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及配置分析
2020-04-01肖剑韦杰
肖剑 韦杰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里程数的不断延伸,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已由基础的加油、如厕功能逐步迈向了由基本功能、附属功能和拓展功能组成的功能体系。在信息化和新能源的发展中,附属功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而拓展功能则越来越突出地域特色和满足服务区个性化需求。文章从人、车、物三者的需求角度,提出了我国当今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配置内容、趋势及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功能;附属功能;拓展功能
0 引言
根据《“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可知,到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15万km;根据《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规定亦可知,需要高速公路服务区约3 000对。服务区不再只是高速公路的重要配套设施,其功能由单一的需求功能转向复合化功能。本文梳理了我国现有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基本功能、附属功能和拓展功能,总结了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变化的趋势,提出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配置的方法,从而使得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的配置合理化、特色化,打破服务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千篇一律的现象。
1 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划分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需求按人[驾驶员、乘客(母婴、老人、残疾人)、服务人员、周边居民等]、车(小客车、大客车、小货车、大货车、危险品运输车辆、牲畜运输车辆、救援车辆、国防车辆等)、物(原材料、危险品、牲畜、食品等)三种需求主体划分为基础功能、附属功能和拓展功能。
1.1 基础功能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基本功能包括停车、如厕、加油、餐饮、检查五大板块。停车、餐饮均是满足人、车的需求;如厕是满足人的需求;加油是满足车的需求;检查是满足物的需求。具体见下页表1。
1.2 附属功能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附属功能主要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暖通、监控、救护、信息网络、银行、管理等基础设施功能,这些功能大部分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解决车和物的需求。随着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和信息化的发展,附属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如服务区的充电桩增设、停车智能化、入口有停车位数量提示、可变信息情报板与监控系统相连等等。在服务区建立高速广播网、WIFI,利用数据、流量统计,打造出行资讯平台、推荐出行线路、介绍出行攻略、查询路况、查询天气情况、互联网支付以及一卡通等智能化信息化服务。随着环境要求的逐步提高,服务区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要求也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具体见表2。
1.3 拓展功能
2018年交通运输部的《2018年全国公路服务区工作要点》中的“厕所革命”“服务区+”“智慧服务区”“绿色服务区”等一系列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工作要点的提出,使全国各地的服务区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延伸中,洐生出了多个拓展功能来满足生活水平大力提高的需求。拓展功能主要包括文化功能、旅游功能、游憩功能、物流功能、展销功能、换乘功能、抢险功能、国防功能等。具体见表3。
(1)文化功能
随着高速公路服务区沿高速公路线形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能有效宣传和展示地域文化,服务区不同的文化功能打破了“大众脸”的服务区形象,形成不同的特色。比如沪杭高速长安服务区的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将粽子文化发挥到极致。
(2)旅游功能
随着我国自驾游出行的速增,“交旅融合”也被提上了日程。一些服务区处于或者靠近旅游区或者景观资源丰富的区域,通过建设观景台、度假酒店、汽车营地、观光娱乐等旅游项目,形成“游住玩吃”一体化的旅游型服务区。还有一些服务区成为旅游宣传的主要窗口,将服务区与当地特色旅游结合起来,突出旅游元素、宣传旅游景点、放置旅游广告等等,形成具有浓郁旅游特色的服务区。比如泸渝高速重庆境内冷水服务区,是我国西部地区首个集自驾车、房车、帐篷营地以及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五星级休闲露营地,是服務区与旅游结合的典范。
(3)游憩功能
随着我国生活闲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服务区增加儿童游憩、体验游憩、游乐设施、体育设施、室外健身设施、按摩椅、发廊、远眺景观区等缓解疲劳的设施已经在服务区中悄然植入。如东名高速路上足柄服务区内配备了大型温泉浴场成为招牌特色。温泉馆内包含膳食疗法、瑜伽、身体护理、各种理疗、放松空间(休息室、漫画角)等缓解疲劳的游憩设施。
(4)物流功能
利用高速公路这个流量巨大的物流通道,在服务区建立物流集散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在服务区周边布置物流、仓储、加工厂、市场、公共服务、对外道路等设施),承载货物的存储、中转、配送、包装、分装、追踪、运输、快递等功能,构建与周边村镇地区的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往来区域。同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物流信息化,可进一步打造综合电商平台,充分拓展高速公路的物流功能。
(5)展销功能
在服务区设置具有地域经济特色产品“展销购平台”或“产业集中区”,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人流集聚效应,将地方特产推出去,扩大销量,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结合“精准扶贫”,充分服务“三农”。如阳澄湖服务区发展水产市场,经营阳澄湖大闸蟹、野生甲鱼、河虾等当地特色水产品。
(6)换乘功能
在一些临近出入口、城市的服务区设置换乘点、停靠站、客运中转站等,实现换乘、售票等功能,改善当地的出行需求。从而缓解一些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缺乏换乘设施而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
(7)抢险功能
服务区地势开阔,无高大建筑,在发生地震、洪涝、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时,可以紧急抢运救灾人员、伤员、物资、设备等,并设立居民临时安置点、应急救援中心等,如果在服务区增设应急水源、应急电源,其抢险功能优势更加明显。
(8)国防功能
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不在城市,但又距离城市较近的特点,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作为直升机或战斗机起降场地以及武装人员潜伏和快速出动的集散地,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高速公路服务区能提供部队机动人员住宿、饮食和医疗保障,军用车辆停放、疏散、集结、隐蔽保障,车辆的加油、维修和综合勤务保障,地勤保障以及通信设施与设备服务电力保障等国防功能。
2 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变化趋势
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及运营单位大力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改造升级,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出现了如下变化趋势:
2.1 三大功能的相互依存度增加
基础、附属和拓展三大功能在服务区建设中,其依存度越来越高。比如随着新能源汽车大举进入市场,服务区配备充电功能的趋势越来越迫切,正逐步由原来的附属功能上升到基础功能。而随着我国大数据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和信息化也逐步由拓展功能演变为附属功能。
2.2 功能出现复合化和混合化
随着现代建设水平的提高,复合功能空间的设计建造无处不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司乘人员使用的空间,功能的复合化和混合化是必然趋势。如一个餐厅不再是解决就餐这个功能,还可以成为缓解疲劳、宣传当地美食文化的场所;一个商业空间不仅仅是销售商品,还可以宣传旅游,结合精准扶贫服务三农等。
2.3 功能趋于多元化
传统服务区主要是满足停车、如厕、加油三大基本功能,特别是停车区更趋于停车、如厕两大功能。而如今的服务区在满足基础功能和附属功能基础上不断完善拓展功能。功能由单一的三大功能往多种多样的功能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由休息功能逐步向休闲功能转变,逐渐向个性化、特色化服务区迈进。
2.4 功能趋于人性化需求
越来越多的服务区考虑司乘人员的人性化需求,细化了各类人群的需求特征,相应配套功能的设施也越来越人性化。如2018年交通运输部发动的“厕所革命”使卫生间越来越舒适化,第三卫生间的设置给母婴、残障人士提供服务。儿童游乐设施为儿童游憩提供需求,酒店住宿给司乘人员提供休息场所。
2.5 功能突出特色化
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由同质化在向特色化转变。以前的服务区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大同小异,在服务功能、经营项目甚至所销售的商品方面都是一样的,但随着功能的特色化发展,品牌意识的加强,开始转向体现地域文化、当地特产的特色化功能发展。比如景德镇服务区建筑为陶瓷之都形象,阳澄湖服务区建筑紧扣苏州园林风格。
3 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配置方法
随着高速公路服务区基础功能不断改造升级、附属功能不断完善、拓展功能不断发展,其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特性等的不同,功能配置选取上要因地制宜,各功能规模配置上要具有前瞻性,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和预测。本文提出如下方法:
3.1 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需求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KANO模型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需求度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前面的需求理论,从人、车、物三个方面的需求分为基础功能、配套功能和拓展功能。一级评价指标设为基础功能、配套功能和拓展功能三个指标。二级指标按基础功能、配套功能和拓展功能细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判断矩阵进行评价。在AHP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KANO模型对使用者的拓展功能需求度进行评价,找出对整个评价系统影响较大的因素即个性化需求进行识别与筛选,将两者相互结合并合理量化,有效地对顾客需求功能进行优化排序。
3.2 依据车流量等量化数据确定功能配置规模
依据前面的分析法进行功能需求度评价后,即可形成一条高速公路上服务區的功能需求排序。在排序后依据这些功能,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文化需求、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建立量化指标来确定各功能需求的规模。一些参考的量化指标见下页表4。通过这些量化指标可以确定各功能需求的规模,比如通过交通特性指标,在旅游交通和小客车多的高速公路上,应该设置停车、加油、休息、餐饮、住宿、维修、游憩、医疗、救护等规模较大、服务较全面的服务区。而在货车比例较高的高速公路上,应该较多地考虑设置休息、加油、检查等服务设施。通过驶入率、高峰率、周转率等指标可以确定停车场的面积及规模;通过驶入率、服务区间距大小、车型结构可以确定餐厅、加油站、厕所的规模。
4 结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服务区的功能及配置要充分借助周边资源、利用交通优势、结合当地特色、发挥地域文化和特产,充分拓展“服务区+”的功能。在服务区功能选取和规模配置中注重科学性和人性化,发挥服务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参考文献:
[1]JTG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S].
[2]李平忠.一种基于智能道钉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管理系统[J].山东工程技术,2018(5):131.
[3]吴秀佳.深化高速公路服务区贯彻国防要求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7(10):40-43.
[4]甘 迪.基于使用者需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兴功能扩张方法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5]蒋愚明.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设施规模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6]卢超飞.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7]JTG D 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S].
[8]DB43/T922-2014,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S].
[9]DB36/T698-2017,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S].
[10]DB13/T2669-2018,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S].
收稿日期:2020-05-27