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城牛筋腰带

2020-04-01邵云楚

ViVi美眉 2020年5期
关键词:牛筋聊城牛皮

邵云楚

一、历史演变

牛筋腰带,又名“凉带”,是聊城东昌府区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始创于清初,成熟于乾隆年間。牛筋腰带分布于聊城东昌府城区南部古运河两岸的凤凰工业园、凤凰办事处及古楼办事处、柳园办事处等地。东昌府在明清两代,商埠林立、漕运发达。黄河以北,溯流而上,纤夫众多,束腰工具既要坚韧不断,又要耐水腐蚀,牛筋腰带选用黄牛牛皮较为合适。据《东昌府志》等地方史料记载,1743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聊城,地方官府便以邓钟岳家乡物产的名义将牛筋腰带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牛筋腰带的发展,客观上源于聊城临河而立的地理位置及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以运河漕工劳动的独特性,对于束腰的需求有所改变,使其实用性更符合漕运工人的劳作特点。主观上离不开聊城人民热爱生活和适时造物的智慧。在古时,聊城人民用一块大布折叠四五折而成的厚布带来束腰,尤其是壮劳力劳作时扎束可以增强力气,但夏天由于出汗多、布带厚往往容易生痱子。在明清时期,在聊城经商的南方客商们夏天扎束一种用蒲草编织而成的腰带,聊城人民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用纸捻编织的腰带。这种纸捻腰带为家庭节约了布匹,也解决了长痱子的痛苦,但是这种材质的腰带不耐用,后来人们便在其中间和左右两侧各编入一根牛筋皮线以增加其拉力。后来逐渐淘汰原始的纸捻腰带,代之以牛筋和牛皮为原料手工编织而成的腰带。

二、艺术特征

牛筋腰带以牛皮为原料,采用上等的鲁西大黄牛的牛筋、牛皮为原料。以牛皮作为原料,因其质地比较柔韧且不易折断,具有小巧玲珑、精美别致、透气性好、柔韧性强等特点。

从其历史的工艺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牛筋为韧性的纸捻腰带,此种腰带较细,以纸捻为主要材料,中间有一根细牛筋作为整个腰带的支持,防止腰带的断裂,增加其柔韧性。第二个阶段,以牛皮为主要材料,将牛皮裁剪成牛筋—般粗细,用编织法将牛皮条编织成各种纹饰花样。第三个阶段:以杭产丝弦为原料的杭弦腰带,这种腰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了其原有的牛皮原料,而产用杭州等地的丝弦为原料。

从整个工艺的原材料演变可以看出,牛筋腰带因特殊的地域性而被劳动人们特别是运河两岸的纤夫所喜爱,后经工艺的改进,而被人们大众广泛接受并推动工艺发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民间工艺制作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民间手工艺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编织花纹不仅是牛筋腰带的独特之处,更是其艺术工艺的一大进步。这些花纹样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相联系,像古铜钱,中国传统的装饰物很多都有铜钱形式,铜钱是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更是象征着财宝与富贵,作为腰带的编织样式有“腰缠万贯”的寓意;单双鱼鳞,不仅在丝质衣物、家居器物上处处可见,逢年过节,鱼的纹饰都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腰带的单双鱼鳞便是“年年有余”;单双菊花,花纹美观,同时又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文化艺术价值

牛筋腰带制作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工艺类,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聊城地区有扎实的民间基础,自产生之日起基本没有间断,它的技术成果表现为一种具体的产品,并有较好的使用价值。这项手工工艺,特别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正在对它的发展造成一种潜在的威胁,像割皮条这道关键工艺,用手工加工的越来越少,使用机器加工的越来越多,加工成本低、速度快、产量大,是企业生产的普遍选择。

这项传承悠久的手工艺不仅是聊城人民聪明、勤奋的象征,更为我们了解以前聊城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等问题提供了载体,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应该将其发展、弘扬下去,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索它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目前,聊城市政府的官方网站、各旅游网站、部分商品销售网站都将聊城御封牛筋腰带列在了显著的位置,这对加大宣传和开拓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牛筋腰带现状

牛筋腰带是聊城地区的传统产品,过去都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从生牛皮制作到成品制作全部工序,方法也是传统的手工方法,生产量小,不成规模,市场影响不大。现在我们建厂生产,有了规模,生产由加工户分别承担,各自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每户的生产质量由厂里检查验收,在生产方法上多种生产工序还是手工进行的,但企业还是要讲究成本和效益,过去对编织好的腰带上色涂漆也是自己调配,现在多是在市场上买成品,这些生产工序的改进,从工厂生产来说,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但从保持传统工艺来说就会越来越少。也与传统手工艺有些分离。对于如何改进及对其工艺的发扬是值得重新思考的,对于牛筋腰带的重新定位是作为地方及民俗文化研究值得商榷的地方。

猜你喜欢

牛筋聊城牛皮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Discussions about two models to differentiate options
聊娃儿聊聊城
熬在牛筋汤里的爱
花糕,我爱摆弄
牛皮的用途
熬在牛筋汤里的爱
为什么说大话叫吹牛?
牛筋爷变化记
黄牛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