥妙的探索,对生命的思考,对爱情的体会和对人生的感悟;内容按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春江美景,第二部分写面对江月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全诗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原文不含非语言因素,用词清丽优美,词汇中包含大量的实景词,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作为陪衬,从皎洁的月光铺写到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句式上,采用大量对偶句,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和顶针句,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使诗歌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新流畅[8]。

四、翻译策略

诺德在《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一书中区分了翻译生产(和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即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文献型翻译是“展现原文作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文献”。文学翻译便属于此类。在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可以通过译文了解原文的思想,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译文。这种类型的翻译多采用逐字翻译、直译和文献翻译和异化翻译的翻译策略,以试图保留原文的地方色彩。工具型翻译在目标语文化的交际行为中充当独立的信息传递工具,以实现新的交际目的而不让读者感到陌生。换言之,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应感觉到好像在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原文一译。这种翻译类型包括三种形式的翻译策略:“等效工具性翻译”,即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的功能对等;“非等效工具性翻译”,意思是如果目标语文本读者不能意识到源语文本的功能,在不违反原文本发送者意图的情况下,译者可以做相应的改动;“同效工具性翻译”,就是把源语文本语境所携带的功能复制到目标语文本语境中,以此取得相似的效果。

按照诺德对文本功能的划分方式,《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著名的唐诗,其翻译属于文学翻译,应归于文献型翻译类型。在程抱一的译本前,出现过两个比较有名的法译本,分别出现在德理文侯爵1862年出版的唐诗法译集《唐诗》(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ang)中和朱迪特·戈蒂埃1867年出版的诗译本《玉书》(Le Livre de Jade)中,其中德理文的翻译,内容上比较忠实原诗,形式上接近散文体,朱迪特的翻译带有很强的再创作特征,可算是节译或编译。而程抱一的翻译更注重结构。

有学者认为,程抱一翻译唐诗,用的是还原结构的异化翻译策略。因为其对唐诗的翻译活动,与其唐诗研究密不可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诗更凝聚了汉语言的精华。译诗之难,首先难在形式,其次难在形与神的矛盾。理想的翻译应是形神兼顾的,而翻译意味着语言转换,在转换中,形式之失在所难免。可在程抱一的分析里,唐诗的诗意与内涵本就存在于其独特的结构中,所以其着眼不在形式,而在结构,一旦译文再现了形式特征,诗歌的美感与神韵也就自然体现出来了。

以《春江花月夜》题目翻译为例:

在《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中,程抱一直接译为“Printemps-fleuve-fleurs-lune-nuit”,用与汉语完全一样的顺序将五种景色依次罗列出,看似简单的移植,但由于这五种事物本就是全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且在两种文化里都是能使人产生美的共鸣的景象,如此一融合,便自然勾勒出一幅动人的良辰美景,能传达出原诗题目的内容,可以称得上“简约而不简单”。到《水云之间》时,程抱一对其进行了“再创作”,将五种事物重新组合,新的译文为“Nuit de lune et de fleurs sur le fleuve printanier ”,以“夜”为主词,“月”、“花”、“江”、“春”均作为修饰词置于之后,这种与汉语原文颠倒恰恰符合了法语和汉语本身词序的相反,这种重新组合,“展现了一幅春天明月当空鲜花满林的江上夜景”[9],让题目所要表达的意境更惟妙惟肖。

除了以法语还原唐诗的独特结构,程抱一的唐诗法译也试图在在文化上传达唐诗背后的思想内涵。先逐字翻译,再进行意译,是程抱一翻译唐诗贯穿始终的方法,由于“我们追求的首先是实用目的,并考虑到中国语言本身构成的障碍,我们的分析尽可能做到最低限度的‘抽象; ……这部分由按照体裁分类的诗选构成,并配有字对字的翻译,然后是意译”[10]。

再以该诗第一节的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为例:

在《张若虚诗之结构分析》中的译文为:

Aux marées du printemps, le fleuve à la mer est égal ;

La lune claire, sur la mer, na?t avec les marées.

Selon les flots elle scintille jusquà linfini ;

Quel coin du fleuve printanier échappe à sa clarté ?”

从译文的中文意思可看出,在首次翻译时,程抱一的选择是向中文原文靠拢,基本是把诗句所表达的意思用法语的表达方式直接翻译出来,在词语的选择上基本是字对字,除“江”“春天”“潮水”“海”“月”这几个意思相对固定的词外,“平 (être égal)”“生(na?tre)”这两个词用的也是法语中最对等的词。

而在《水云之间》里,诗句被再译为:

Au printemps les marées du fleuve rallient la mer ;

Sur la mer des marées jaillit soudain la lune.

De vague en vague,sans bornes,elle répand sa clarté.

Est-il un coin du fleuve qui n'en soit éclairé ?”。

在结构上,前两句与原文一样,采用了顶针句;第三句把译文分成三部分,读起来朗朗上口,两个“vague”的结构也对应原文“滟滟”的重叠。在用词上,程抱一用动词“rallier” 來表达“平”,更传神地表现了江潮与海面相接的状态;用动词 “jaillir”来表达“生”,更好地捕捉住了月亮初升时一刹那的动感,也忠实地表现了月升与潮水之间的关系。这种巧妙的修改,定是融合了其对诗更深的解读后做出的。

两个版本的程译本,从形式到内容都基本与原诗保持一致,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正如程抱一自己所说,“我们提供的翻译,其目标尤其在于使人捕捉和感受诗句的某些隐秘的色调变化”。这便是程译唐诗的特点,即从形式到意义都最大程度地忠实原诗。这种翻译也有利于冲破中法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隔阂,在保留原诗神韵的基础上,更易于让法国读者接受和理解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

五、结语

回到诺德对“文献型翻译”的定义中所指出的,“在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可以通过译文了解原文的思想,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译文”,程抱一的译本应该说是完全达到了这一目标;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如异化翻译、逐字翻译,也符合“文献型翻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程译本之所以能做到“再现原诗美学”,用法语表达出中文所表达的壮美意象、离愁别绪,与其对原诗方方面面的深刻理解与透彻分析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掌握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这一模式深入分析影响原文的各种因素,准确把握源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特征,按照原文的类型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对译者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提高翻译准确性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Fran?ois Cheng. Analyse formelle de l?uvre poétique dun auteur de Tang : Zhang Ruoxu. Mouton, 1970.

[2]施雪莹、许钧. 论程抱一的唐诗译介与阐释. 文艺争鸣, 2017, 03期:130-135.

[3]Fran?ois Cheng. Entre source et nuage, Voix de poètes dans la Chine dhier et daujourdhui. Edition Albin Michel, 2002.

[4]闻一多. 唐诗杂论·宫体诗自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7-18.

[5]杰里米·芒迪[著],李德凤 等[译].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106-124.

[6]克里斯蒂安·诺德[著],李明栋[译]. 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7]张文英、吴非. 解读诺德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5月第7卷第5期:76-77.

[8]杨小娜、王欢. 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第4期第18卷:45-48.

[9]蒋向艳. 程抱一的唐诗翻译和唐诗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0]程抱一. 中国诗画语言研究. 涂卫群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艺术馆获评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春江花月夜
把音乐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有感于《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